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1989~1999年,对100例经B超诊断为胃部病变者行病理检查,并对最后病理诊断与B超诊断进行追踪对照,分析rn不同病变的组织其回声有何不同,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掌握了一定的经验,符合率达91%,现报告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胃肿瘤患者10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14~72岁。肿瘤部位;贲门8例,占8%;胃体后壁12例,占12%;胃底19例,占19%;胃窦小弯侧61例,占61%。肿瘤最大直径为6cm,最小0.7cm。rn1.2 仪器:B超用Performa 650型超声波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病理检查用Olympus双目显微镜,10×10及10×45倍。中薄切片,H-E染色。rn1.3 方法:禁食饮水。从上腹部开始,纵断面于肝左叶后方及腹主动脉左前方探及胃贲门回声;于左肋弓、脾内侧探及胃底横断面回声;于肝左叶下方或下后方探及胃切面图像。横向扫查于胆囊左上方、胰腺前方、靠椎体左缘,显示并区分胃窦部和胃体部。rn1.4 诊断:通过对贲门、胃底、胃体、幽门窦及幽门管的仔细扫查,如发现胃壁增厚,五层结构不同程度的消失、模糊;出现凹陷、溃疡,胃腔内肿块致腔形状改变;根据肿块和病变部位回声的不同,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对胃周围淋巴结、肝、胰腺、脾等的探查,发现有无转移灶;观察胃动态蠕动波的强弱、走向和胃壁的舒缩弹性判断胃壁的病变。rn1.5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本组100例胃肿瘤的术前B超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1%,其不符合率达9%。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