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速特技的诞生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27战机“眼镜蛇”机动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当时驾驶飞机的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普加乔夫,他在低空完成了一个动态减速机动。从实战角度讲,当己方飞机被敌方飞机从后面“咬住”后,通过这个机动可以很快地减速让咬尾敌机前冲,使自己获得向其后半球发射导弹的攻击机会;但完成该机动动作后自身速度很低,敌机会依靠速度优势爬升高度并重新占位,反过来进行攻击。
  本文暂不讨论“眼镜蛇”机动本身的实际意义,只是希望将苏-27飞机“眼镜蛇”机动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以飨读者。
  在发现、分析直到展示苏-27飞机过失速飞行能力方面,即所谓的“眼镜蛇”机动,除了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普加乔夫和总设计师西蒙诺夫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名字我们不能忘记——试飞员沃尔克和瓦列里·考特洛夫。试飞员瓦列里·考特洛夫是苏-27飞机具有“过失速 (眼镜蛇)”机动能力的第一个发现者,而伊戈尔·沃尔克则是世界上第一个驾驶苏-27飞机在空中完成“眼镜蛇”机动动作的试飞员。
  这些操作动作的结果是使飞机沿垂直轨迹爬升,一直爬升到大约8千米高度时,飞机才像直升机一样笔直地平衡在天上。飞行员非常吃惊,他试图确认飞机处于什么状态,开始操纵驾驶杆并蹬舵,想尽一切办法使飞机听使唤。但是,飞机位于垂直轨迹的最上端,开始出现尾掉现象,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吊钟机动,飞机逐步通过了整个180度迎角范围。这时候,飞行员已经动用了飞机的所有操纵面,试图操纵飞机,但没有效果。
  飞机终于在60度迎角时开始进入到失速尾旋。确信进入尾旋状态后,考特洛夫向控制指挥部通报:“尾旋”。指挥人员事先已经知道,苏-27飞机很难从尾旋中改出来。这一方面的内容也在所有关于飞机临界和超临界迎角状态的空气动力学结论中都提到过。因此,地面指挥部发出最后命令:“弹射跳伞”。飞行员撒开驾驶杆,在很短一段时间内,飞机完全处于自由状态。这时候他开始跳伞前的准备工作,他看了看肩带,将它们紧了紧,抓住了上面的弹射座椅手柄,抬起头准备跳伞。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发现并感觉到飞机好像并没有处于尾旋状态,而是平缓地进入到俯冲状态。考特洛夫握住驾驶杆,左右摇了摇飞机,确认一下飞机是否可以操纵。当他确信飞机完全可以操纵后,放弃了跳伞,驾驶飞机返航,并顺利地完成了着陆。
  就这样,苏霍伊设计局的设计师们第一次认识到,苏-27飞机本身是有能力改出尾旋状态的。很快,在另外一支部队里,另一架苏-27飞机同样发生了类似的失速尾旋现象,并同样自动改出了尾旋。此后,苏霍伊设计局曾经委托试飞院的一名飞行员进行了专门的尾旋飞行试验。但是,在没有反尾旋火箭弹的帮助下,他并没有成功地将飞机改出尾旋。苏-27飞机改出尾旋的可靠性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怀疑。   “眼镜蛇”机动的诞生——准备
  为了彻底弄清楚苏-27飞机的尾旋问题,当时的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邀请了著名的尾旋试飞专家伊格尔·沃尔克亲自操刀——专门进行苏-27飞机的尾旋试验。
  关于试飞员伊格尔·沃尔克,这里有必要单独介绍一下。此人的名头和水平可比普加乔夫要大得多,他的个人经历也要比普加乔夫丰富得多,他的名字是也与前苏联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分不开——他是该航天飞机的飞行队队长。沃尔克是苏联英雄,功勋试飞员和航天员,上校军衔;1937年4月12日出生在哈尔科夫(今天属于乌克兰),1954年毕业于库尔斯克航空俱乐部;1954年到1956年在基洛夫格勒的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空军,1963年转为预备役部队;1965年从试飞员学校毕业,1969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从1965年5月开始在飞行研究院担任试飞员,1995年到1998年间担任飞行研究院试飞中心主任和主管试飞工作的副院长;试飞过的机型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7、苏-9、苏-11、苏-15、苏-27、苏-27UB等。
