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加强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文件的颁布,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笔者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同时,试图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方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提升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领会音乐形象,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如何让大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和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理解和掌握音乐,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心理更加健康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现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具体阐述在普通高校如何将音乐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省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力求将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输送到社会中去。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自2001年以来,一系列加强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的颁布,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笔者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同时,试图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方法,将二者结合,使之相互渗透。在普通院校开展的音乐教育,其对象往往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音乐类教学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以提升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领会音乐形象,得到健康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借助音乐课堂艺术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呢?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领会音乐形象——认识、感知过程。
  音乐形象是指具体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欣赏者思想中唤起的意境和形象。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表现,也可以通过音乐本身的特点来表现,还可以借助于民族性和时代性来表现。
  由音乐基本要素来表现音乐形象的如,曲调一直上行的表示激昂向上的情绪,下行则表示消极低沉的情绪。通过音乐本身的特点来表现音乐形象的如,《命运》中刚开始的动机是模仿敲门声,贝多芬形象的比喻为命运在敲门;《田园交响乐》中分别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模仿夜莺、鹌鹑和布谷鸟的叫声。我国的音乐作品《百鸟朝凤》、《林中鸟》、《空山鸟语》、《鸟投林》等是对鸟鸣的艺术模拟,在外国作品有《云雀》、《夜莺》、《百灵鸟》、《小杜鹃》等也是用音乐对鸟鸣声有很形象的描绘;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通过节奏来模仿雨水滴漏的过程。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中“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综合运用了鸟雏的啾啾叫声的艺术模拟与对鸟雏欢跃跳舞的声音类比(即用节奏轻巧、曲调欢快的音乐)描绘了鸟雏活泼可爱幼稚的音乐形象,还有,通过大管气势粗壮和双簧管单薄的复格式进行,分别表现了一富一贫两个犹太人在大街上吵架的情形,形象逼真、生动。何占豪、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话别”一段中,通过大提琴与小提琴如泣如诉的对答,表现出梁祝二人窃窃私语、悲痛话别的场面。
  借助于民族性和时代性来表现音乐形象的如,歌曲《嘎达梅林》歌颂了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民族起义的英雄形象;萧邦的《革命练习曲》和《d小调前奏曲》等作品蕴涵着他的爱国热情和革命冲动等。学生对音乐形象的领会,其实是对音乐认识和感知的过程,一方面通过认知来影响情绪,另一方面又通过积极的情绪来改变认知,对生活、学习等的态度由消极向积极转变。这样不仅学习了有关音乐知识,还对良好心理的形成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其次,激发学生丰富艺术想象力——再创造的能力。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以人们记忆中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和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大脑中重现。想象分为消极想象和积极想象两大类,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后者,也就是主动和有意识的想象。艺术想象也可以称为再造式想象,把无声的音符变成人头脑中感性又具体的直观形象,从而形成音乐形象。
  这种非视觉性的特殊形象,将通过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构成有思想情感的、有审美价值的内容。简而言之,鉴赏音乐的人通过集中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去感知作品的情感,感知它们的声、形、色等,把音乐的符号变成了头脑中的具体直观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认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他们通过已掌握的音乐基本知识,独自去分析、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老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们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学生们得到了美的感受,另一方面达到了教学目的。如:《梁祝》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中长笛、竖琴的运用使人们能够想象在清晨,薄雾之中,一对蝴蝶翩翩飞舞自从花丛中来,宁静而又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圣—桑的《天鹅》,优美的旋律带给我们如镜碧波的音乐形象,同时,我们可以想象到天鹅在随意游憩的场景。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对湖面的描写却采用小调式,表现了暗淡的音乐色彩。
