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最美的地方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空中俯瞰,白银市呈桃叶形狭长状,贯穿全境的黄河,像一条丝带系在修长的版图上,随着地形改变、山行阻挡,河道出现多处曲折回转的大写意景观,那种文字难言的雄阔壮丽,让人挪不开眼。
  这里似乎就是万里黄河最美的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集中体现在那些独特的资源——长河曲湾、蛮荒石林、森林雪峰、灿烂丹霞……曲湾环抱之中,座座村庄散落,春天,火树银花映衬在绿色的田野之中;夏天,绿树金浪覆盖在褐色的沃土之上;秋天,梨枣瓜果飘香于农家小院;冬天,炊烟薄雾缠绕在白雪覆盖的岩壁腰间,一切宛如世外桃源。

黄河曲湾里的宁静村落“万里黄河第一漂”


  黃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奔腾之间自有一番咆哮不羁的狂泻之态,但它既有直面群山、深切峡谷的勇气,也同样懂得迂回婉转、进退自如的从容。
  “白银黄河多曲湾”,贯穿白银全境的河段,随着地形不断转折,形成了多处河湾,如老龙湾、小黄湾、车木峡、乌津渡湾等,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老龙湾。都说滚滚黄河向东流,但在景泰县中泉镇,黄河突然以一个“S”的大转弯向西倒回去数公里,一番曲折之后,又绕行而去,犹如神龙摆动,绕出了壮阔的老龙湾。
  不寻常之处,必有不寻常之景。在一派苍凉的荒漠山丘之中,顺着老龙湾的一湾流水,龙湾村出现了。它犹如荒漠中一片如翠如玉的浓荫:庄稼平整如织,果树茂密葱葱,土房错落有致,屋顶炊烟袅袅……粗犷凌厉的戈壁和绿意盎然的小村,对比鲜明,刚柔互济,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西部风情画。

  无垠的荒漠戈壁与母亲河相拥养育着世代繁衍的龙湾儿女,这美丽的世外桃源和雄伟石林,就像那热恋中的少女和强悍的小伙紧紧依偎在一起,演绎着柔美和刚毅的默契交融。

  据说最初的龙湾人,是为了躲避兵荒马乱,才找到这块富足、宁静、安详的好地方,从此过着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龙湾村都被绝壁、河面牢牢圈住,近乎与世隔绝,通往外界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峭壁上的羊肠小道,运输全靠人背驴驮,人称“天桥崖”。据说,外地姑娘嫁到龙湾村,骑马坐轿到了绝壁崖顶,必须一步一步战战兢兢地挪。听龙湾村的老人说,也只有龙湾的毛驴才能从这里驮东西下来,外地的毛驴绝对不行。
  另一条是乘坐羊皮筏子走水路穿过峡谷,食盐、煤炭等生活物资要用羊皮筏子一点一点运进来。
  羊皮筏子曾是龙湾村家家必备的出行工具。制作羊皮筏子,首先要把羊皮整体剥下,待用油浸过后,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接着,把数根木头横竖捆绑在一起,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木架子,最后把羊皮袋固定在木架上作为浮力筒,这样就可以下水当作运输工具了。羊皮筏子有大有小,小的一般由10多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大的则由上百只羊皮袋扎成,适合长途运输。当地将划羊皮筏子的人称为“筏子客”,他们—般由村里的青壮年、胆大者充任。“筏子客”在黄河上搞运输,等于在刀口浪尖上讨营生,因此有很多讲究。例如开筏之日,忌讳讲“破、沉、撞、没”等字眼,遇到寺庙要主动磕头,以求保佑。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在黄河水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2004年龙湾村修通第一条公路,羊皮筏子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至今日,羊皮筏子已经成为龙湾村旅游发展中的一项娱乐体验,人们在惊险、刺激中体味当地百姓古老的出行方式,也感受着当年筏子客们在黄河浪尖上漂行的那种无畏与坚韧……

