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PCR法检测结节性红斑皮损组织中TB DNA、HSV Ⅱ DNA、CMV DNA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EN)的发病与结核杆菌(TB)、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病原微生物的关系。

方法

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法(ISPCR)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35例常规福尔马林石蜡包埋及冰冻EN皮损组织切片中的TB DNA、HSVⅡ DNA及HCMV DNA进行扩增,SP免疫组化染色,AEC显色。

结果

每一例EN标本均有病原微生物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3.6%(21/33)、57.1%(20/35)及65.7%(23/35),其中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者为60.6%(20/33);14例正常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0,8.3%(2/14),0。ISPCR的研究发现:DNA阳性信号分布于皮损部位,以小血管为著。细胞内的分布各有特点:TB DNA主要在细胞间,细胞膜及核膜,核内少见;HSVⅡ DNA与HCMV DNA的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

结论

EN的发病可能与TB、HSVⅡ、HCMV等均有关,需进一步探讨。ISPCR法是一种可定位且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为研究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方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