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档案简化整理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事档案业务工作,履行保管利用职能,要两手抓:一手抓科学管理;一手抓有效利用。笔者在协助整理采州市建设局的文件时,认真学习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简称《规则》),在此谈点简化整理的体会和对《规则》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归挡文件 整理 简化整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整理方法难以适应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广泛而快速的需求。档案整理改革成为必然,整理程序删繁就简,整理内容化难为易。
  
  一、简化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国家档案局在《规则》中首次提出以件为单位整理,这对档案文件的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整理改革的核心:改卷为件。基本内容:一是以件定位编号,使之有序化;二是以件编目,使之信息化。基本做法:一是加盖归档章,给件定位编号,把它定位在其全宗体系的坐标上,使其有位可归;二是以电子计算机给件编目,使其有目可查。基本程序:装订一分类一排列一编号一编目一装盒。整理程序,删繁就简,把以卷整理的10多道工序简化为以件整理的6道基本工序;整理内容,化难为易,把复杂的分类化为简易的分类,单位小、文件少,也可不分类,免除了分类、立卷和写卷名的难题,改为直接以件编目、编号、装盒的易事。本文着重弄清件的定义、分类、归档章、装订等问题。
  第一,件的定义问题。件的定义事关遵循文件形成规律和归档整理的科学性,必须首先弄清件的基本概念,准确认识和掌握件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规则》指出:“件,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这个定义不准确,不及件的本义,内涵不清,外延不明。
  何谓件?件是事物的一种量词,如同条、个、份等,常跟数词连用,合称为事物的数量词。如一个人,两件事,三条鱼。文书档案工作上所称的件,是文件的量词,是公文的基本单位。它首先是文件形成和办理的基本单位,这是件的本义。处理完毕,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又成为归档文件的基本单位,然后又成为档案整理、保管和利用的基本单位,这是件的引申之义。件的特定含义是具有公文基本要素的文件才构成件。一个完整的文件,由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公文标题、正文、印章、成文时间和主题词等基本要素组成,构成公文的眉首、主体和版记而成为完整的一件。件由文而生,有文才有件;份由件而来,有件才有份;以文说明件,以件给份下定义,而不好倒过来,用份给件下定义。份是同一件文稿印制若干个的单位,是复制件的量词,是复份、重份文件的量词。一件印有若干份,这若干份都是同一件,只有同一个件号(文号),每份却有不同的份号,都不能再算为另一件。件与份的代号、位置、作用各异。
  可见,件的内涵是公文要素的总和,是由公文基本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单位。基本要素的内容相同可界定为一件;不同,则构成不同的件。因此,其外延:(1)在稿本上,同一公文的草稿、定稿和正本为一件,正本与副本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重份文件为一件。因为其基本要素的内容同一,只是稿本不同。(2)在内容和格式上,公文的正文和附件构成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构成一件。因为它们在内容和格式上都是件的组成部分。合为一件。因此,《规则》说:“正文与定稿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
  《规则》说:“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这不一定正确。如机关人员名册、工资名册、年度统计报表等,若有其各自的成文机关、时间和印章等公文基本要素,独立成文的,可独立成件;但若作为公文附件,只是公文一个要素,就不能独立成件。《公文格式应用指南》指出,图表、名单、规定等,作为附件的,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须附在正文之后,合为一件。
  《规则》说:“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规则应用指南》进一步提出:“来文与复文……从文种上看包括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函与复函、通知与报告等等,……可为一件”,这明显不妥。文件在形成的客观过程中,来文与复文明明是两个不同的发文机关,于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文号和印章制发的两个不同的文件。若是人为地合为一件,这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说不通。若只对复文编目,那么,来文、请示、报告、来函等从归档文件目录上消失了,就不易找查。况且,“批示”仅是公文的一个要素,没有单独成件,上级机关的指示、批复才能独自成文成件。《公文格式应用指南》指出:上级机关领导人在下级上报文件眉首上一词或数语的“批示”没有单独成文成件,而是同下级的请示或报告合为一体,构成一件。以上这些文件,还是遵循其形成的客观规律,保持其独自成件的历史原状,不要人为合二为一。那么,如何编目?可采用组合标题的办法,二者前后排列,录为两件,其标题合二为一,标为某事由的来文与复文,也不为繁杂;也可——照录,便于检索。
  第二,件的分类问题。问题分类法较难,也可不采用,而采用年度一机构一保管期限分类。这是按文件形成、承办的年度、机构和查考价值归类,是客观、自然而简易的分类。基层单位,机关小,文件少,也可无需按机构(问题)细分,直接采用年度一保管期限这种最简易的分类法。这符合整理的理论和原则:首先,整理中,已坚持了来源原则,保持了全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较大范围内保持了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可以反映一个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其次,文件的排列中,坚持了事由原则,一个案件、一个专题、一项工作、一个会议、一个事由的成套文件,已集中排列在一起,反映文件承办的历程,便于族性检索;第三,归档中,坚持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宗旨,应用电子计算机逐件编目,既有电子目录,又有纸质目录,既有处可存,又有目可查,还可族性检索,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三,件的归档章问题。归档章是给归档文件在全宗体系坐标上定位的,如同电影票一样,可对号入座。因此,它盖在文头上端居中空白醒目处。除了标明文件所属的全宗、年度、类别、保管期限和件号外,应增加“盒号”。既然盒上有号,件上也要相应地标注盒号,它比件号好查,便于对号归盒。
  第四,件的装订问题。以件装订,工作量较大,胶装的不必重新装订;钉装的去钉线装。用缝纫机在文件左上角扎边易折断,可改用补鞋机或文档线缝装订机装订。
  