  通过音乐鉴赏课,使学生欣赏并深刻体会到高雅音乐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水平,懂得如何去欣赏和审美音乐,体会这些音乐对人生的启迪意义和对心灵净化作用。使他们不仅更自觉地接受高雅音乐而且更钟爱高雅音乐,用这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激发自己的青春活力,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最后,通过音乐欣赏再塑大学生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由人类的基本需求所构成。如饥、渴、性等。可以说本我代表了动物性,按照唯乐原则,一味的索取满足。若要达到目的,则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因此形成了第二系统“自我” ,若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自我”的满足,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自我”遵循的是现实性原则。“超我”代表了规范自己行为的理想标准,限制自己的行为避免犯错,因此,也被称之为理想和良心。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超我发展不完善,自我在行动时就会以自我满足为目的,不考虑后果,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缺少认知能力,易造成偏执型人格障碍。超我太强大,则会让自我受到极度压抑,与现实产生冲突。如强迫症。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与自我调整,从音乐中获得动力,通过情感体验进而做到自我反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使得三者协调发展。音乐作品的创作动机中,很多是源于一种感动。音乐教师如何借助音乐的力量实现这种由感动到感化的升华呢?首先,应该运用音乐中那些情感的细节去感动学生内心深处。其次要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力去影响学生。将学生的感动升华,使压抑在人的本能中的心理能量迅速得到了转化,大学生的人格由此而逐步走向健康。如,在欣赏《二泉映月》之后,引导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自我感想。有的学生会同情阿炳的人生凄苦无奈,有的学生在脑海中留下的是阿炳步履蹒跚的背影,等等。教师在通过对作品历史背景和音乐表现手法讲解之后,让同学们再次发现从中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的同时,学生们将认识提高到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阿炳虽饱尝辛酸但依然坚强不屈的性格的歌颂。由此,讨论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需要如何面对等问题,进而实现人格的完善。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简论音乐形象,白生君,《肇庆学院学报》,2004-06-30
  [2]论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汤慧池,《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15
  [3]论音乐在审美教育中的优势,肖辉,《云梦学刊》,2006-09-15
  [4]浅谈想象在音乐演奏中的作用,朴贞花,《大舞台》,2010-08-2
其他文献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在体积分数为80%的丙酮介质中,以Ag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铝箔生产液中Cl-进行非水滴定,方法的电位突跃明显,电极响应速度较快,SO2-4、Cu2+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建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这是素质教育倡导的内容,也是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如何以学生为主,创建有效课堂?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有效课堂;新型关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
本文通过对车用汽油复合调节剂的研究,得出了其最佳配方。该复合调节剂以2%~4%的添加比例直接加入到基础油中,能显著提高油品的辛烷值和动力性,降低油耗,综合改善油品品质。
采用高速离心分离结合0.45μm孔径滤膜抽滤技术,处理油田地质钻探泥浆样品。用背景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对泥浆浸取液中Cl^-等主要阴离子进行分析。代表性样品中高Cl^-和低SO4^2-
【摘要】本文针对现今“高密度、高容量、高节奏”这样的“三高”语文课堂提出质疑,进而分析了原因,并试图从允许出错、细读文本、关注重难点和关注生成四个方面找到对策,让语文课堂放慢脚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放慢脚步 ;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质疑:“三高”的语文课堂真的高效吗?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化,教师们努力打造着高效课堂,随后,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高密度、高
研究了木磺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热稳定性能、压缩性能及对其进行显微结构分析。通过热重失重率(TG)和失重速率(DTG)曲线得木磺基聚氨酯泡沫塑料起始分解温度和峰值分解温度
【摘要】作业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有效地利用作业的设计及其功能有助于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小学语文作业是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要掌握一定的创新作业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各年级的教师都提出“增效减
摘要:在此处印象主义绘画风格被归类于一种涂绘风格来阐述。追求对光和色的表现,着力呈现瞬间的整体视觉感受;注重在自然环境下物态的颜色,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后期注重主观意识的后印象主义,涂绘风格从印象派绘画风格到后印象派绘画风格的演变过程中依旧存在,并持续发展。题材的转变,强调形体的构成,寻求画面动能关系与精神层面的探索,运用强烈主观将视觉以外的精神层面表现出来的致力于自我的表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