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与发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学习中,想象对理解语言文字,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进而推动学生的表情达意。
  关键词:想象;感知;领悟;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17-2
  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既是语文学习的一种能力,又是学习语文的一种策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丰富感知,夯实想象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感知。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好奇心,叩响想象的大门。有时受条件所限,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的纪录片,如《长江》、《地球脉动》、《走遍中国》等。
  《桂林山水》,对于秀美的漓江美景,为了使学生在脑海中进一步形象地感受,我从网上搜到纪录片《美丽中国》系列,云雾迷蒙的江面,此起彼伏的群山,隐约可见的倒影,三三两两的小舟,自在闲适的渔人,以及正欲西沉的红日……一幅多么曼妙的漓江落日图呀!而随着镜头的越拉越远,群山之中的元阳梯田,那些顺山势而形成的无数块田地犹如绘画大师精心勾勒的写意山水画,鬼斧神工,令人赞叹不已。同学们的脸上流露出无限神往……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这种付出慢慢有了回报,同学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发生着可喜地变化,他们在作文中写道: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美丽温柔的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轻轻地来到人间。
  秋雨绵绵,植物们可开心了,但是却把农民伯伯们急坏了,淘气的小雨点老是把人们拦在家门口。
  秋风阵阵,梧桐叶落下,拂去了夏日的炎热。秋风阵阵,枫树叶落下,借来秋日的清凉。
  秋天收到了欢迎。瞧,棉花笑得裂开了嘴,露出雪白的牙齿。饱满的豆荚不知哪儿来的小手,发出了啪啪啪的掌声。
  正是源于平时的感知与积累,才为想象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发现事物时,触发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了认识上的提升。
  二、构建桥梁,拓展想象的空间
  教师可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面和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进而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和潜能。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充分认识到父亲与儿子不同的了不起后,我安排学生进行了当场练笔:请想象,假如你是阿曼达或其中的一名同学,废墟之下,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作业上交之后,我看到:
  阿曼达说:“同学们,不要害怕,我的父亲会来救我们的,请你们放心!”一位同学说:“我觉得我快死了!”其他人都应声道:“我也快死了!”阿曼达坚定地说:“请大家不要再说自己要死了这类的话,我们要热爱生命!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的,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我在一起。”……
  还有的写道:
  地震过后,阿曼达在废墟中尽力安抚那些惊吓过度的同学,有一个人想把身边的石块移开,阿曼达说:“大家一定不可以乱动,因为这样可能会被砸死。”有位同学说:“阿曼达,你爸爸真的会来吗?”“是的,因为他对我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都会跟我在一起!”阿曼达的坚定态度,燃起了同学们的希望,突然间,大家明白了父母之爱是多么珍贵啊!……
  这些文字,准确地把握住父与子的特点,人物对话真实可信,当时的情境真切地再现于我们的眼前,如果没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参与,是难以描述得这样生动感人的。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名,在险峻的狼牙山中与敌寇英勇地战斗,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在已经营造好的意境中,同学们激情豪迈,慷慨激昂,语句之中满含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好似这场正义的战斗就在我的眼前。同学们在想象中与文中人物进行了对话,与作者塑造的形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原并且充实了课文的情境,深刻地感受着作品的内蕴。
  三、搭建平台,驰骋想象的天地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穷人》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会怎样”为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发挥联想,假设各种情况的发生,纷纷发言:
  渔夫说:“嗯……这两个孩子真可爱,可怜你们的妈妈呀,怎么就死了呢?”
  “桑娜,你做得对!我们怎能撑过去的。”渔夫激动地说。
  桑娜说:“我就知道你也一定会这么做的。这两个孩子谁能丢下不管呢!”桑娜刚才的种种担忧此刻烟消云散。
  ……
  《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同学们领略了现代科技的伟大创造性,它实现了古人龙宫探宝、太空奔月、沧海变桑田的愿望,让想象成真。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还会变成什么模样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我说:“看谁的想象大胆、独特、新颖,让老师耳目一新”。于是,“人造太阳”、“智能房屋”、“控温服饰”等,令人眼前一亮,学生们想象之自由、丰富,不可小觑。
  这些孩子,正是基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基于对日常生活的良好体验,为想象提供了大量素材,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与创造。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起劲,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形象,可见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巨大能动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入情诵读,感受想象的隽永
  语文课堂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感受人文味,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引领学生感受,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进而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慈母情深》,一篇情感丰沛的优秀作品。教学时,我问孩子们:从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同学读到: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哪些词最能触动我们的心?我又问道。同学们纷纷提到“直、转、立刻”这几个词,能说明母亲的连续劳作,母亲的辛劳疲惫,怎样以读展现呢?我追问道。于是,台下纷纷跃跃欲试,几个同学的朗读停顿,重音恰当,声情并茂,母亲的劳累,作者的不忍,浮于眼前。此时此刻,学生尽情发挥想象,用他们的心引领,去听作者无言的心声,每个人的感受相似却又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认识又都是深刻的,有生命力的,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
  《草原》,老舍先生的经典课文,作者通过丰富的感知和形象的表达,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宁静、柔美的意境。如何透过文字,让学生眼前浮现无边的绣上白色大花的绿毯和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目光随着小丘柔和的线条流动,必须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知识,进行积极的想象与联想,进入作品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事实上,小学生的想象主要是从形象感知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当学生眼前出现这类仿佛触手可及的画面时,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丰富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水平。
  总之,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运用想象,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个全新的世界,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进而拥有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充分的学情研究和精细的课堂设计,从激发学生对合唱课程的兴趣入手,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知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关键词:合唱艺术;选修;起始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75-1  【教前设想】  在开设《合唱艺术》选修课之前,我根据学生的志愿和音乐基础,选定了这门课的学生。他们在报名时大致抱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主要就互动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互动模式;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摘 要:数学是初中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阵地。教师应从课堂实际出发,结合数学知识点,优化教学思路,总结教学经验,突出课堂教学实效。本文现阐述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41-1  要想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学生数学认知及学习实际,优化课堂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重中之重,而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培养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文从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关注学生个性体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读写结合教学等方面,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
摘 要:“始终要把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放在心上”观点很受启发,对“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有进一步的实践认识,同时对数学归纳法这节内容的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课堂推进命题;通项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8-080-01  0  一、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1.数学归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解决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着重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要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使数学富有生命力,服务于实际生活,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概述;培养方法  中
摘 要:语文“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通过听、说、读、写、思、做等实践活动,来打造具有趣味性、创造性、操作性的教学形式。基本理念是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  关键词:语文活动式教学;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27-2  语文“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语文的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应秉持以生文本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数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17-2  发展学生各阶段、各科目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是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挖掘文本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 要:在高中数学中,解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運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例题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突破难点,实现转化;挖掘典型,培养思维;加强回顾,开拓创新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数学例题解题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例题解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