气势磅礴的黄河石林沧海桑田谱写的一曲壮歌


  事实上,老龙湾之所以独具魅力,不仅仅因为黄河写意的大转弯、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以及古老的羊皮筏子,更让人震撼的,是那一片气势磅礴的地质奇观——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的发现可谓是偶然中的偶然。1967年,景泰县一位名叫苏云来的文化工作者在当地逐村采风,他历经千辛万苦,从垂直90度的百米悬崖上通过天梯、栈道第一次进入了龙湾村,村内阡陌纵横、绿意盎然的景色,给从小在荒原戈壁中长大的苏云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并没有看见黄河对岸的“石林”。十年后,苏云来随景泰县文化队第二次来到龙湾,这一次,他开始用画笔记录下龙湾村的风土人情,但由于和第一次走的路线一样,他还是与石林擦肩而过。

  俯瞰白银,黄河两岸一边是阡陌纵横、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一边是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悬崖峭壁。山的梦幻、河的灵秀、绿洲的静谥在这里融为一体,令人在沉思遐想中忘却烦忧,超脱尘俗……
  1978年,苏云来和外地的摄影家一起来到龙湾村,拍下了第一张鸟瞰龙湾村绿洲的照片。1979年,苏云来第四次随县剧团下乡来到龙湾……

  黄河石林由众多峭壁、岩柱组成,饮马沟大峡谷是其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在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呈狭长带状分布,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一次次的失之交臂,沉寂了千百年的黄河石林在静静地等待着宿命中的机缘。1983年的冬天,苏云来第五次来到龙湾,这一天雪花漫天飞舞,悬崖上的羊肠小道被积雪封住了,苏云来不得不选择水路,当他渡过黄河,沿着河边由西向北而上,再直转西去,便进入了黄河石林饮马沟段。

  当黄河石林第一次展现在苏云来眼前时,他立即被震惊了——饮马沟大峡谷是黄河石林中最大的一个沟,连绵10平方公里。进入峡谷内,两边全是100多米高的石柱,给人万山压顶的感觉。
  之后的3天时间里,苏云来踏遍了黄河石林的沟沟岔岔,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了眼前的一切。1985年,他的第一幅以龙湾山石为素材的国画《龙湾石林》获得白银市美术书法摄影展一等奖。接下来几年,苏云来关于黄河石林的创作一发不可收,美术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的各种奖项。直到1990年,《甘肃日报》第一次刊登发现黄河石林的消息……从此,黄河石林才开始进入大众视线。
  根据地质专家勘测,黄河石林大约形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主要成分是洪积砂砾岩。石林所在地区曾是幽深的黄河故道,后来由于河床逐渐下降,慢慢裸露出水面的岩石,再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之后,最终形成了巍然耸立的石林景观。
  在沉寂了几百万年之后,黄河石林的出世注定要石破天惊。大自然以万古之力、变幻之功,赋予了它超凡浩荡之气。正是这种独具雄、险、奇、古、野、幽的原始风韵,使黄河石林成为了影视剧的最佳外景拍摄地。比如,2008年上映的电影《神话》,就有27分钟镜头取自这里。另外,《天下粮仓》《汉武大帝》《花木兰》《决战刹马镇》等影视剧也曾在这里取景。
  在石林里寻找那些出现在电影里的镜头,当地人会热情地给你介绍:那个地方是金喜善坠崖处;那条路上成龙曾经跑过马;那个峡谷于荣光曾带叛兵围剿……

  黄河石林封存了远古的蛮荒岁月,遗落了浩浩荡荡的历史烟尘。置身其中,恍如穿越时空,回到远古。那些静静矗立的石柱,仿佛在述说着古往今来的无数沧桑故事,令人浮想联翩。在这里,你可以骑一匹马,放开缰绳,寻找驰骋疆场的感觉,遥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可以乘一辆古朴的驴车,听赶车的老乡吼一段“花儿”,映着满目的荒凉,感受不知身向何方的悲壮。