  二、几个注意的问题
  
  第一,坚持全宗理论。全宗是一个机关或个人在其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有机整体。整理时,应保持全宗的独立性与整体性,不可混合与割裂。有人提出,整理改革可以破除全宗理论,打破全宗,以事由或职能原则整理档案。这势必造成档案秩序大乱,割裂全宗内部档案的历史联系,搞得面目全非。这是把档案实体分类混同于档案信息分类。整理改革必须坚持全宗理论,维护全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从而维护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这是在档案工作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遵循文件形成客观规律,体现整理改革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第二,实行文档一体化和信息化方针。以件整理,主要工作是填盖归档章给件定位和以电脑给件编目,这可实现文档工作一体化。如填盖归档章可和填盖收文章合二为一,取而代之,把文件收文与归档结合起来。又如在电脑登记收发文时,加注归不归档、类别和保管期限,不归档的另行放置,整理时,在电脑上稍加调整,即可成为归档目录,做至Ⅱ收发文登记同归档编目以及档案著录三结合。再如在文件形成和处理时,就填盖归档章,并注意按事由排放,给件定位,就可随办随归,做到文件形成、办理和归档相结合。
  第三,遵循文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联系,便于保管利用原则。整理改革,程序和内容简化,但整理原则不能简化掉,反而要强化。要遵循文件形成规律,以全宗、年度、类别、件号、盒号来保持文件形成和承办时的自然秩序及其历史联系,保持件的历史原状和完整性,使其有处可存,有目可查,便于保管和利用。
其他文献
本刊讯1月30日,北京市档案局与北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联合召开了奥运档案工作专题研讨会,北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部长韩子荣、副部长马健,北京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副局长姜之茂、罗运鹤出席。  会议听取了市档案局(馆)关于前一时期奥运竞赛场馆档案工作情况的汇报,秘行部城市联络处介绍了关于奥运非竞赛场馆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奥组委全宗指南、机关2008年归档移交工作计划安排。双方领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确定的事项
本文主要阐述了广船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项目实施背景、实施过程,介绍了主要的功能模块以及实施效益等.
今年初,任尔宁先生来访,带来他新发现的一份材料,是吴玉章写给任鸿隽的一封信札的复印件。信的落款是7月3日,从文意可知此信写于1913年。任鸿隽是任尔宁的三叔祖,此信详细记
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要让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政府信息,也要强调向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尽量减少公众在获取政府信息时的障碍,节省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只有实现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的便捷性,才能够真正确保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公众还未能拥有方便快捷的政府信息获取方式,不能迅速有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政府信
本文阐述了高精度门式切割机的系统改造,在保留原功能基础上,增设坡口数控系统的原理设计。
目的探索脑部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2年度10月份我院收治的116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6例脑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10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