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看人下菜”典故(二)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人下菜碟”彰显餐饮业者或烹饪业者随机偶然的创新能力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烹饪出好的菜肴必须有好的食材,正所谓“材好菜好”。但是,笔者发现,历史上偏偏有些厨师,偏偏能够以简陋的食材烹饪出独特的菜肴,且流传千古。有这么几个典故可作佐证。

◎“股肱肘子”


  古典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介子推守志焚绵上,太叔带怙宠入宫中》记载一则典故——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骊(又作炳)姬。想把君位让给骊姬生养的小儿子奚齐,就把原来立的太子申生杀害了。一时之间,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便互相残杀起来。申生之弟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免遭株连,就离开晋国流亡出走到国外避难去了。
  重耳在国外避难期间,屡遭磨难,艰苦备尝。有一次,他在山里迷失方向,几天几夜没吃饭,饿得头昏眼花。他想到自己饿死了事小,恐怕今后晋国的老百姓就遭殃了。随从介子推认为他是继承国君的人才,自己应当尽心尽力辅佐。于是,背着重耳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火烧熟送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万分感动地说:“我日后将用什么来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说:“你我流亡在外,饱经风霜之苦。但愿你今后多思治国良策,做一个清明的国君。”重耳听后十分感慨,表示一旦做国君后,一定要做个明君。

  重耳流亡19年后,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打败其弟奚齐,果真当上了国君,立为晋文公。接着,他对陪同他一起流亡过的人都论功封官,唯独把那个赤胆忠心,割股献君,辅助君王的介子推给忘记了。介子推受到冷落,并不愿争功,但想到这样昏庸的君王如何能治国安邦,造福于民呢,不便心里十分失望难受。于是心灰意懒,万念俱灭,随想离开人世遁匿山中。当时他写了一首《龙蛇歌》悬挂于城墙上,歌词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子中野。”接着就背着母亲隐居到绵山(在今山西介休县境内)去了。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深为不平。上书以告晋文公。晋文公十分惭愧,深感不安,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看透了这个蛮横霸道的君主,所以避而不见。重耳派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仍然未见。有人建议说:可以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出一条小路,料想介子推一定会负母而出。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未见人影。待大火熄灭后,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靠着一棵大柳树被烧死了,当时还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有一片衣襟,上有几行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非常惋惜,即把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之下,立子推祠堂,并把绵山封给他,改绵山为介山。后世于绵上立县,谓之介休县(又称界休县),意思是说介子推永远休息于此地。绵山周围百余里,山势巍峨,古木繁茂,溪流回转,鸟语花香,迄今仍为晋中一大名胜,山上有介子推庙宇,上有聯语曰:“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功成身退,间诸君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就是记述介子推的故事和后人的感触的。据说当年晋文公还把那棵柳树之木作屐,每天望着木屐叹道:“悲乎足下。”可见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感念之情。“足下”是古时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足下”之称就是来源于此的。
  后来,为了追思怀念介子推,晋文公规定,以后每年介子推的殉难日,全国三天之内都不准动烟火,一律吃冷食,饮凉水。因此这一天称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南北朝时,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称:“去冬(离冬至节)第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年,晋文公又把介子推殉难日之后的第二天(也有说是第三天)规定为清明节,晋文公亲自乘车远行,到介子推墓前为之扫墓祭奠,追思介子推的临终遗言“愿政清明复清明”,时常告诫自己要当个明君,好好治理好国家社稷,体恤百姓,强国富民。后来,民间逐渐把清明节演变成为踏青祭祖上坟扫墓的节日啦。而“足下”也成了有文化学识和社会上层人士之间的尊称,特别是在书信当中常用“足下”一词。
  不仅如此,据说晋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割股侍君”,便涕泣交加,心生愧疚。为了铭记介子推的救命之恩,后来,晋文公下令御厨隔三差五,用猪腿烹制一道菜肴,名叫“股肱肘子”。股肱原指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俗称股肱之臣。晋文公目的是通过食用“股肱肘子”来纪念介子推当年的救命之恩和辅佐之功。也许“股肱肘子”就是当代火腿的前身吧!不过,说不清楚“股肱肘子”的发明者到底是介子推还是晋文公重耳?真想不到,这对君臣人生邂逅跌荡居然产生了清明节并发明了一道佳肴,并且“股肱肘子”远比宋朝苏东坡的“东坡肘子”内涵丰富得多了。

◎“白边红心饭”