  沃尔克是一位非常勇敢的人,一直从事飞机临界迎角状态下飞行试验的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失速尾旋。他特别仔细地研究了苏-27飞机在失速区域的飞行表现,并亲自驾驶苏-27飞机进入尾旋状态,研究各种改出尾旋的方法。1988年他第一次驾驶苏-27飞机在莫斯科完成了“眼镜蛇”机动。他最后得出结论:苏-27飞机在非常大的迎角状态,即使达到90度,即落到“枫树叶”状态后仍能够继续飞行。
  现在苏霍伊设计局已经彻底弄清楚了,苏-27飞机从平尾旋、陡尾旋和倒飞尾旋中改出来是不成问题的,它在所有状态都能够可靠操纵,可以完成类似于眼镜蛇抬头捕食一样的机动。
  1989年2月,经过长期争论后,苏联政府终于同意苏霍伊设计局的飞机参加国际航展。国防部和航空部通知苏霍依设计局:允许苏-27、苏-27UB、苏-26等飞机参加巴黎航展。
  早在1988年,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和米格-29UB飞机已经在英国范堡罗航展。在那次航展上,他们的飞机已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高级特技飞行。在大迎角情况下,米格-29飞机完成了吊钟机动和普通高级特技,此时飞机失速或者进入尾旋,尤其是在低于500米高度条件进行驾驶时,这可能引起非常不利的后果。
  1988年底,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开始准备驾驶苏-27飞机完成高级特级飞行,并为此在飞机上装备了防尾旋火箭和防尾旋伞。进行失速和尾旋试验的仍然是试飞员伊格尔·沃尔克,他具有这些试验的丰富经验,在试飞院,他是尾旋失速状态研究的大师。根据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的建议,航空部批准设计局试飞员维克托·普加乔夫、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奥列格·曹也一起进行这些复杂的飞行试验。
  很遗憾,由于一系列原因,萨多夫尼科夫、曹没有成功完成必要数量的飞行,只有维克托·普加乔夫一个人完全掌握了所有技术。他获得了伊格尔·沃尔科夫的同意,自主完成这些复杂的飞行。维克托·普加乔夫成为高级特技飞行的大师,这架飞机的许多特技动作,他都完成得清晰、漂亮,令人惊叹。
  注释:奥列格·曹是苏霍伊设计局亚裔血统试飞员,也是著名的试飞员,笔者曾咨询过苏霍伊设计局专家,曹不是华裔,而是朝鲜裔。
  还有一件事需要说明一下,当时(1988年)沃尔克正在从事苏联航天飞机“暴风雪”飞行训练工作,而且是8名航天员组成的机组的机长。巴黎航展期间他正在哈萨克斯坦的贝卡努尔航天中心准备暴风雪的首飞,没有参加巴黎航展,否则的话,苏-27飞机的这个机动很有可能变成“沃尔克眼镜蛇机动”。尽管如此,国内外还是公认沃尔克是第一个真正完成“眼镜蛇”机动的试飞员,而普加乔夫只不过是他的第一个“高足”。
  很有意思的是,电影导演还根据“暴风雪”航天飞机的事迹拍摄了电影。沃尔克参加了影片拍摄,并在电影中扮演了自己——仍然担任机长。
  “眼镜蛇”机动的诞生——大放异彩
  苏-27飞机在巴黎航展进行表演的准备工作正在全速进行。飞机表现出高超的驾驶性能。总设计师指示设计局的专家们,准备在航展上展示新玩意:在垂直平面内,苏-27飞机表演动态进入90度~100度大迎角。
  当时选择维克托·普加乔夫完成这些复杂特技机动。设计局专家们制订了一个专门的飞行试验大纲,研究高级驾驶技术。
  1989年3月,训练飞行开始。首先演练吊钟和“眼镜蛇”机动,它们是苏-27飞机首先要完成的最复杂的机动。出于安全考虑,飞机首先从高空(大约11千米)开始进行训练飞行。普加乔夫的特技飞行动作完成得无可指责,并且毫不费劲。随着飞行员经验的不断积累,演示特技飞行的高度开始逐渐下降。
  距离6月6日,即巴黎航展开幕的日子剩下得越来越少。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不止一次来到试飞站,查看飞行情况,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
  试飞主管工程师伊万诺夫回忆了当时的情景:“‘眼镜蛇’机动中的所有参数,都通过机载记录装置记录下来,解码后绘成曲线,然后我们才能看到。飞行记录仪磁带我们已经看了几百遍,但亲眼目睹‘眼镜蛇’机动还是第一次。当时试飞院的机场上聚集了很多人:飞行员、总设计师和各系统的工程师们。我们散布在机场各个地方,从那里可以很好地看到1千米高度上空中发生的一切。根据我所下达的飞行任务单,飞机应当分别在4千米、3千米和1千米的高度上完成‘眼镜蛇’机动。前两次飞行应当在飞行空域内进行,远离机场。将飞机送上天后,我们三个工程师坐上汽车,前去观看‘眼镜蛇’机动。过了一段时间,前方上空出现一个黑点,随后逐渐变成一架飞机。我第一眼就立刻认出这是亲切的、饱经磨难的苏-27飞机。当时天气情况好极了,视野极佳。   “而接下来……接下来我们都看得发呆了,而我的两条腿就像被割断了一样,笔直地站着,甚至有些向后歪。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帮助飞机机头向下。这一瞬间拉得真长……回过神来后,我们几个人:试飞站站长沙吉济甘诺夫和三个主管工程师——米尔库诺夫、什雷科夫和我,默默地彼此看了看,发现我们的心脏跳动得一样齐,我们共同经历了恐惧、快乐和狂喜。
