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清凉的水世界令人向往,投入海水的怀抱总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但对于王嵘来说,亲水行动仅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只有潜入海水中,面对谜一般绚丽夺目的海洋生物才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总让他蓦然产生按动快门的冲动。因为,利用水下数码装备拍照不仅是为了记录下美不胜收的水下生物,也是我们向深邃的蓝色世界了解未知的必要进程。
1 请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水下摄影的?最初是由于什么原因让你开始水下摄影的呢?
在1998年的夏天,因为参与大学毕业影集的制作,有机会接触到暑期海洋生态的潜水实习课程。第一次看到海洋中的景观,看到了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海鲜在海洋中活生生的状态。第一次感受到平时作为食物、已经司空见惯的海洋生物,在大海中自由游弋的美妙感觉。由此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开始潜水、水下影像制作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到大量海洋文化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当时我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并没有想把这项工作作为职业去做。直到2000年快毕业的时候,看到了日本水下摄影师中村征夫先生关于东京湾生态环境演变的摄影展后,我对把海洋生态观察和记录作为职业的意识也就更清晰了。随后,我参与了我国和日本的海洋研究机构的课题,开始从海洋中发生的问题思考地球的未来。
镜头都是为陆地上拍摄所需而研发的。当然也有专门为水下拍摄研发的镜头。但那不是为广泛应用所制造的。现在水下摄影所用相机是装在防水罩中在水下使用的。所以在水下无法更换镜头、电池、存储卡等硬件。不能像陆地拍摄靠更换镜头获得换不同的景别。从景别来说,广角和微距类的比较多。因为不能更换镜头,所以要分别准备两套拍摄器材,不仅费用高也不便于在水下携带。大家最好选择带微距功能的广角变焦镜头,可较好地弥补这个遗憾。例如ZUIKOED 14-35mm f2.0SWD和14-54mm f2.8-3.5,既可获得相对广阔的画面,也能满足部分微小物体或局部特写的拍摄。但不管怎么说,仍然无法比拟定焦镜头在描写上的表现力,这就是水下摄影的代价吧。
6 闪光灯在海洋中拍摄是否是必须的?需要什么技巧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太阳光在水中5m以下,其中的暖色光柱逐渐被液体过滤、衰减。如果水下没有闪光灯,就无法实现正常的色彩还原。也有一些构图是不需要闪光灯的,比如逆光的剪影效果。奥林巴斯闪光灯配有防水罩可以进行水下TTL闪光拍摄。需要注意的是,水中有大量浮游物质,闪光灯靠近相机发光会造成很强的反光雪花效果。必须使用一定长度的灯臂,让闪光灯与相机有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减弱、消除这种现象。
与陆地不同的是,不管多大功率的闪光灯,在水中的照射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有2~3m。因此即使使用闪光灯,如果距离拍摄物体过远也无法得到正常的效果。反之,如果距离拍摄物体过近,又会出现前景曝光过度,后景曝光不足的效果。有的被摄物体反光率高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7 水下的哪些拍摄对象让你印象深刻,要拍出好照片需要些什么方式?请多介绍一些技巧吧。
特殊的技巧倒是没有,准备工作要充分确实很重要。摄影器材本身很娇气,且配件附件多。加上防水罩、潜水的全套设备,就更复杂。缺一样就可能影响拍摄、一个疏忽就会造成“机毁人亡”。一张图片来自前期的准备、现场和后期制作的比例应该是相等的。水下的拍摄对象和陆地上一样,拥有各自的性格和特征。每一个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我们了解得太少。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图鉴对海洋生物、景观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有助于实际的水下拍摄。
8 在水下拍摄,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水下安全第一。人类不具备在水中生存的能力,严格遵守潜水规则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根本。设备的安全同样重要,要认真检查所有防水罩的密封情况,在潜水前做好防水测试。切忌拿起设备就下水拍摄,这样很容易因匆忙组装造成疏忽,导致漏水损坏相机和拍摄数据。
9 其实除了富有生命力的海洋生物、壮阔波澜的海底场景之外,人其实也是其中相当不错的一个主题。不知你对拍摄水下模特有无兴趣和感受?
其实水中的人物也是水下拍摄的主题之一。2003年我在国际水下摄影比赛的获奖照片,就是一张水中潜水者的图片。一般水下摄影比赛也会设立水下景观与潜水者专门的一个奖项。人在水中最接近无重力状态,形态更能体现生物的完美。水下模特是模特行业中一个特殊的领域,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机构和人才,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有志者参与。
2006年我曾与黑图的汤辉摄影师合作为企业拍商业广告。图片创意是利用水下模特的造型体现自由、舒适的观感,当时担任水下模特的是国家跳水队员李婷。这是我在国内惟一一次以人物为主题的水下拍摄。时间非常紧,北京的拍摄条件也很有限,但是在现场看到图片的所有人都非常激动,都觉得水中的人体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Tip:
1 对于纯粹的海底生物拍摄,特别是采用广角摄影时,画面中最好不要出现潜水者的身影,以免影响主体对观众的吸引力。
2 水中人物造型主要是表现人在水中的形态和意境,需要摄影师和模特双方达成默契。可以通过逆光拍摄获得剪影照片,同时人像在画面的比例要控制好。
3 尽可能减少搅动起海床上的沉积物及沙粒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惊扰水下生物,也能保证最终的成像质量。
1 请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水下摄影的?最初是由于什么原因让你开始水下摄影的呢?
