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捕手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玛钦德兰让截肢患者重新看到自己失去的肢体,减轻了他们的幻肢痛。在患者的大脑中,失去的肢体已经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
  因为对大脑功能有了革命性的发现,维莱雅努尔·拉玛钦德兰被赋予“神经科学中的马可·波罗”的称号。拉玛钦德兰生于1951年,家乡位于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纳德邦。其父是工程师,同时也是联合国的外交官,曾被派遣到泰国。他曾就读于印度马德拉斯和泰国曼谷最好的中学。他在剑桥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在美国的时候,他才找到后来的研究方向——现代神经学,他希望研究身体、智力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最不同寻常的是,他选择了一个冷门而怪异的研究主题——幻肢痛。拉玛钦德兰说:“我一直都认为,有些现象值得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也许我这么想是因为,在印度文化里,人们总是用神秘学来解释一些事情。”
  90年代初,这位印度神经学家成为了圣地亚哥大学大脑与认知研究中心的主任。他那个时候对视觉研究产生了兴趣。但是到了加州以后,他重新开始研究干扰身体整体协调性的症状,例如卡普格拉斯综合症(患者认为身边的亲友已经被假扮的人顶替)和幻肢痛。

对失去的肢体仍有知觉


  “大约90%的截肢患者在做完截肢手术后,仍然有截去的肢体依然存在的错觉,而他们中的三分之二会感到‘幻肢痛’,却不知道如何治疗:怎么去治疗不存在的肢体呢?”拉玛钦德兰问。或许,应该再做一次手术,把感觉神经也切断。
  幻肢痛并不是近期才被发现的现象。早在拿破仑时期和一战的时候,军医就发现,截肢的士兵出现过幻肢痛。幻肢痛通常表现为肢体上的疼痛,例如“胳膊疼”、“腿疼”,但是,后来医学发现,做过乳房切除术的女性也会感到失去的乳房仍然存在并且有痛感。就连切除子宫的女性也能感到失去的子宫隐隐作痛。
  拉玛钦德兰通过实验发现,假神经瘤,也就是已经断肢的神经末梢的刺激疼痛,就是截肢患者通常感到的幻肢痛。但是几乎所有试图把神经割断的手术,最终都被证明没有效果,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有时候,医生必须切断患者的神经末梢,才能减轻他们的疼痛。
  1989年,加拿大心理学家罗纳德·梅尔扎克自问,断肢引发的疼痛,问题是否真的出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柱骨髓)上,而不是周围神经上。他提出假设,认为大脑皮层中能够形成神经联结组织,而这种神经联结组织产生的原因在于身体活动的经历。即使周围神经没有向大脑传输信息,神经联结组织也能保持活跃,并且产生断肢仍然存在的幻觉。两年后,美国伯赛大健康研究所由汤姆·潘思带领的神经科学家团队论证出,初级身体感觉皮质——接收周围神经传输的感觉信息的组织——在躯体活动刺激消失的时候,会重组。也就是说,大脑的某些结构在身体器官遭遇变化后,重组了。
  拉玛钦德兰约见了截肢患者维克多,打算为他寻求消除幻肢痛的可行方法。1992年11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他的实验。他通过那次实验证明了维克多在截肢后大脑皮层的重组现象。拉玛钦德兰说:“维克多左臂截肢一个月后,我为他做了触觉检测,当我用小棍戳他的面颊时,他不存在的左臂和左手感到了‘刺激’。”
  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测,拉玛钦德兰发现,维克多在攀爬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时失去的左臂和左手,又以另一种形式“长”在了他的脸上,就连手指的知觉都是按照手指的顺序排列的。患者的面颊始终都有触觉,但是他脸上的触觉和断肢的触觉是相互混淆的。