  传说赵匡胤早年穷无立锥,流落江湖,曾经当过讨饭花子。及至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山珍海味,任他享用厌了,却觉得全不如当年有次讨饭讨来的一碗饭甘美可口。那碗饭的样子都是好看的,外边一圈白,当中一点红。他不知这碗饭用什么做成,便叫它是“白边红心饭”,吩咐御厨房重做来给他吃,厨师们翻遍菜单、食谱,也请教了学士、宰相,都搞不清这碗“白边红心饭”的做法。最后降下圣旨,寻访到原来舍饭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碗豆腐渣,所以看上去白花花的;碗头上又刮上了剩在锅底的小半勺红高梁面粥,这就形成了当中一点红。使得帝王念念不忘的竟是这样一碗东西!不知赵匡胤在捧起这碗“白边红心饭”时感觉如何,这该是他的一碗忆苦饭了!人们只知道赵匡胤是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他还可能身兼着忆苦饭的创始人呢!   瞧瞧!原来,赵匡胤逃荒要饭时吃的“白边红心饭”居然是一碗豆腐渣配上剩在锅底的小半勺红高梁面粥,一碗典型的残羹剩饭!舍饭之人不经意间成为大宋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的“忆苦饭”的发明人!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恒力维难。民谣曰:人生何时饭菜香?唯有饥荒挨饿时。事实正是如此。“白边红心饭”的偶然成名,源于赵匡胤逃荒要饭时饥肠辘辘的食欲,源于舍饭之人随手施舍的爱心和贫穷简陋时刻的偶然拼凑。反过来想,如果说舍饭之人当初能够预知赵匡胤将成为大宋王朝开国之君的话,说不定也会象介子推一样“割股侍君”,也许就不会随机偶然间发明创造“白边红心饭”这样的“忆苦饭”了。

◎ “豆腐家法”


  无独有偶,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也是曾乞讨为生。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朱元璋大力提倡,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自己不忘苦出身的实例。人们俗称朱元璋的这道忆苦思甜菜叫“豆腐家法”。
  原本朱元璋希望通过实施“豆腐家法”,提倡艰苦朴素、永不忘本的作风,但是,到了他的子孙们的手上,这每顿必有的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讲述了一个明代宫廷豆腐的故事。故事说,京城各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平常清汤寡水,肠子里攒不下什么油水。皇帝如到别的地方赴宴,翰林们就可怜巴巴地向光禄寺索要剩下的御膳,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众翰林纷纷去讨皇帝的剩飯。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放在桌子上生闷气。一个后来的老翰林知道了,十分高兴,连喊“拿酒来”,大快朵颐而去。原来这豆腐根本就不是普通的黄豆做的豆腐,它是用上千只小鸟儿的脑髓做成的。原来,朱元璋死后,其后代虽然保持了顿顿上豆腐的家法,但只是摆上豆腐做样子,其实那些豆腐的原料,已经不是豆子,而是鸟儿的脑髓。一份豆腐需要数百只近千只小鸟脑袋,这种特殊豆腐的味道到底如何?人们无法想象。当时就有人写诗说:“来其旧品何时换,鸟脑新蒸玉一盘。”

