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前列腺癌

来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灰阶超声及CEUS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指标建立PCa诊断模型预测PCa的价值.方法 将201例临床怀疑PCa患者前列腺CEUS视频截成静态图像,手动勾画ROI并用自编图像处理程序提取灰度特征.比较PCa组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临床指标、影像组学特征差异,建立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诊断PCa效能.结果 13个超声组学特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降维筛选出代表灰度特征的4个主成分特征根累积贡献量82.14%.Logistic回归显示PSA、PI、第1及第3主成分是预测PCa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界值为0.608、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78.3%.结论 超声影像组学特征联合PSA建立的PCa诊断模型对PCa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其他文献
患者男,51岁,因“发现右耳下包块20+年”人院.专科查体:肿块表面扪及结节感,质硬,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侧腮腺内大小约20 mm×22 mm混合回声结节,内见粗大分隔,实性部分见微钙化,CDFI示实性部分2级血流信号.
期刊
目的 评估微波消融联合GnRH-a与LNG-IUS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微波消融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依治疗方案分三组:A组(微波消融)、B组(微波消融+GnRH-a)和C组(微波消融+GnRH-a+ LNG-IUS),通过比较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及子宫体积改善情况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术后指标均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B、C组术后各指标均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在月经量和痛经评分上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GnRH-a与LN
目的 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患者108例,回顾性记录和分析患者肿瘤特点、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等资料.结果 ①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与舒张功能情况,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无相关性.②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种类≥3种的患者中,术前e\'<7 cm/s的患者比例更高.术前TRmax在术中DBP波动有统计学意义,术前e \'异常的患者术中心率波动有统计学差异.③e \'异常与术中心率波动范围呈正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对不同年龄乳腺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BI-RADS) 4a类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47个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a类肿块,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每个肿块进行超声造影评分,以穿刺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超声造影评分及年龄评价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并获取相应最佳截断值.利用年龄与超声造影评分最佳截断值对147个BI-RADS 4a类肿块进行调整分类.选择同期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20个良性乳腺肿块和20个恶性乳腺肿块进行验证.结果 147个乳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腺癌及鳞癌鉴别诊断及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周围型肺病变经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情况,并对造影后病理结果为腺癌或鳞癌的患者的超声造影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引导穿刺的标本长度与内部坏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与鳞癌组病灶大小、内部坏死率及造影峰值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腺癌、鳞癌鉴别诊断及引导穿刺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作用并分析影响其检出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46例肾上腺肿瘤病例,探索肾上腺肿瘤的超声成像特征,评估超声的诊断价值,并对影响超声诊断准确度的临床及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8个病灶中,术前超声检出123个,检出率83.1%,漏诊率16.9%.良恶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110个,诊断错误13个,诊断符合率89.4%.影响肾上腺肿瘤超声检出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病理类型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病灶
目的 对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107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乳腺癌患者中,病灶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uminal A-like型16例(Luminal A组)、Lu-minal B-like型52例(Luminal B组)、HER-2过表达型27例(HER-2组)、三阴型12例(三阴组).对比分析超声征象.结果 Luminal A组的病理分级以Ⅰ~Ⅱ级为主,另外3组均以Ⅱ~Ⅲ级为主.三阴组与Luminal A组、Luminal B组在纵横比、肿瘤形态、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传统三维渲染成像(Render)与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在宫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102例宫腔疾病患者术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并利用Render和Omniview技术重建图像.分析两种成像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Render与Omniview成像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胚胎残留、子宫内膜癌、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效能接近(P>0.05).Omniview成像对宫腔粘连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明显高于Render成像(P<0.05).Om-ni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增宽的原因以及术后代偿性增宽、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增宽患者96例,记录所有病例的一般情况、胆总管内径、术中结石情况.结果 ①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内镜超声(EUS)测量的胆总管内径大于腹部超声所测量(P<0.01),而胆总管内径≥1.5 cm时发生结石的比例最高(62.79%).无论哪种方法测量,所有病例中,发生结石的胆总管最小内径为0,8 cm.②代偿性增宽组,胆总管内径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③MRCP或EUS诊
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复合畸形患者行同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CHD复合畸形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26例和常规手术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介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组患者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常规手术组,术后6个月左室每搏量(LVSV)大于常规手术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无残余分流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