高职学生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分析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学生通常成绩不够理想,自律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而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从国内高职学生的特点概述着手,探讨了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实施策略,力求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本主义;学生管理
  1 引言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注重对受教育对象的成长经历关注,借助对受教育对象经验的启迪以及创造力的激发,进而帮助其依托自身认知状况和经验,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帮助其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整体素质同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当大的原因即在于其在此前的受教育经历过程中,未能实现对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掘与认同,进而导致其存在自我否定的思想倾向,因此,作为高职教师而言,应当依托人本主义管理模式,注重对高职学生人性的培养与发掘,进而实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
  2 现阶段国内高职学生的特点概述
  从国内高职院校的生源招录情况来看,尽管多数学生参加过高考升學考试,然而其分数同本科院校所招录的学生相比较低,同时,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依然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此种境况既影响到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亦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问题与挑战。有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精准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
  2.1 高职学生欠缺自我价值认同感
  作为高职学生而言,其往往因高考失利,进而产生自我否定感,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在此前接受教育阶段已经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在相当一部分社会公众心目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同普通本科教育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受前述情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入校后对个人未来发展灰心失望,进而表现为学习投入度不足,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亦无法配合,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
  2.2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不足
  从现阶段国内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来看,之所以大多数高职学生成绩不佳,原因即在于其未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违纪、违规现象,即便学校三令五申的禁止性规定,其通常也会置若罔闻。甚至在对待一些个人问题上,也会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如学校在组织填写一些个人表格时,事先已经明确布置了必须使用碳素笔进行填写,却依然会发生部分学生仅仅携带圆珠笔或者干脆不带笔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3 高职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实践操作能力较为突出。
  因高职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期望值较低,所以通常其思维受限性较弱,此种特点表现为尽管多数高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然而其在日常学习中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并且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3 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结合上文对国内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秉承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注重对学生自我价值的挖掘,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而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高职教学管理者应当给予学生学生足够的信任
  由人本主义理论来看,学生做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其具被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应当将学生视为一个完善的“人”来加以看待,给予其更多的信任,少一些检查,多一些自由,给学生充分的空间,相信学生的自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高职教学管理者应当给予学生学习自由
  高职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者与管理者,他们会自认为对学生好的给予学生一大堆知识,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究竟是否适用,或许,思考者并不多。根据人本主义的理论,管理者应该放开束缚,给予学习者一定的自由,让学习者自己来挑选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这一点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准备从事的职业所需的技能来决定,而学习者完全有能力来进行这种选择。因此管理者要做的是,将学生所需要的课程事先制定好,最终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渠道均由学习者自行加以决定。
  3.3 高职教学管理者应当赋予学生足够的教学参与度
  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来看,无论备课、还是讲课、练习,还是最终的教学评价,均由教师来完成的,作为学生而言,只能被动地接受。根据人本主义理论来看,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有权利去选择如何学习,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当赋予学生足够的教学参与度,如管理者与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让学生自行遴选练习的内容,以及最终的考核评价都可以由教师同学生共同完成,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把握住大的方向不出错,确保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合乎标准的。如此,便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 高职教学管理者应当积极转变观念
  人本主义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应当树立“学生中心主义”管理观念。并在此观念的指引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由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教师应当对自身身份的实现再认识,将自身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学管理者应当对学生管理工作加以重新审视,从而建构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新型管理模式。
  此外,为保证学生能够实现自由的学习,高职院校应当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考虑到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因此自由不等于完全的放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证,即要给予学生以自由的学习环境,又要保证这种自由带来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将人本主义理念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晓娟.新媒体条件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
  [2]王玉燕.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2016(30).
  [3]成晨.基于“刚柔并济”的高职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6(93).
  作者简介
  张燕(1972-),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教学管理。
  作者单位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教育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和其他学校的应试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和教育教学专业性的研究学习大有不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和大学本科教育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当中认为必须要采取和社会相接轨的教学方式,同时减少数学课时量,这样导致数学教学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面对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
【摘要】合理的发展定位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及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行。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指出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上应有的定位。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定位  【基金项目】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办学模式研究》(编号:2014Y628)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