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优化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3-01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正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问题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拨旺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这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问题的情境,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和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1.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求简练、准确,还应散发一种敏锐和鲜活,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
  2.探索性问题情境的创设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比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不妨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的奇石图的同时设计这样的提问:“在广德太极洞中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你们猜猜看。”这时,学生们肯定会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有趣,争着回答。学生若不能回答,教师则在媒体播放中让学生听一听“水滴”的声音,让学生猜出是水的声音,并接着问:“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柔弱之极,难不成它长出了尖牙利爪?”学生们哄然大笑,在宽松的问题情境中更是激起探究水滴能“穿石”的根由——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掌握方法,善于提出問题
  提问并不容易,尤其是具有意义的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
  1.运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启发式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学生跃跃欲试,而答案又不能脱口而出,必须通过自己的一番思索和努力才能获取,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听一位老师执教《金子》一文时,当学生了解到本文所讲述的道理——“诚实与勤劳是生活中真正的金子”后,教师又进行了如下点拨:“我觉得在彼得身上还有他自己没有发现的金子,请你做一次‘淘金者’,能不能找一找别样的‘金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小组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了激烈的学习讨论。在交流汇报时,有人说:“彼得那种坚毅不拔的精神也是‘金子’。”有人说:“我找到一块金子,那就是彼得善于观察的品格,他能注意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茂盛的小草,推断出土地很肥沃,就留下来种花,成了富翁。”还有人说:“彼得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知难而退,另寻出路的生活方式也值得我学习。”一时间,许多见解在对话中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也在交流中迸发,学生超越了教学目标,超越了作者,尽情让自己的思维在精神的高空中翱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进行启发式提问,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2.运用突破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突破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课堂所学内容,也不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其作用,一是开阔知识视野,懂得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知识。二是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三是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相信离开老师,自己也能获得知识。四是提供一个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探索意识,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3.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激励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培养的正是想像力。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广阔性。
  在学完《曹冲称象》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学生通过一番思考,有的说:“我认为应该把石头称好了再放到船里,这样就可以早一点知道大象的重量,所以我觉得曹冲的办法也不是最好。”有的说:“石头靠人抬上抬下,多累啊,我觉得可以叫曹操的兵士一个个走下船去,等水到了那个刻度,看看有多少个兵士,称一称他们的体重就知道了。”还有的说:“可以做几个一样大小的大水桶,然后把水一桶一桶地倒入船中,再算一算一共倒了几桶这也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学生们就地取材,也并不比曹冲逊色。
  三、巧妙应对,让问题“点石成金”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掌握的是已知的教材,而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水平、理解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学生之间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与教师作为成人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就会产生认知的偏颇。在我们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倡他们质疑问难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应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学生的问题很可能会令自己措手不及,这很正常。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出现尴尬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有问题的“问题”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在听一位教师执教《五彩池》时,一个学生突然发问:“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问在教者意料之外,但这位教师没有因学生的提问“出格”而流露出不愠,而是借题发挥,展开学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指导了读书方法。这位教师说:“池里能不能游泳,我想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池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水质的好坏,四是池底有无障碍物。好,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议课文。学生欣喜地发现认真读书可以自己解决疑难时,教师乘机小结:“读书能提出疑问很重要,有了疑问就应该想办法自己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来求得解决,这才叫会读书。”于此可见,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提问,而且要善于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善于为学生阅读课文创设一个问题的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各自的智慧去探求知识,解决疑难。
  所例举的两种课例作一比较,一个是因势利导,一个是全盘否定,当然前面一种更能体现教学的艺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处理的方式要得当。如果教师仅仅把问题的对错作为评价的标准和教学的目的,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死板和趣味索然。只有站在学生发展的制高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才能让课堂流溢生命动感。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应善于从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和归纳,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湿肺病的X线诊断安徽省灵璧县医院儿科李文英安徽省灵璧县医院放射科吴承萱1临床资料本组选资料完整的12例,男婴9例女婴3例;均为足月产,其中8例顺产,4例为异常产17例有窒息史.呼吸困难均发生
为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陕北会议精神,黄委决定,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为主,在已经完成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2010年9月28日上午,辽宁省各级工会领导、企业代表、作者和读者300余人齐聚辽宁工会大厦,共贺《当代工人》创刊30周年。由辽宁省总工会主管主办、1980年 On the morning of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利用精巧灵敏的超导仪器,神经科学家正在探测大脑的磁场,它比地球磁场弱10亿倍。这一研究将为医师带来关于癫痫和其它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面的线索,甚至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神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它不但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大规模制造金纳米棒,同时还可以控制这些金纳米棒的规格和它们的光学性质。而合适的光学性质会使金纳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CO2气腹状态下兔肝功能(hepatic function,HF)及肝血流量(hepatic bloodflow,HBF)的变化。方法制作中度(失血量12 ml/kg)及重度(失血量25 ml/kg)失
2013年5月14日-18日,列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第八届北京国际印刷展(CHINA PRINT 2013)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展会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规模较上届增长60%,共有来自
宇杰,你知道吗?潜水氧气瓶里填充的气体主要是高压空气,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大约是21∶78。猜猜看,一个12L的潜水氧气瓶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L?  晓琪,你也太小看我了,氧气的体积=12×[2178]≈3.23(L),氮气的体积=12-3.23=8.77(L),没错吧!
内蒙古伊盟作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水保建设在治理方略、技术创新、措施配置、科研攻关等方面都有明显突破:累计完成综治面积1.6万 m~2,占全盟流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