  建国之初,不仅朱元璋自己节俭,明初几位皇帝也起着表率作用,使那个时期的朴素之气大盛。不过到后来,朱元璋的子孙已不复有其祖开国时的窘况,俭朴已如敝屣被弃之沟壑。毛奇龄的《明武宗外纪》云,武宗一生嗜酒成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饮酒的器具。侍奉左右的人,便趁着皇帝酒醉时做自己的事情,等到武宗酒醒,他们再将美酒进奉,于是又醉。毛奇龄还提到武宗的“豹房”,并说,武宗每天征召教坊乐工入内应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美女,“择其美者留之不令出”,天天淫乱,失却纲常。
  在人们心目中,明朝是淫靡的,是奢侈的。不惟皇帝不再克己朴素,上行下效,大臣也同样如此。张居正是明朝万历时期的首辅宰相,同时张首辅也是一个用公款培养出来的著名吃货。张居正发明了一道名菜,唤作“鸡舌羹”。顾名思义,就是用鸡舌头做出来的汤。若是普通人家,做一碗鸡舌头汤,杀一只老母鸡,那也要心疼老半天。张居正是高官,气派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他老人家喝的这碗“鸡舌羹”,要杀一百只以上的肥鸡才做得成。想象一下,为了取悦张首辅的那根舌头,相府厨房里鸡飞人跳、大开杀戒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后来,张居正又喜食鲫鱼舌汤,每餐必饮,每餐必用鲫鱼上千头,取舌烹汤以进。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以,朱元璋的“忆苦饭”,最后都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其功效是一点也没有的。以致于明朝到了后期腐败无能,战乱四起,当农民起义军即将攻破都城之时,末代皇帝崇祯悲凄的杀死爱妃儿女后自缢于北京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只是,真不知道,如果说朱元璋地下有灵,对其驾崩之后的明朝后厨所发明创造的鸟脑豆腐,又该作何感想?大概会痛心疾首,或怒不可遏,七窍生烟的吧!(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我们对脂肪的了解——包括哪些脂肪对我们有益——正在不断深化。比如,我们知道,红肉以及肉制品、蛋糕和饼干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与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增加有密切关系。而相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和鱼油等就有助于降低风险。  不过,脂肪到底该怎么吃才合适呢?下面这十件事可能是你所不了解的。  脂肪是能量食品。我们饮食中所摄取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碳水化合物。但是,脂肪其实占了成年人能量摄入的1/4~2/5,
扒菜,不仅选料严格,而且做工细腻,用火科学。其产品多半属于高档菜肴,尤其在讲究的席面上,有一款扒菜(如“扒鱼翅”“扒熊掌”等),顿感席面生辉,令人叫绝。一、扒菜基本概念  扒,是将原料经过初步加工、刀工或初步熟处理(而后改刀),整齐地码在盘内,推入(或直接摆入)锅中,添汤,调味,用小火慢慢扒制成肴的方法。因为扒菜成品要求形态丰腴饱满,所以必须利用大翻勺来保证形状质量。在实践中,还可分为红扒、白扒、
在关东早年农村,每当进了腊月门,到了年关,也就是过大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淘米、轧面、烀豆馅,蒸豆包。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延续着这种传统食俗。豆包是一款外用黄米面团内包裹豆馅而蒸熟的一种主食。这里的人们除了称其豆包外,还叫它黄豆包、黏豆包等。但近些年来,有人嫌费事,改用糯米面包豆包,那质量就逊色得多。  豆包,因其非常富有特色,深受大众喜爱,所以早已成为关东传统名食,风靡全国,博得多地人青睐。早年,家
昨天趁着周末天气好,我带着女儿去公园体验了户外野餐。  刚铺好野餐布、摆放好午饭和点心,女儿悄咪咪地用手肘戳我,眼神示意我:“妈妈,你看。”  我顺着她的眼神看过去,好家伙,这排场,是公主出宫秋游来了?  小公主坐在粉色的卡通凳上,面前摆了张粉色的小桌子,而野餐布上跪坐了好几个大人。  妈妈左手端着小点心右手拿着勺,一口一口喂着女儿。  奶奶和外婆在一边盯着,时不时说一句:“喂慢点!”“哎哟我小孙
菲律宾·美食  不同于“邻居”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对于咖喱和香草的重度依赖,菲律宾由于與西班牙之间有着长达百年的渊源历史,所以饮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建城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中国的南京、西安等文化名城。而菲律宾很多城市和海岛就是在亚洲古文明的基础上,融合西班牙、美国的西洋文明,最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因此菲律宾菜又被誉为“东南亚菜里的奇
90后的小年轻开始了朋克养生:啤酒加枸杞,可樂放党参;熬完夜敷面膜;吃完火锅怕上火,再来顿冰淇淋降降温……  你嘲笑这种自我安慰式的养生方式,殊不知,爱吃零食的你,可能也入了这个坑。  现在兴起一股“中药零食”风,以中药为原料,或添加了中药成分。可这其中有真有假,专业中药师来教你辨别。伪“中药零食”,吃了更伤身  沾了点中药的边,就敢说自己是养生的健康零食?只是占了个好名字而已。  山药片:外形和
女性吃盐过量易长皱纹  法国有句俗语:“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边。”意思是说,住在海边的女性平时摄入的盐较多,所以皮肤很容易长皱纹。那么,为什么盐吃多了容易长皱纹呢?  法国国家医学院的专家解释说,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在郑州举行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名宴发布会上作《向世界发布“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筵》报告,正式公布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名宴名单。这也意味着8大菜系成历史,“全国地域菜系”成新潮。  其中,入选广东十大主题名宴有薄科宴、五朝宴、中山名宴宴、岩前禅素宴、南越王宴、顺德全鱼宴、客家迎亲宴、黄埔宴、新兴全羊宴和九大簋宴。  而在这十大名宴中的九大簋宴,可以说是
原料:水發鸡枞菌150 g,熟猪肚丝100 g,绿豆芽50 g,韭菜50 g。  调料:盐、味精、胡椒粉、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1. 鸡枞菌切丝,韭菜洗净切段,绿豆芽去根去芽,猪肚丝用油滑过待用。  2. 锅留底油,放入鸡枞茵、肚丝、绿豆芽,调味炒匀,再放入韭菜翻炒即可。  营养分析:猪肚丝性温,具有补虚劳、健脾胃、通血脉的作用,与温中下气、益阳补虚、健脾导滞的韭菜等配膳,可益肝散淤、益阳填精、
牛肉营养价值丰富,是进补和日常餐桌上都不能少的肉类食物。牛肉在做法上也有很多,干煸牛肉就是其中一种。并且,干煸牛肉的做法也有很多种,下面就来为大家具體介绍一下干煸牛肉的3种做法吧。  简单版:将牛肉切成筷子粗细的丝,姜、香芹切丝。热锅凉油,下锅后小火反复煸炒。牛肉丝变白出水后,将牛肉丝倒出,沥干水。热锅凉油,加入牛肉丝煸炒。下入姜丝、2 g盐,加入豆瓣酱,豆瓣酱煸炒出红油后,加入酱油。加入芹菜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