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
  在说明俄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上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中学俄语课程的开设情况。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中唯一一位俄语委员,我不仅关心黑龙江省的中学俄语教育情况,也始终关注全国中小学的俄语教学现状。依托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近些年来我们对全国中小学俄语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我国小学、初中极少开设俄语课程,主要是在高中开展俄语教学。中学俄语教学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河南、内蒙古、新疆等省和自治区。与此同时,我们也重点调查了我国的俄语人才培养重镇——黑龙江省的中学俄语教学现状,发现了人才培养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指导下,举办了首届“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会议宗旨是促进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之间的对接、交流,合理谋划中学俄语教育布局。此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中学俄语教育的发展。近几年,一些地区的中学先后开设了俄语课程,据不完全统计,俄语课程主要在县级中学开设。2019年6月,中俄宣布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一些省份的公办或民办中学先后开设俄语课程,近几年参加高考的俄语生也逐年增多,且增幅显著。
  基于我国中学俄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俄语教学在初中阶段开展较少,远没有形成规模,高中阶段的俄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绝大多数是俄语零起点学生,英语学习底子薄,为了高考被动选择学习俄语。因此,中学俄语教学存在先天不足。笔者近期向全国部分中学俄语教师发放了问卷表,了解到俄语课堂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开设俄语的中学大多位于我国的县、镇地区,教学条件差,俄语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俄语教师队伍小,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处在新老交替时期,也有部分教师为非俄语专业出身,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语言技能、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教学模式单一,突破不大,俄语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很难落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课标和实际教学“两层皮”现象;俄语课时少,教学、学习任务重(由于所教授的学生是俄语零起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补齐初中阶段俄语教学内容),高考试题难度大;学生单词记忆困难、单词量小,语法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不够好;部分教师认为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有问题,教材中知识点分散,教师不方便梳理,学生不易掌握;大部分参与调研的教师认为高中俄语生源质量差,学习者缺少俄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少俄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师生听说能力不强;优秀的中学俄语教学案例、教学资源不足,教辅资料、学习参考资料缺乏;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少,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交流学习机会,教研能力不强,部分学校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自己摸索教学模式。
  以上是笔者从对初高中教师的调研中获悉的在中学俄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不难发现,初中俄语教学匮乏,导致高中俄语教学先天不足。教师反馈的问题尚未涉及《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的困难,也许是因为这些困扰俄语教学的基本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
  提高俄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规划与方向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工作计划,基于我国中学俄语教学现状,下一阶段我们将面向基础俄语教育阶段师生,收集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以问题为驱动,以课题为引领,将针对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及《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希望对中学俄语教育规划和布局、中学俄语教学质量提高、课标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定期征集基础俄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对其进行评估、完善,总结凝练可推广的有效经验,提出推广应用的指導意见和实施指南,经教育行政部门、教指委审核同意后进行推广应用。
  定期举办中学俄语教学研讨会、中学俄语课程标准落实培训会,实现教学研究互帮、学术交流互鉴的目标。
  遵循教育部“智能+”理念,拟建设“中学俄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整合国内外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教学研究资源、教学资源,联合各地中小学俄语教师,探索“智能+俄语教师培训+俄语教学研究”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路径、模式,发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引领基础俄语教育改革。
  建立高中俄语教育示范基地、初中俄语教育示范基地、乡村俄语教育示范基地,以这些基地的俄语教育发展推动周边地区中学的俄语教学质量提升。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又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激发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想问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问题
期刊
摘要:“出于对时间这个概念的反感,许多形而上学家宣称时间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觉。”理查德·泰勒在《形而上学》一书 “空间与时间”章节中如是说。由于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相似性,那么空间概念是不是也是一种幻觉呢?在不同艺术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特别是受时间、地点等特殊环境的影响,以及创作媒介的不同,艺术作品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的界限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清晰。而艺术作品中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也存在多种
摘要:音乐是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越来越注重音乐的投入力度,社会的发展也对人的素质文化、思想品行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音乐的影响贯穿很多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被音乐所吸引,流行音乐更是备受欢迎,流行音乐是学子众多爱好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将有利于发展学子对歌曲的感知力、缔造美好事物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从孩子上学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培养。现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有大学,都开设了音乐课。
一、教师是主题情景的设计者  教师与学生相比,有着首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内在意义的义务和权利。我本着“源于教才高于教材”的理念,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我认为教材上的主题情景不适合当时当地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只要改变主题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们认为都是
期刊
摘 要: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者的重要学习出发点、目标和导向。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教师设计的任务密切相关。如何设计合理的任务,帮助学生在表达意义、完成任务的同时关注语言形式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是本文试图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聚焦关注语言形式的任务设计,以期对日常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任务设计;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