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理科综合题探究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科综合题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类综合题虽然各学科内的思维方式及知识体系不相同,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很多方面却是紧密相关,因此,在解物理综合题时,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各学科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将各种知识能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不太适应、给解题带来不少困难.为帮助初中学生熟悉这类试题,掌握解题方法,本文现以部分省市中考物理试题为例分类解析、评注如下,供初中师生教与学时参考.
  一、物理与化学综合问题
  例1 (2010年日照)如图1所示,硬质细杆L可绕O点自由旋转,在O点两侧分别挂有小烧杯A和B,杯内装有足量的稀盐酸且刚好使杠杆平衡,这时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少许,求完全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仍然平衡(B) A端不沉 (C) B端下沉(D) 无法判断
  解析:未放入镁粉和铝粉之前,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到GA
  ∶GB=3∶2,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镁粉、铝粉后与烧杯中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逸出,设加入的金属质量为mg,我们可以求出逸出氢气的质量.
  由 Mg+2 Cl=MgCl2+ 2↑ 
  242
  mmA 
  2Al+6 Cl=2AlCl3=3 2↑
  546
  MmB
  可得到:24∶m=2∶mA,即mA=
  m12,
  
  可得到:54∶m=6∶mB,即mB=m9.
  由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守恒及氢气逸出可得到,反应完毕后,A烧杯中质量增加了
  1112m,
  B烧杯中质量增加了
  89m,
  即A、B烧杯增加的重力之比为:
  FA∶FB=
  1112
  m∶89m=33∶32
  ,这个比值是小于3∶2的,故
  (GA+FA)∶(GB+FB)=3∶2
  ,由此可以推出此时的杠杆向B端下沉.
  答案:(C).
  评注:本题将物理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题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主要为杠杆平衡原理,涉及的化学知识,主要为①金属镁与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金属铝与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这类综合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与化学相互融会贯通的联想能力,利于提高学生解理科综合题的水平.
  二、物理与生物综合问题
  例2 (2009年芜湖)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1)引起洪灾的诸多因素中除自然因素外,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被破坏,这个严重的教训告诫我们: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更要自然,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2)长江大堤在水位低于警戒线情况下,多次出现险情,其原因是大堤工程质量差,大堤能承受的值达不到设计要求.
  解析:本题是一道理、生学科交叉题,(1)生态平衡保护
  (2)压强(或压力)江水对大堤产生的压强p=ρ水gh,压力F=pS,由题意,江水深度h在未达警戒值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强和压力(也未达警戒值)使大堤多次出现险情,说明大堤能承受的压强(或压力)值达不到设计要求.
  评注:本题从物理、生物等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对前几年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的认识,学生只有在对引起洪灾的各种因素有一个总的了解后才能完整地解答该题,该类题型可促使学生对自然科学事物或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物理与生物、化学综合问题
  例3 (2006年浙江省)2006年5月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魔术师大卫?布莱恩在水族馆玻璃缸的水中生活了177 h,布莱恩生活的玻璃缸呈球形,容积约为7.5 m3,盛满水,他的身体浸没水中,与外界有两根管子相连,其中一根是导尿管,一根供呼吸 .
  (1)在此期间,维护布莱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他自身的 作用直接提供的.
  (2)如果布莱恩将呼出的CO2气体全部排入玻璃内的水中,则缸中水的p 将会 ,其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布莱恩在水中感觉自己几乎不受重力作用,目前我国也用类似的方法训练航天员,以适应太空生活,在水中感觉自己几乎不受重力作用的原因是 .
  (A) 容器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 人的重力与浮力几乎达到平衡
  (C) 浮力远大于人的重力
  (4)布莱恩的身体体积约为70 dm3,他完全浸没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约为多少牛?
  (玻璃缸内水的密度仍取1.0×103 kg/m3,g取10 N/kg)
  解析:本题是物理、生物、化学的综合交叉题
  (1)维护布莱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他自身的呼吸作用直接提供的.
  (2)如果将呼出的CO2气体全部排入玻璃内的水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即 ,使水呈酸性p 小于7.
  (3)布莱恩在水中感觉自己几乎不受重力的原因是人的重力与浮力几乎达到平衡.
  (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即可求得
  答案:(1)呼吸; (2)减小(或小于7或下降);
   CO2+ 2O= 2CO3
  ;(3)(B);
  (4)解:F浮=ρ液gV排=1.0×103 kg/m3×10 N/kg×70×10-3 m3=70 N.
  评注:本题是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渗透试题,不仅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而且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的化学反应过程,又考查了生物自身呼吸作用知识.这是一道新颖的将化学、生物知识渗透在物理中的创新试题,她有利于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符合新教材改革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颇有益处.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
一、提倡多思多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数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幸福,这对于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容、开放、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拥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敢于创新的火花自然就迸发而出.在教学中,老师宽容的态度也很重要,老师没有宽容心,学生就没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的萌发.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
什么是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
近年来高考中常遇到有关焦点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这类题目通法是根据定义求解,但在具体解题时常常因为计算量大而半途而废.若能借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