  “1989年4月28日,在我们亲眼目睹下诞生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马上还要当着全世界航空专家们的面,表演引起真正轰动的这一机动。”
  到了1989年6月。在航展开幕前两天,设计局的专家们来到巴黎。
  准备在航展上驾驶两架苏-27飞机表演的分别是苏联英雄维克托·普加乔夫和试飞员叶甫根尼·弗罗洛夫。他们早已来到巴黎郊区的勒布热机场了,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但飞机还是没来,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来。型号副总师康斯坦丁·马拉巴舍夫登上飞行指挥所。
  “您着什么急?您的飞机正在中途加油。”指挥所里的人对他说。
  “加什么油?”马拉巴舍夫颤抖的声音问。
  “正常加油,”法国人回答说,“这是歼击机。”
  法国人难以想象,从莫斯科到巴黎之间距离2300千米,怎么可能中途不着陆加油,就一口气飞到巴黎。他们不知道,苏-27飞机如同大型客机一样,可以飞得相当远。
  但为什么苏-27飞机没到?发生什么事了?终于,机场上空出现两个快速飞行的天蓝色大鸟。法国空军“诺曼底-内曼大队”“幻影”2000战斗机在法国边境迎接苏-27飞机,然后护送到降落地点。“他们到了!”苏霍依设计局的代表们如释重负地说。原来,在飞机起飞后,由于途径德国境内的航线改变而耽搁了很多时间。但难熬的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第二天,开始进行检验飞行。第一个驾驶飞机升空飞行的是叶甫根尼·弗罗洛夫,这期间,一股强雷暴前沿,夹杂着风和雨正在向勒布热上空移动。这时飞机正处在斤斗的最高点,机身头部被强大的闪电放电迎面击中。当时从地面都可以看到,一团火苗笼罩了整个苏-27飞机。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飞机都会以机毁人亡而结束——飞机被雷电击中后,发电机部件、导航系统、通信设备都断掉了,空地联络中断。再过几秒钟,可能就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了。
  弗罗洛夫后来叙述说:飞机被雷电击中的感觉,就像机身头部发生强烈爆炸一样,我左手伸向弹射杆。但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够听到内心传来的声音:“继续操纵”。叶甫根尼结束了斤斗并且安全着陆。雷暴远去了。设计师们走近飞机,他们看到已经融化掉的空速管元件。
  接下来,就到了飞行表演的日子了。”
  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说:“这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关键的时刻。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第一次突然出现在国际航空舞台上。如果我们的表现,如同美国的F-15A或者法国的“幻影”2000,则人们会这样说:苏联终于达到了世界水平。因此,我们决定表演这些高级特级驾驶技术,目的是让专家们明白,苏-27飞机的气动力是多么完善,我们设计局的设计师们和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的学者们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批生产技术达到什么水平——有一架苏-27飞机是直接从空军作战部队里抽调出来的。
  “我们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新型高级驾驶特技——‘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它是以我们第一个(正式)完成该动作的飞行员命名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架飞机能够完成这个动作。美国的F-18可以飞到35度迎角,而我们的苏-27飞机可以在120度迎角情况下向前运动,而发动机实际上已经在前面了。”
