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究深入浅出,教学方能浅入深出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深入浅出”,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课前胸有成竹,课堂就能得心应手。简单地说:语文教师研究深入,语文教学方能浅出。
  钻研教材怎样做到“深入”?
  (一)把握教材要深广。
  一节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难教的文章:一是写作背景与学生久远,“国联”、“他信”、“自欺”等内容,学生不知所云。为此,我查找资料,阅读了有关课文的许多知识:如鲁迅一生的思想历程,写作缘由,鲁迅杂文及其特点,驳论文的写作,教材的编排地位等等。其次,本文语言犀利如刀,字字含情,句句有意。要引导学生理解,首先教师不仅要理解通彻,还必须找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的最易最好的方法。为此,我从字词到篇章,仔细揣摩,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如:“脊梁”、“脂粉”、“地底下”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我查找资料,从本义到深义,以及怎样突破这些难点,自我提问,自我解答,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
  (二)领悟“参考”要深透。
  《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读好每课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 “教学建议” 和“参考资料”。它一方面可以缩短我们的备课时间,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执教或备课的参照。如果我们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与《教师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发现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兼顾本班学生的差异,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将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本文教学不能着眼于驳论文的问题教学上,引导学生弄懂课文是关键。明确了这些,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教与学的方法。
  (三)了解学生要深入。
  了解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你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在这一点上,课堂问题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有不少的课堂,正是因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不合理,常常出现冷场的局面。我认为问题的设置,应遵循“精准”的原则,怎样设计学生才能明白提问的意图,怎样提问学生才能更容易切准课文内容,怎样提问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另外,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对重点词句、课文内容理解能有多深?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做好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这样的备课才会符合教与学的实际。
  (四)教师课前朗读功课要做足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语感训练。怎样培养培养他们的语感呢?余映潮前辈给我们做了示范。我曾经有幸听了余老执教《狼》这篇课文。在这节课上,余老的范读课文着实让我大开了眼界。余老的朗读共分“五次”,每一次的朗读要求都有它的“表达目的”,尤其是第四次朗读,读得有情有景,让听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感觉狼和屠户就在眼前。第五次朗读,读得有急有缓,读出了文中情景,读出了狼的狡猾,人的胆量智慧,读出了对狼的鄙视,对屠户的赞美。我想,教者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课前是需要做许多功课的。因此,教师课前的朗读功课要做到位,才能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让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才是深刻的。
  处理教材怎样“浅出”?
  语文教学,“深入”不易,“浅出”更难。“深入”需要水平,需要功底;“浅出”需要技巧,需要智慧。所谓“浅出”,就是要设法让平面的文本立体化,白纸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惟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分享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会“浅出”。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我们处理教材中必须遵循的规律。例如,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我依次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鲁迅先生为什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提出此问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第二,鲁迅是怎样批驳这种悲观论调的?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及鲁迅智慧的呈现。第三,鲁迅对这些人持怎样的态度?目的是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深刻含蓄、极富嘲讽意味的语言,了解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第四,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情感?提出此问,是为了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品味鲁迅先生满腔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爱国情感,领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至高境界。四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情感,不露痕迹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2.抓句扣词,与文本对话能“浅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使对话有深度,课堂有厚度,选择对话感悟点就至关重要。“抓句扣词”,有时抓的往往就是文中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一个词。在教学本文时,我着眼于这样几个重点词,即“他信力”、“自欺力”、“笼罩”、“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因为把这几个词的含义弄清楚,理解深透了,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情感,也就露出了水面。
  3.找准切入点,就能“浅出”。
  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一发”找的精准,就会达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的效果。如在上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时,分析杨二嫂的形象,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杨二嫂到鲁迅家来干什么?然后层层追问,顺藤摸瓜,学生一下子就由事及人,至作者感情,弄了个明明白白。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儿体会。何为“深”,怎样“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做到深入浅出地研究,让学生浅入深出地学,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师只有在研究教材和学生时深入一些,方能在教学时浅入深出。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乱象颇多,政府监管又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加强政府部门对中小学课外补习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厘清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阐述政府部门对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课外补习;政府部门;管理职责;素质教育  校外补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学术性课程和其他非学术性课程进行的辅导与培训。其主要形式有各类社会培训班和家教服务。不仅包括语文、数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启动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求为主线,以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为支点,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的探索研究的兴趣。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揭示矛盾导入新课,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如在怎
期刊
在概念的教学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几个经常用到的概念,也是一些同学经常混淆的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下面就这几个概念加以详细的说明。  同一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对象是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核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比如氕、氘和氚,16O 和17O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意识支配行为。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组织实施的课堂上来。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质疑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创新可以始于质疑,因而,在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如何贯彻语文新课改的理念?只要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文本开发为突破、以人文关怀为始终、以个人魅力为引导,是能够让语文课堂美丽起来,精彩起来的。  关键词:主体;朗读;文本;人文关怀;个人魅力;精彩课堂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全新理念,如一阵春风,迅速顺利地走进校园。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老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
期刊
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对儿童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儿童画画不仅能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表述自身的生活感受、情感、愿望及意识,实现与他人交流,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既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表达出来,所以说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开发智力‘培养性格以及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起
期刊
摘要:分析了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以及注重学生的求异思变培养等提升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提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成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途径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小学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基础,在我国数学教育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家、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从本质上而言,其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教育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受到的关注度自然较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基础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平时的说话办事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这样的现象,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