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科普行为分析的公众应急避险科普需求研究

来源 :科技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yzc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网民应急避险科普行为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应急避险科普需求及其差异,从而为改善应急科普工作提供依据。研究根据2015-2018年网民科普行为的调查数据,分析公众对应急避险的科普需求和特点。研究表明,在应急避险科普搜索方式、媒介选择、内容偏好等方面,公众的搜索情况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各省份也显示区域性特征。因此加强应急科普需要关注不同区域易发、常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针对性提供科普服务。同时,需要创新科普内容表达和传播形态,开展融媒传播,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科普需求。
其他文献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是导致流产、畸胎、死胎、畸儿产及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和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近5年中我们对此类患者652对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发现未
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社会公众气象科普需求的调查统计分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灾害性天气信息的正确防范是气象科普的重点;气象专业术语太多影响公众
不论在何种传播语境下,假新闻都不应仅被当成问题,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假新闻在生产、传播、消费和反馈等诸阶段与新闻极为相似。研究假新闻可加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提升公众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肺炎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近期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75例婴幼儿肺炎的静脉血标本进行了HCMV-IgM检测。结果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69例
"集体记忆"的概念从记忆研究生发出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为集体记忆的研究扩充了新的维度,但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传播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受众对媒介影响力的评估是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戴维森提出了传播学中著名的“第三人效果”,即针对负面信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