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由于建筑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使用质量和资金效益,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近年来在建筑工程施工上的工作经历,就加强建筑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做以初步分析。关键词:建筑;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建筑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全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工作重点,主次分明。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相关企业看重效益,质量意识缺乏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实际的解决的关键一个因素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工程实体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使工程本身低價中标,加之施工过程相关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低,企业、个人最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导致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2施工过程通病普遍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或建立节不安要求严格执行,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再者工程质量通病普遍主要存在基础回填土墙角、管道埋设下夯实不到位,虚铺厚度严重超厚。换填过程夯实不到位;屋面漏水、厨房、窗户和外墙渗水、抹灰脱落、外观粗糙马虎、表面横不平、竖不直、凹凸不平、线条弯曲,缺棱少角、框洞不周正不对称等问题,施工管理混乱。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且成品保护意识不强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3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由于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过程控制不严格执行“三检一验”未能做到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施工是把设计蓝图转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最终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因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自然就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3.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
   3.2坚持“以人为核心”原则。
   3.3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
   3.4坚持“用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原则。
   3.5贯彻“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4.1制定工程质量目标
  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管理条例》《企业质量目标》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质量验收标准体系,编制详细工程质量目标,明确监控的目标、标准。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拟定所施工项目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要严格按照质量目标的要求,实施专业工程监督检查,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4.2建立完善责任制度
  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是做好建筑质量管理的根本。因此,进驻现场以后,要根据质量的目标,完善制度,协调工作,落实责任。确定相关管理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与岗位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制定出相关的人员工作制度,如会议制度、质量检验及验收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拟定出相应的工作程序,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沟通协调制度,要求相关岗位人定期与相关单位及个人的沟通与协调,对于存在的问题并且督促落实到位,杜绝质量问题的隐患。
  4.3严格控制建筑原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只有好的建筑材料才能做出好建筑工程。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另外,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在尊重承包商的自主选择材料的基础下,监理工程师应了解所需材料的状况,要求承包人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必须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说服承包商尽量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坚决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特别是对于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对于使用不合格材料的坚决不给予验收,确保给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
  4.4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首先在相关单位的组织领导作用下,通过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原材料检验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此外,还要鼓励施工过程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现场施工人员特别是质检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巡视、强力检查、并对现场监理工程师或相关人员现场提出的问题以书面或相关数据形式落实到具体施工操作中去。如对于轴线偏位多少、标高相差多少等等的问题,并有专人督促其改正,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4.5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工序施工控制过程中, 首先要做到控制效果应达到: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对于难度相对大的、难得因由相关组织实施方案及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那么如何要做到事前控制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熟读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设计的意图,熟悉构造做法及相关施工工艺,明白设计选用的材料、规格等。
  4.6严格执行“三检一验”
  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间严格执行“三检制”,即每道工序完后先由作业班组自检,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对上下道工序在工程交接上进行互检和交接检,若上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则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7实行跟踪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的难题,同时也不免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
  4.8认真做好各层技术交底
  施工前有技术负责人或专业人员向一线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或工人班组进行逐级技术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使他们明确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施工工艺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等;对于关键部位、重点部位和质量要求较高的特殊项目,还要进行书面交底和样板交底。
  4.9抓好现场管理,练好内功
  作为现场管理,我们的管理者也要练好内功,这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算是练好“内功”,此“内功”是体现在“跑”上,作为一个现场管理者,要勤于跑,即对关键部位,关键节点,要请自跑到现场检查,通过自己的亲眼目睹,确认是否符合设计、符合规范了,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只有这样,把握好了每个分部分项的质量,最终就控制了工程现场的质量。
  4.10对关键部位、重点部位受控
  对影响质量管理的关键点、重点部位加以重点质量监控对于关键部位、关键技术、控制难度大的施工内容,均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并明确质量监控的工作重点。同时,在不同施工条件下,质量控制点应及时加以调整,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4.11严控资料管理
  工程资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反映,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严控资料管理,确保满足竣工验收条件,其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竣工图及声像资料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从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由自己经验和知识积累,提出的对质量管理的一些看法。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也变的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针对建筑施工质量监管,建立健全施工企业技能和质量意识教育制度,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使广大用户得到工程质量更好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铁华;浅谈建设单位在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3期
  【2】陈斌;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体会[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年09期
  【3】毕星;项目管理精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丛培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5】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9(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年7月19日,我登上了飞往北欧之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航班,开始了此次北欧四国建筑考察之旅。作为一个结构人,我除了感受了北欧独特的建筑风情所带来的震撼外,更多的感处是欧洲国家的建筑师们利用主体结构本身的朴素本质来传达建筑所要表达的多变意图,无论是利用岩石本身来体现建筑的天然神秘感,还是利用钢结构硬朗粗犷的线条来表达现代建筑的奇幻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重要的活动要道。助使沥青道路的施工数量频繁增多,因此国家对沥青道路的施工把关非常严格。由于道路交通车辆曾多. 地形等很多因素影响,使对道路施工时带来很多负面压力。之所在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分析研究,才能确保道路工程质量妥善完工。,作者在本文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沥青道路;道路的施工;技术的分析;实施措施  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常规处理工艺是目前我国大中型水厂的工艺设计中主要处理工艺,但其流程中各单元处理设施有多种形式并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设计过程中,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相似水厂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扬长避短。并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优化,是应该充分考虑的内容。下面就长海县跨海引水工程广鹿岛净水厂,谈谈这种供水流量变化较大的净水厂,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灰岩溶洞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难点和钻机选型;通过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阐述了灰岩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出现原因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灰岩溶洞地区 灌注桩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岩溶也称喀斯特,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继电保护原理的基础,并且结合了实际的案例,更深入的分析了继电保护配置与应用技术的问题。  希望给予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技术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当今,电力已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供电不稳定,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
期刊
摘要:碳纤维属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因此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在建筑工程修补增强方面表现突出。碳纤维加固技术虽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它具有突出特点,优势明显,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  关键字:碳纤维加固技术新型材料  中图分类号:U4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碳纤维,顾名思义,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
期刊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况  成昆线这条西南地区的大动脉穿越地质情况及为复杂的大西南山区。线路经过的牛日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和龙川江,大都是沿着或平行大断发育的構造河谷,该地区由于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发育。全线有700多公里穿过川西南和滇北山地,地形极为复杂,谷深坡陡,河流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陡岩峭壁。全线有500多公里位于地震烈度7至9度地区,其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数目与规模都不断扩大,大批城市建筑拔地而起。怎样处理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城市的规划设计包括了建筑设计,建筑的设计必须服从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两者紧密相连。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处理一直制约着我国进行规划信息化的建设,所以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城市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
期刊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 言  路面平整度是市政道路路面的主要使用功能。路面平整度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车辆在路面上的行驶质量和道路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路面平整度的改善和提高一直作为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受到道路科技界关注和重视。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对于沥青路面(以下路面均指沥青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
期刊
摘要:水泥砼路面具有自身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它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近几年采用水泥砼路面的公路建设发展很快。本文主要根据水泥砼路面的工程质量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调控工作,对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要素的控制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水泥混凝土其具有刚度大、强度高、耐磨特性好、整体性与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