手臂的知觉侵占了其他部位的触觉


  梅尔扎克和潘思的研究团队的结论是对的。身体活动在大脑中有映射,当周围神经传递的感觉信息缺失时,映射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拉玛钦德兰确认道:“1994年发表的医学成像实验表明,临近身体部位的知觉取代断肢知觉,在大脑中形成映射。在维克多的案例中,手和脸在大脑中的映射区域相邻,手的映射区域侵占了脸的映射区域。这是对‘幻肢痛’新的解读。”
  90年代中,拉玛钦德兰研究了意大利神经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论述镜像神经元的著作。镜像神经元在大脑皮层活跃的时机不仅是自身活动的时候,还有看到他人活动的时候。于是,拉玛钦德兰将这个理论运用于自己的研究:“如果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动作的时候,镜像神经元也能处于活跃状态,那么说明视觉在运动感觉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他据此开发了幻肢痛的疗法,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他声名鹊起,他发明的疗法沿用至今。
  拉玛钦德兰在研究中以经济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实验。当时,人们还认为神经科学研究需要用到的设备都极其复杂和昂贵,但是拉玛钦德兰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实验中用到的器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他做的“映射盒”实验就是一个典范。他的映射盒包括两个部分,以一面镜子作为界限,每一部分有一个窟窿。截肢患者把健全的肢体伸进其中一个窟窿里,断肢伸进另一个窟窿里。因为中间有镜子,所以患者可以通过映射盒看到自己的两条手臂互相靠拢,因为健全手臂的映射成像取代了断肢的位置。他们活动健全的手臂时,仿佛感觉断肢也在跟着活动。

映射盒激发的感官冲突


  拉玛钦德兰讲述道:“90年代后期,左臂截肢患者杰米来我们这里就医。他是第一个使用映射盒疗法的患者。他感觉他截去的左臂的拳头在抽搐,左手的指甲深深地嵌进肉里。”拉玛钦德兰就让杰米同时活动左右手,并让他看到健全的右手反映在映射盒中的成像。看到成像后,杰米感觉他的拳头不再抽搐,疼痛也消失了。
  原理简单:镜像创造了强烈的感官冲突。视觉告诉大脑:“胳膊动了。”同时大脑皮层又“知道”不存在的胳膊无法动弹,痛苦不堪。拉玛钦德兰说:“为了消除视觉和大脑皮层的冲突,大脑清除了幻肢存在的感觉。我们的映射盒做了第一例切割幻肢的‘手术’。”
  拉玛钦德兰有了第一次实验的经验,又约了几名志愿者参加实验,并将实验的过程发表在1998年出版的《大脑》杂志上。几乎所有志愿者都认为映射盒有减轻疼痛的效果。于是,映射盒视觉反馈疗法诞生了,这种疗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肢体疼痛或麻痹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映射盒实验表明,这种疗法可以减轻他们的痉挛症状,有利于让他们恢复一部分的活动能力。他们的肢体仍然存在,只是失去了活动能力。映射盒产生的肢体活动成像有助于重塑神经功能。我们发现这种疗法对治疗手部关节炎也有一定效果。”

幻觉是怎么造成的?


