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性建构逻辑的“历史回溯”特征:基于公共证成方法的论析

来源 :世界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理性是当代政治哲学备受关注的理论主题,其追求公利、凝聚共识的目标也引发广泛关注.但从西方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建构主义公共理性还是路径依赖式的公共理性,均在回答“共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时将公共证成的理论依据寄托在对西方公共政治文化传统的“历史回溯”之上.对重叠共识和趋同性的论证表明,公共理性的建构逻辑难以脱离社会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在探索当代中国公共理性的理论建构时,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掘中华传统公共文化,寻求一种独特的公共证成方法.
其他文献
批判的女性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在20世纪90年代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双方围绕性别认同、女权主义与政治、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学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争论的背后体现出当代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交锋,女性主义内部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之分歧.受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两派不得不在理论上作出调整,以“正确而灵活”的姿态阐释她们各有偏重的女性主义理论,这种精于理论设计的女权理论不仅远离了大众女性的日常生活经验,而且还使一些以美国学术左翼思想为基础的白宫政策尴尬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