在1998年的夏天,因为参与大学毕业影集的制作,有机会接触到暑期海洋生态的潜水实习课程。第一次看到海洋中的景观,看到了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海鲜在海洋中活生生的状态。第一次感受到平时作为食物、已经司空见惯的海洋生物,在大海中自由游弋的美妙感觉。由此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开始潜水、水下影像制作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到大量海洋文化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当时我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并没有想把这项工作作为职业去做。直到2000年快毕业的时候,看到了日本水下摄影师中村征夫先生关于东京湾生态环境演变的摄影展后,我对把海洋生态观察和记录作为职业的意识也就更清晰了。随后,我参与了我国和日本的海洋研究机构的课题,开始从海洋中发生的问题思考地球的未来。

镜头都是为陆地上拍摄所需而研发的。当然也有专门为水下拍摄研发的镜头。但那不是为广泛应用所制造的。现在水下摄影所用相机是装在防水罩中在水下使用的。所以在水下无法更换镜头、电池、存储卡等硬件。不能像陆地拍摄靠更换镜头获得换不同的景别。从景别来说,广角和微距类的比较多。因为不能更换镜头,所以要分别准备两套拍摄器材,不仅费用高也不便于在水下携带。大家最好选择带微距功能的广角变焦镜头,可较好地弥补这个遗憾。例如ZUIKOED 14-35mm f2.0SWD和14-54mm f2.8-3.5,既可获得相对广阔的画面,也能满足部分微小物体或局部特写的拍摄。但不管怎么说,仍然无法比拟定焦镜头在描写上的表现力,这就是水下摄影的代价吧。
6 闪光灯在海洋中拍摄是否是必须的?需要什么技巧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太阳光在水中5m以下,其中的暖色光柱逐渐被液体过滤、衰减。如果水下没有闪光灯,就无法实现正常的色彩还原。也有一些构图是不需要闪光灯的,比如逆光的剪影效果。奥林巴斯闪光灯配有防水罩可以进行水下TTL闪光拍摄。需要注意的是,水中有大量浮游物质,闪光灯靠近相机发光会造成很强的反光雪花效果。必须使用一定长度的灯臂,让闪光灯与相机有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减弱、消除这种现象。
与陆地不同的是,不管多大功率的闪光灯,在水中的照射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有2~3m。因此即使使用闪光灯,如果距离拍摄物体过远也无法得到正常的效果。反之,如果距离拍摄物体过近,又会出现前景曝光过度,后景曝光不足的效果。有的被摄物体反光率高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7 水下的哪些拍摄对象让你印象深刻,要拍出好照片需要些什么方式?请多介绍一些技巧吧。
特殊的技巧倒是没有,准备工作要充分确实很重要。摄影器材本身很娇气,且配件附件多。加上防水罩、潜水的全套设备,就更复杂。缺一样就可能影响拍摄、一个疏忽就会造成“机毁人亡”。一张图片来自前期的准备、现场和后期制作的比例应该是相等的。水下的拍摄对象和陆地上一样,拥有各自的性格和特征。每一个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我们了解得太少。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图鉴对海洋生物、景观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有助于实际的水下拍摄。
8 在水下拍摄,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水下安全第一。人类不具备在水中生存的能力,严格遵守潜水规则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根本。设备的安全同样重要,要认真检查所有防水罩的密封情况,在潜水前做好防水测试。切忌拿起设备就下水拍摄,这样很容易因匆忙组装造成疏忽,导致漏水损坏相机和拍摄数据。
9 其实除了富有生命力的海洋生物、壮阔波澜的海底场景之外,人其实也是其中相当不错的一个主题。不知你对拍摄水下模特有无兴趣和感受?
其实水中的人物也是水下拍摄的主题之一。2003年我在国际水下摄影比赛的获奖照片,就是一张水中潜水者的图片。一般水下摄影比赛也会设立水下景观与潜水者专门的一个奖项。人在水中最接近无重力状态,形态更能体现生物的完美。水下模特是模特行业中一个特殊的领域,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机构和人才,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有志者参与。
2006年我曾与黑图的汤辉摄影师合作为企业拍商业广告。图片创意是利用水下模特的造型体现自由、舒适的观感,当时担任水下模特的是国家跳水队员李婷。这是我在国内惟一一次以人物为主题的水下拍摄。时间非常紧,北京的拍摄条件也很有限,但是在现场看到图片的所有人都非常激动,都觉得水中的人体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Tip:
1 对于纯粹的海底生物拍摄,特别是采用广角摄影时,画面中最好不要出现潜水者的身影,以免影响主体对观众的吸引力。
2 水中人物造型主要是表现人在水中的形态和意境,需要摄影师和模特双方达成默契。可以通过逆光拍摄获得剪影照片,同时人像在画面的比例要控制好。
3 尽可能减少搅动起海床上的沉积物及沙粒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惊扰水下生物,也能保证最终的成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