  拉玛钦德兰的实验似乎阐明了幻肢痛的原理。但是近20年来,科学家们又提出了不少新的解释。有些解读符合拉玛钦德兰的理论,而有些解读与他的理论恰恰相反。例如,有人提出映射盒造成的视觉与本体感觉的感官冲突,不利于患者适应截肢后的生活。消极的神经重塑无法让失去的功能得以恢复,映射盒这种外界刺激反而伤害了患者。还有人认为,对过去动作的记忆导致了幻肢,我们的身体没法忘记断肢过去曾经做过的动作,因此断肢通过患者的记忆继续“存在”。
  2013年,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塔马尔·马金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证了一次消极神经重塑的实验。她论述道,断肢在大脑皮层中的映射强度相比于过去健全的时候更加强烈。所以,截肢后,大脑皮层并不能消极重组,属于断肢的映射区接收到的刺激反而更强烈了。
  同年,希伯来大学的马歇尔·德沃尔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对象是32名腿部截肢者:他在他们的脊髓中注入麻醉剂,周围神经正是从脊髓延伸出来的。他们的幻肢感和疼痛都消失了,同时他们的大脑感觉映射区并没有损坏。如果后续的实验成功,那么这将是第一种通过麻痹周围神经而消除幻肢痛的疗法。到那时,他们就要研究为什么通过控制周围神经可以消除幻肢痛了。
其他文献
在蓝白相间的阿拉斯加天空下,南半球号显得渺小,它正在渐渐驶离哈伯德冰川。北极的夏天结束了。南半球号轮船驶出海港,渐行渐远,复活湾和西沃德港的泊位渐渐相交于天际。如果不是威廉·亨利·西沃德发现了阿拉斯加,我们现在可能置身俄罗斯。1867年,这位美国国务卿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手中购得阿拉斯加。三年之后,阿拉斯加发掘了第一条矿脉,该矿脉位于如今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市附近,矿脉的发掘一扫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紫砂壶研究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第三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艺术顾问宜兴市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4亚洲品牌十大创新人物现代国宝“中华龙壶”制作者中国佛教紫砂艺术大师(与佛结缘,作品已供奉在53个庙观中,还在不断增加中)1965年生于宜兴丁山陶艺世家,自幼对紫砂有浓厚的兴趣。1985年至1987年在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毕业,与1987年进厂学艺,后
金色的旋律,在這座地球上淡水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沿岸回响。在一次难忘的旅程中,我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图片。贝加尔湖的秋色,以它独特而亮丽的色彩,展现了精彩的一瞬。
科技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未来的城市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过去的人们也对未来的城市有着很多想象,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就曾经设想过,未来的城市生活将不再只局限于地面,而是最大程度地向空中延伸。在他描绘的未来城市中,矗立着很多的摩天大楼,城市交通也不再局限于地面,汽车可以在空中不同的高度层行驶,人们甚至可以在高空种植
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在一座智慧城市中,从静态的大楼到动态的小汽车上都装有许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实时地收集、处理和反馈各种信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高效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舒适。1.公交系统公交车和地铁都将装有传感器,会实时地将每一班车的位置和到达该站点的时间发布在站台的屏幕上,人们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查询到这些信息,然后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2.路况信息十字路口的红绿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像“亚马逊echo”和“谷歌助手”这样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设备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设备?是简单的你问我答吗?直到前几天我在开车时才有了亲身感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以下是我和它的对话:我问它:“谁发明了比萨?”智能手机回答我:“据说,1889年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和女王玛格丽塔访问那不勒斯时,酒馆老板拉费勒·埃斯波西托为招待他们制作发明了
长期以来被视为老年人代步工具的自行车,经过智能化改良已成功吸引了大批都市青年。这种新型的智能自行车正在逐步改变各大城市中心区域的面貌。我尝试了各种办法,无论是和远在台湾的开发人员联系还是和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工程师交流,始终都没有办法给“瓦尔特”自由。智能手机程序总是无法和这台被锁在地下室里的智能自行车连接起来,虽然在理论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蓝牙搜索“瓦尔特”、连接设备、点击解锁按钮,瓦尔特车杠
“我能理解您为何恨我们。”1967年“六日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50年,一个巴勒斯坦和一个以色列家庭坐在了一起,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约旦河西岸的占领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两个家庭坐在一起聊聊他们的生活。他们是邻居,但彼此被墙壁、篱笆和检查点隔离开来。很多巴勒斯坦人不愿意和以色列人坐在一起。他们不想以和以色列人公开谈话的方式“支持”约旦河西岸占领区的“正常化”。尤其困难的是为这次会面找一个合适
9月,海洋气泡在法国巴黎试航行。这种新型交通工具也令其他大城市为之着迷。两位疯狂的企业家是如何发明出海洋气泡的?汽车?轮船?飞机?为什么不能同时兼具3种功能呢?法国人阿兰·赛波和瑞典人安德斯·布兰达的新发明实现了007电影中的场景。海洋气泡收获挪威科技创新奖,不少大城市都梦想拥有它。“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最先支持我们,她希望巴黎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先驱,”阿兰·赛波说,“今年秋季,海洋气泡将在巴黎
大概每个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男孩9岁开始吸烟,如今他已经90岁了,却依旧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或者是这样的故事:女邻居怀孕时每天都吸很多烟,但现在她3岁的孩子身体素质是班里最好的,而且品学兼优……“吸烟有害健康”已不再是无可辩驳的真理。苯、镉、砷(砒霜)、铬、丙酮、钋-210、铅-210、镭-226等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的元素,却深深地吸引着至少1.3亿人口吸食。香烟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