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快讯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东北地区围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发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业初具规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初见成效;积极组建智能制造协同联盟,智能制造产业园蓬勃兴起;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但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及共性技术缺失、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加强、制造业的绿色运营进程缓慢、产业链协同转型局面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应从营造有利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基础数据库,运用互联网手段推动制造业向
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出现了马克思金融理论被边缘化、照搬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金融理论的倾向。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李济广和李枫著述的《当代金融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评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下简称《评析》)一书,正是一部评析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金融理论讹误的力作。全书基本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学术性强,有破有立。
空间化学派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是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延伸学派。针对美国资本主义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长期波动,戈登、爱德华兹和里奇提出"最初的无产阶级化SSA""同质化SSA"和"分割化SSA"分别与之匹配,对应的劳动控制体系分别是"简单控制体系""技术控制体系"和"官僚控制体系"。以华莱士等人为代表的空间化学派继承并发展了戈登等人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传统,提出美国资本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起正在经历第四个长期波动,"空间化SSA"占据支配地位。其主要特点是:雇主通过劳动
从全球经济增长长周期考察,2025年高收入国家门槛将提高到人均GDP约14 100美元。对2035年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景分析表明,"十四五"时期末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但不容忽视的是,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错综复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经济金融风险可能反弹,将给"十四五"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带来风险和挑战。应主动创造于我有利的发展环境,加快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积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确保"十四五"时期顺利
百年来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存在对马克思理论逻辑的三大偏误:一是误将全部社会产品划分为三个相互割裂的固定部分;二是误将生产价格与价格混为一谈;三是错把理论手段当作理论目的。本文按照这一理解对转形问题研究的各种流派进行归类、比较及分析,特别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界在转形问题研究中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和评论,并提出以"一个总量相等,一个比率不变"为特征的解决方案,即转形理论C体系。
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这些只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及转换增长动力的结果。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是从要素的行政化配置转向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完善要素市场入手,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解决要素错配与扭曲和创新不足问题、降低基础性成本。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要素市场的前提,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经济社会的激励结构结合起来,而激励结构是由制度及产权决定的。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近年来,虽然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大多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东北地区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存在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人才不足、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快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用"智造"化管理模式提升技术效率,推动高层次的开放发展,重视高端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为避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区域政策,力图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而其中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优惠政策。本文将土地要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政策并没有加快地区间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反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收敛。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利用土地融资的能力远低于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指标倾向落后地区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土地供应也有差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总体而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仍然突出,转型尚未完成,表现为工农业生产率水平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区域间异质性发展等问题。借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和主要做法,我国应从产业结构升级、激发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结构转型。
2019年12月7日,由《经济纵横》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旭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林光彬教授、复旦大学高帆教授、吉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刘岩处长参加会议。与会专家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等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