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破产立法与企业经营者保证责任问题研究

来源 :南大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经营者为企业融资承担保证责任而陷入无力偿债是中国个人破产立法和法律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营者保证人与消费者、个体工商户等其他商自然人的破产相比,既有共性更有差异.为实现个人破产立法预期的社会利益,制度设计时需充分考量这些共性和差异.在个人破产清算/免责的制度设计上,应当引进1年以内的短期免责考察期,使“诚实”的债务人尽快解除职业限制等失信制裁或破产烙印,保障企业家创新创业.设计两套再生类程序,即企业经营者保证债务和解程序之下,经营者保证人的责任应限定在清算价值范围之内;有一定未来收入的消费者、个体工商户等其他商自然人则应当适用个人重整程序,遵守预期可支配收入标准等机制,使债权人获得更多清偿.建立法庭外的行业指引,探索当经营者积极推动企业及时申请破产使债权人获更多清偿时,在保证债务整理上赋予更多财产豁免等激励机制.
其他文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既需要实干,也需要斗志,更需要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心.“四个自信”的提出彰显的是积极的心态和智慧,也是政治宣言和承诺,对于提升
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源在于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
弗莱彻的基督教境遇伦理学强调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反对僵化的宗教律法主义.其相对主义含有“上帝之爱”这一绝对因素,要求人们在任何境遇中,都要遵从爱的诫律,像上帝爱一切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辽宁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第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形式主义是一种过分夸大形式而脱离实际内容的思想方法与工作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与形式主义作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加强思想教育是首要前提、坚持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是根本方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制度保证。这些宝贵经验启示我们当下反对形式主义关键在于防范权力异化、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与
“十二五”以来,辽宁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辽宁制造业发展规模下降、经济拉动能力降低、全国排名下滑,传统的资源要素驱动力已经不足,辽宁制造业须依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社会救助制度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城市新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
习近平关于廉洁自律的重要论述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现实动因.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廉洁自律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探究其实践路径,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
人情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遵循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和规范,人情来往满足了人们社会支持和情感需求.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人情的内涵发生了些许变化,人情消费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