  这引起了炸弹爆炸式的影响。没有人能够明白:在动态减速情况下,为什么飞机可以“静止不动”一瞬间,然后继续飞行,并没有失速进入尾旋?特别是当时的美国各大主要飞机公司,如通用动力、麦·道、洛克希德等,他们的反应特别强烈。
  在西方国家,苏-27飞机被称为“侧卫”。1989年7月,星期日电讯报上报道说:“通过归纳在北约组织内对飞机结构的赞扬,美国空军的飞行员这样反应:如果在战斗中我们遇到这些‘小鸟’,我的选择只有一个:弹射跳伞。”
  美国专家们在裁减军备谈判时,总是将苏-27飞机包括在战略打击武器范畴内。在勒布尔热,专家们试图钻到飞机驾驶舱内,找到‘空地’导弹控制仪表,但没有发现。所有人最后都确信,这是一架截击机,在苏联防空兵部队体系内执行防卫功能。
  这个机动动作为什么称为“眼镜蛇”机动,普加乔夫是这样解释的:这得归功于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的那只灵巧的手,他向记者们打着手势说:“你们想象一下,眼镜蛇是如何进行攻击的!”当时还没有飞机能够做到这一点,美国人用了很长时间进行试验,但还是没能够改变飞机的控制技术,掌握不了这种技巧,而我们则不断地完善“眼镜蛇”机动,现在已经有好几种超机动性的方案。
  链 接
  普加乔夫简历
  1948年8月8日,普加乔夫出生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塔干罗格市。1966年入伍,1970年毕业于叶思科空军学校,并留校担任飞行教官。1977年转为预备役部队。
  1978年从试飞员学校毕业,1989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从1978年12月到1980年10月成为飞行研究院的试飞员。曾经试飞过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31、苏-17、苏-24等飞机。
  从1980年到2001年,担任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1985年5月驾驶带前翼的苏-27改型飞机完成了首飞,然后试飞了一系列苏-27舰载机,包括苏-27K(苏-33)(1987年8月17日)、苏-33UB(教练型)(1999年4月29日)。还参加了苏-25、苏-27、苏-33和苏-35飞机临界状态和尾旋飞行试验。
  1989年4月28日,第一次在世界面前驾驶苏-27飞机完成了低空动态进入大迎角(超过90度)的机动,获得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的称号。1989年1月11日,首次驾驶苏-27K舰载机完成着舰。从此以后的十几年里,他成为世界各航空展上的宠儿。迪拜航展、马来西亚航展、新加坡航展、范堡罗航展、莫斯科航展等。
  除了表演“眼镜蛇”机动外,普加乔夫试飞生涯中另一件大事就是1989年第一次驾驶苏-27飞机舰载型首次着舰。
  他驾驶苏-27飞机创造了13项爬升和装载爬升世界纪录:1986年创造了8项爬升纪录,1990年创造了1项爬升纪录,1993年创造了4项爬升和载重爬升纪录。
  普加乔夫非常运气,据他本人介绍,在他的试飞生涯中只有一次需要跳伞离机。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了,他驾驶苏-27飞机进行进气道防护装置防除冰功能试验。飞机在穿云飞行时发动机停车,当时已经准备好跳伞,好在飞机穿过云层后发动机又能正常工作了。
  他现在住在莫斯科郊区的茹科夫斯基市,从1991年开始担任苏霍伊设计局的负总设计师,主管飞行试验工作。
  曾经被授予列宁勋章(1988年10月31日),3级荣誉勋章(1999年7月29日),勇敢勋章(200年2月),荣誉称号(1982年12月17日)等。
其他文献
1916年下半年,法国斯帕德公司研发的斯帕德s,ⅥI单座双翼战斗机投入战场。这种坚固耐用的机型一经登场,便迅速填补了因纽波特11/17战斗机难堪重负而造成的法军装备空档,在对德国“信天翁”等战机的对抗中赢得了一战名机的声望。不过到了1917年初,号称“重拳”的斯帕德s,ⅥI在更加新式的敌机面前同样显得难堪重负,最主要的问题是它只配备了1挺机枪而明显火力不足。有鉴于此,斯帕德公司的设计团队迅速行动起
东北基地群  从总体看,美军所占有的日本基地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次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冷战期间出于安全考虑,美军不愿生活在拥有强大战术打击能力的苏联武装力量的炮口下(就如同今天驻韩美军不想当朝鲜炮兵的“人质”)。就日本最靠近俄罗斯的北海道而论,那里最重要的基地当属横跨千岁市和苫小牧市的航空自卫队千岁基地(北纬42度48分30.97秒,东经141度39分27.31秒),该基地在1959年之前归美军管辖,