哈思山的雪景、森林与丹霞见证丝绸之路的兴衰过往


  从黄河石林远眺,能望见对面一座郁郁葱葱的苍翠青山,那就是闻名遐迩的哈思山。
  哈思山属祁连山东段余脉,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境内,峰峦逶迤,蜿蜒起伏,犹如一道天然屏障,自西北向东南绵延数十公里,蔚为壮观。哈思山的主峰大峁槐山亦称雪山,海拔3017米,峰顶常有积雪覆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素有“雪岭堆银”的美誉,为靖远县古八景之一。但遗憾的是,由于气候和环境变化,现在夏秋季节,人们已经不容易看到它银光闪烁的奇景。
  “哈思”二字来自蒙古语,是“美玉”的意思。景如其名,在哈思山的支脉松山、太和山等山峰上,分布着大面积茂密的原始森林,为干旱荒芜的黄土高原平添一抹绿意,犹如一块苍翠欲滴的美玉。
  然而,这块美玉曾遭到劫难。据说在北宋时期,宋军与夏人在此交锋,宋军将领孟良和焦赞以“火葫芦”互相戏谑,最终引起大火,造成森林被毁的结局。庆幸的是,后来经过长期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哈思山的植被面积逐年增加,才有了如今叠翠流金、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致。
  哈思山森林涵养着丰富的地下水,这也成为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周围的荒野戈壁由此变为沃壤良田。层层梯田在山腰铺展开来,高低错落,农家小院点缀其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成了最美妙的田园风光。

