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策略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导向背景下,对高职教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需求,为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必须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强化实际管理效果。基于此,文章以就业导向为切入点,阐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内容及基本特征,指出高职教育管理理念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高职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43-03
  随着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入落实,传统教育理念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开展的需求。对于高职教育院校来讲,应用型培养体系向综合型培养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整個课程专业与社会行业的对接之上,建设出相对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强化自身的教学效用。然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教育管理理念存在滞后性、偏差性、不对称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在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时,必须深度结合既有教育管理机制,创设出更为全面的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学生的发展过程,以强化实际教育质量。
  一、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内容及基本特征
  (一)教育管理内容
  国家将高职院校定义为是通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维系市场行业发展中的人才供给需求的院校。对于学生而言,高职院校是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确保学生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可真正实现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同步提升的效用。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时,应围绕学生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实务,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从宏观方面来看,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涵盖与教育行为相关联的各项事务,首先,在教师管理方面。受到不同专业在社会岗位中呈现出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工作开展时,需保证教师所执行的教学行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且教师应以身作则,保证教学工作的落实符合预期教育的设定。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就业导向支撑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学生技能知识体系、文化素养体系等进行综合,保证学生在步入岗位中可真正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实际教育质量。最后,在教学管理方面。专业属性所呈现出的职业特点,本身是契合于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可以看成是不同教学背景下,承担教学任务的教育管理方法或者是某一个体应具备的规范行为,例如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
  (二)教学管理特征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是针对教学任务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而设定的。伴随着学科专业在社会市场中的变动态势,管理工作的延伸也应随之改变。只有这样,才可确保相关教育管理模式可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诉求。但究其本质原因,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是以下列几个基本特征构成教学管理体系的。第一,系统性特征。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开展模式来看,其在任务制定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经过前提设计、中期决策与落实、后期评估等,整个流程所具备的系统性,令相关管理工作的实现具有实效性特点,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创新性特征。教育管理体系的制定本身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属性,相对于当前专业教育来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通过专业教育在行业发展中呈现出的属性,界定当前时间段或者是后续时间段内,教学管理所产生的实际价值,创新性特征则为教育管理赋予实时调整管理方案的抓手,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满足教育发展诉求。第三,服务性特征。高职院校承担的是人才培养的服务作用,此类服务机制映射到教育管理体系中,则代表着基于服务对象的教学管理行为是否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发展诉求,这样才可进一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为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效支撑点。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滞后性,难以体现教学的时效性
  教育理念所存在的滞后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尤其是在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革新方向存在冲突时,固有的管理体系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束缚效果。与此同时,若承担教育管理的教师主体,仍然按照教学大纲执行相关操作将局限教学的创新思维,长时间的固化体系将形成敝帚自珍的思想,造成教育资源倾斜不足的严重现象。当此类问题体现在专业教学中时,将造成教学引导体系脱离学生的学习诉求体系,降低整体教学质量 [1]。
  (二)教育主体存在偏差性,难以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以学生为本”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指标,通过对学生进行全过程教育服务,才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强化教学效率。但从实际教学工作落实现象来看,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约束在一个定式思维中,即为教师在执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也是按部就班地跟随老师思维进行学习,此类教学行为所呈现的弊端便是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长此以往,将局限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果突然间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改的话,甚至可能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学方法存在不对称性,难以体现教学的全面性
  教学方法不对称主要体现在理念与实践的不对等,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认证自身的理论体系,或者是理论超前于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此类教学问题极易令学生出现才不配位的现象,特别是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讲,易使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策略
  (一)建设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就业导向与高职院校应承担的教学效用相吻合,为此,在对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时,必须将就业导向贯穿到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才可进一步强化实际管理效用。相较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执行的是2+1教育策略,即为前两年执行的是理论与实践学习,后一年为入岗实习,确保学生在毕业以后,可迅速投入到岗位工作中 [2]。对此,在建立管理机制时,应先以校内新生为切入点,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就业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令学生明确自身发展与岗位工作中所起到的关联属性。其次,应在管理机制执行的过程中查找出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此过程也可对职能人员起到一定的监督效果,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应结合市场动态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定期更新,此阶段可映射到课程规划体系之上,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性,拓展学生的视野面。   (二)确定以职业定位为目标的管理方向
  高职院校在教育延伸过程中,整个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确保教育发展贴合于专业、职业定位之上,令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快速投入岗位工作中。但从职业属性来讲,就业导向所呈现出的实际效用则应具备一定层次属性,保证专业技能在不断落实的过程中,进一步彰显出职业价值,强化基础层次与高级层次之间的对接性。对此,在确定管理方向时,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必须结合职业教育观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对接,强调教育管理的主体性,以真正发挥出教育管理的服务价值、创新价值等,提高实际管理质量。
  (三)构筑以理实一体为主体的管理框架
  教育层面的理实一体化是保证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提升的基础所在,以此为主体建设管理框架,可保证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紧贴市场结构变化趋势、人力资源调整模式,为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理实一体化可进一步贯彻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不同层面教学管理,将企业管理与校园管理相融合。这对于学生而言,可将不同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使学生明确自我完善过程中,企业管理与校园管理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步入岗位工作中起到铺垫作用,提高实际管理质量 [3]。
  (四)打造以职业文化为引导的教育体系
  职业文化是指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令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同步提升,这对于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可起到推动作用 [3]。单一从就业方向来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趋于全面化,其不仅要求具备岗位胜任的技能,更需要员工具备与岗位属性相关联的素质基础,以满足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诉求。打造以职业文化为引导的教育体系,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使学生具备岗位胜任能力。除此之外,在专业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德育教育等,可提高团体性与凝聚性,冲脱传统的教学束缚,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4]。
  (五)创建以“双师型”团队为保障的教学团队
  教师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教学引导、辅助与监督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实际教育管理效用,必须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全过程的教育服务,强化知识认证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在创建“双师型”团队时,应从教学资质、技能资质等方面,考虑教师在岗位中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并设定相对应的奖惩机制,对教师的工作行为进行管控,当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时,可通过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对其进行奖励,如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教学任务,则应进行一定的处罚,只有这样,才可将教师的教学职能与专业体系之间进行有效关联,提高实际管理质量。
  伴随着社会市场内需结构的转变,行业发展中呈现出的人资供给策略也应做出调整,这就需要承接人才供给的高职教育体系,对原有的管理机制、教学方法等进行改善,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筑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为人才的可持续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炎,郑丽霞,何立.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与实践[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9):148+128.
  [2] 陈仁府.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路径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222-223.
  [3] 郭亚飞. 浅析就业视野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J]. 才智,2019(35):156.
  [4] 江华.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9(21):462.
  [5] 浦秦夏.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81-83.
  (薦稿人:朱开永,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短视频作为承载内容的一种传播模式,无疑为当前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契机。而把新闻和短视频相结合,则能使传统媒体向更深层次迈进。故此,文章重点论述了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媒体,促进了各种媒体之间的交流。持续集成。在新媒体融合的
英语的写作能力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并逐渐加大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
微博作为当代中国最为流行的追星社交软件之一,用户数量庞大,对其中表现的粉圈文化与该平台关系的研究无疑是具有可靠性的。本篇力图通过对微博粉圈文化的研究,了解当代社交媒体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传统的纸媒宣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下,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创新政工宣传方式
政工师是传递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政工师能否落实好思想政治这个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尤为关键,其可以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政
笔者将结合本校育人实际情况,详细阐述借助博爱文化打造农村小学育人环境的策略。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对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表达、思考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
数学是贯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门科目,小学数学是否学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后来的学习中能不能好好把握数学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