9月10日,中国空军在吉林长春大房身机场举办了主题为“追梦空天”的航空开放活动。此项活动曾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先后举办三届,后经过调整,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的活动全称为“空军航空大学开学典礼暨吉林长春航空开放日”,空军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意在以最高礼节迎接1000余名新飞行学员加入到“蓝天方阵”中来,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中国空军的全新形象。9月12日和13日,该活动向普通大众开放,
今年5月5日,是“千年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本期“特别关注”刊发的《踏上
耸动一时的“小报”  话说时值一战爆发前的1913年11月30日,在英国的韩顿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一天,飞行员哈里·霍克(HarryHawker)驾驶着1架外观非常小巧的飞机,以极快的速度在低空高速进场,令现场的观众和新闻记者们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次飞行表演迅速成为当时人们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架疾飞的小型飞机便是索普威斯公司刚刚推出的新型单发双座机,它全长仅7米有余,自重不超过55
50年前,美国空军开始研究空气助燃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和武器平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军在航天飞行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目前,美军更加强调高超声速飞行对于未来作战的意义,進一步加大了科研力度,根据作战需求制订了长期发展规划,形成了“高超声速发展10年路线图”。美军的这份“高超声速发展10年路线图”全面总结了50年来高超声速研发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了未来空天武器研发面临的技术难题,立足美国国防科技
作为美国波音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新机型,波音787“梦想客机”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内制造,每架仅用时四天即可组装完毕,它还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商业飞机。  “造梦工厂”揭秘  在美国西北角,距西雅图以北大约48千米的地方,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整个埃弗雷特镇都被这个建筑物占据。它长1200米,宽530米。在混凝土地板下面,则是多条长达约合3.2千米的人行隧道,与此同时,在遍布整
日本22DDH“出云”号直升机母舰的下水,标志着日本又一艘四不象的军舰诞生了。其实,这已经不是日本人第一回干这种事了。早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就曾经设计和制造了一艘属于陆军的“航母”,并最终试图改为执行反潜任务的旋翼机母舰。这就是本文所讲的日本“秋津丸”号航母。  说到二战中的日本陆军和海军,那真是战争中的奇葩。双方是互不支援,互相猜忌。而武器的发展也是类似,日本陆军搞出来运输潜艇,然后又搞出来大型登
90°、180°交叉转弯  接下来的几个动作是疏开队形时做的,都加了“交叉”二字,其意思就是除了像编队基本队形的动作外,还要在合适的时机加个转换左右梯队的动作。比如180°交叉转弯,相当于180°转弯过程中加一个变换队形的动作,过程稍显复杂。接下来主要讲一下各动作交叉的时机。  进入转弯前,长机观察四周,调整好速度,选好退出转弯的检查目标,当僚机占好位置后,发出信号或口令,然后进入转弯。转弯中,应
遗憾的是,由于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对边境反袭扰事件严密封锁消息,许多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据西方媒体报道,1967-1970年,仅美国空军入侵苏联领空的事件就超过10次,双方密集的相互追逐与拦截,酿成更深的敌意,结果在1968年导致一起震惊世界的苏联军机迫降美国军用包机事件。即便如此,苏联国内也没有一家官方媒体报道此事,而西方的报道却有悖事实。  首次试水,便遭拦截  1968年7月1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