  哈思山的萬顷绿海之中,还有一抹非常动人的艳红,那是来自丹霞的灿烂视觉。这片丹霞景观分布于哈思山东麓,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哈思山丹霞历史悠久,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集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之美,还兼有新疆五彩滩那样的斑斓色彩,俨然就是挂在哈思山的一幅靓丽夺目的天然画卷。
  哈思山拥有独特的自然风貌,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哈思山亲历了丝绸之路往昔的繁华与兴盛,也见证了后来的萧条和衰落。靖远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处于十分重要的交通位置,著名的丝绸之路从宁夏进入靖远,取道哈思山,在其北麓的北卜、小口子两处古渡口过黄河,通往河西走廊,络绎不绝的商旅使团来来往往,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从哈思山中穿行。1988年,在哈思山南麓的北滩乡境内,出土了一只属于东罗马时代的西方刻铭银盘,引起了文博界的关注,被视为“丝路遗宝”。这一珍贵文物的发现,便是古代中外商贸往来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站在哈思山高处远望,群山如黛,庄严肃穆,黄河从莽莽天际横空出世,丝绸之路像一条丝带逶迤蜿蜒。隔岸望去,雄壮巍峨的黄河石林一览无余,远处大漠绵延无边,带来了空灵迷茫的大漠孤烟和苍茫空旷。如果非要寻“黄河远上白云间”,我想最美的黄河之滨,一定是在白银境内。特别是日落时分,晚霞透过云层洒下,蓝天、白云、河流、石林、森林与丹霞在天地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饱含层次的绝美诗意图……
  上图为丝路黄河关口要隘急三湾。急三湾地处白银市与宁夏中卫交界处的黑山峡流域,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雄关险隘。晚霞映衬下的急三湾,展现出雄伟壮丽的景观,震撼人心。下图为白银市靖远县双龙乡境内被岁月雕琢的独特地貌。
其他文献
奇诺光瑞推出的ID800WT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产品,这款8英寸的数码相框采用全触控设计、内置Wi-Fi功能,并集成YouTube、网络新闻、网络收音机、Picasa网络相册等功能,使数码相框不再是单一的照片展示平台,应用更加广泛。  ID800WT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通过YouTube进行网络视频点播,它不仅让用户在线观看视频,还可以登陆自己的YouTube账户,订阅自己喜欢的频道。同时,通过设
“科技打造民生,已然成市井文化中的主流话题”  ——写在《新中国60华诞的新潮协奏曲》  什么样的相机才算得上是好相机?当然,画质是数码相机的基础。然而,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像素等参数的深入理解,一款高品质的相机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仅只是高像素、高画质。消费者在享受高素质画面带来的丰富色彩和细节的同时,越来越追求的是轻松至上,乐在其中的体验,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拍摄到最佳的效果。从近两
编者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而得名,其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中华水塔”之称,也被称为生态“处女地”,平均海拔约4000m。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的逐年萎缩,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  2000年5月,青海省批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如果说古代奥运是人类体能的PK,那么现代奥运无疑更像是信息技术的比拼。从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到雅典,奥运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而奥运会也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而日益精彩。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IT企业将在奥运会上拥有越来越广阔的舞台。远的不说,就说即将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为IT企业孕育了无限商机。  我们都知道,“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之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奥运”计
请相信我们的定调——某款手机之所以“好”,不一定非要有着过于神秘的内敛,或者过于显露的张扬,精髓在于“它能了解你”。从上述层面看来,作为本篇的主角,诺基亚E72和N97 mini能够分别代表两类消费人群的喜好与需求,它们或传承了前代机型的经典,或强化了同系机型的精致,最终促成殊途同归的理由,也在于此。那么,面对这样两款早已深受大众关注却又刚刚步入大众生活的终端优品,对其联评解构的必要性则属不言而喻
伴随着移动网络应用设备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体验到随身多媒体娱乐的畅快感受,作为首家将MP4概念带入全球的国际厂商,爱可视凭借着强大的娱乐性能受到了高端用户的广泛认可。事实上,在随身影音领域,来自法国的爱可视是“顽固”的少数派,这个后工业时代的“另类”,依然保持着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工艺巨匠们的精品传统,产品几乎每年只更新一次,每次只会发布寥寥数款产品。但是凭借爱可视的金宇招牌以及多年以来树立
LG KP500触控手机    简,因你而生  从外观上来说,这款KP500与KC910非常相似,都采用时下流行的全触摸操控方式,一块3.0英寸的超大显示屏几乎占据机身正面所有面积,仅在下部留有三枚方形快捷键。除了外形上的简洁设计外,KP500在操控上也力求为用户带去最简易快捷的操作体验。全新的Flash动态操作界面提供了桌面工具安排、翻页切换、相片电话簿、快捷工具管理等,清晰明了、极易上手且富于
非你莫“淑”  淑女手包必不可少的装备变得越来越多了:钱包、钥匙、手机、纸巾、笔、护手霜、护唇膏、耳机、MP3、数码相机以高票当选前十。当下,除了一些传统必须品外,数码用品更多的躺到了美眉们的包包里,成为时尚美女不可或缺的伴侣。近日,飞利浦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女性的入耳式耳塞SHE9620。该款耳塞有金色跟紫色两款颜色可选,其设计非常优雅,颜色潮流时尚,专为爱美的时尚美女设计。耳罩的材枓为软硅胶,贴
据《创世纪》记载,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第一天创造了光。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如是描述上帝的这一神迹:“上帝说:‘要有光’:顷刻间就从深渊中跳出了灵光……”光与黑暗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两极,夜的暗里透出神秘,光却在里面绽放美丽,让精灵的舞动绽放出无尽的“暗夜妖娆”。  作为摄影师,平时工作用的是诸如佳能的EOS 5DMark Ⅱ或是EOS 1DS MarkⅢ这样的“大块头”,但是闲暇之余,自己想要拍点即
但凡拿着DV拍过几部片子后,就会不由自生地做起“电影梦”来,而随着越来越多高清数码摄像机的出现,这个梦也变得越来越真实。在很多论坛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好多帖子讨论“怎样能把DV拍得更像电影”这个话题。虽然在很多成名的大导演眼中,“DV就是DV,不能和电影混同”。但是,对诸如笔者这种草根阶层而言,我们没有钱拍电影,但却从不缺乏拍“电影”的激情和创意,因此如何用手中有限的设备,发挥其最大作用,在视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