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手段,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全方位教学环境,可切实落实素质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为家长宣讲正确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开展高质量家庭教育,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家校共育活动,构建家校教育的共同体,让学生时刻处在全方位的良好教育环境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家校共育;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开展家校共育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本文基于家校共育理念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做出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与家长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一、学校层面:构建教育体系,转变教学观念
(一)学校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需要注重建立教学目标体系,并且要组织相关教师定期开展研讨会,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制定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提升教育目标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例如可以设置每周的短期目标、每个月的中期目标以及每一学生的长期目标,不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严格要求自身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改变自身不良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学校方面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组织评比活动,激增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改变自身不良学习习惯,为学生重深学习做好铺垫。如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中评选学习习惯小榜样,或者评选学习习惯最优班级。在教育教学中,竞赛的形式总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收获理想教育成效。学校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利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尽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如今我国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发生巨大转变,作为新时代一线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日后发展打好基础;其次,作为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的教师,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加强自我管理,规范自身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重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赞扬。如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听讲、或者坐姿标准、书写字迹工整,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班级内的表扬,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促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学生在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时,教师不可利用刻薄的语言批评学生,以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设置"英雄榜",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进行评比并打分,将分数前十的学生名字写在"英雄榜"上,并每周进行更新,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增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改变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家庭层面:营造良好氛围,改进教育方式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活最久的场所,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在家庭中主要接触的就是家长,因此,家长的行为会对学生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家长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例如,有些家长平时喜欢阅读,就会促使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学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不知不觉爱上阅读,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家里写作业时,父母要注意轻声言语,为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导致学生分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家长施展科学教育方式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家长要注重利用正确的方式展开教育,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无法对学生的成长形成积极影响,还容易造成学生出现性格缺陷,久而久之做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行为。因此,家长要注重改进自身教育理念,向教师或者相关专家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生活中耐心陪伴学生,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当孩子表现错误的学习习惯时,家长不可严厉指责学生,而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耐心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促使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家长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独特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推动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三、家校共育:运用家校合力,改善学习习惯
学校和家庭进行联合教育,可以构建全方位教育环境,教育成果自然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在信息化时代,开展家校合力联合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沟通平台与家长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如QQ、微信等,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可以帮助家长及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以便收获更好的教育成果;为提升家教联合教育成果,学校方面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委员会活动,教师与家长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教育方式,或者组织学校开放日,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到学校进行参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促使学校加强有效建设和改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轮流到学校进行值班,监督学生的学习、就餐、出入效情况。家长和学校、教师,三者统一教育方针,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中,可有效家校合力,改善学習习惯,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结语
总之,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有效教育,促使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有效使其多项能力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家长和教师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开展家校合力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改善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云芳.家校合育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J].甘肃教育,2020(09):119.
[2]翁乾明.家校合育过程中教师该做些什么[J].福建教育,2020(08):6-9.
关键词:初中;家校共育;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开展家校共育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本文基于家校共育理念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做出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与家长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一、学校层面:构建教育体系,转变教学观念
(一)学校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需要注重建立教学目标体系,并且要组织相关教师定期开展研讨会,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制定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提升教育目标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例如可以设置每周的短期目标、每个月的中期目标以及每一学生的长期目标,不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严格要求自身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改变自身不良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学校方面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组织评比活动,激增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改变自身不良学习习惯,为学生重深学习做好铺垫。如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中评选学习习惯小榜样,或者评选学习习惯最优班级。在教育教学中,竞赛的形式总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收获理想教育成效。学校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利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尽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如今我国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发生巨大转变,作为新时代一线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日后发展打好基础;其次,作为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的教师,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加强自我管理,规范自身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重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赞扬。如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听讲、或者坐姿标准、书写字迹工整,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班级内的表扬,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促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学生在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时,教师不可利用刻薄的语言批评学生,以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设置"英雄榜",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进行评比并打分,将分数前十的学生名字写在"英雄榜"上,并每周进行更新,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增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改变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家庭层面:营造良好氛围,改进教育方式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活最久的场所,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在家庭中主要接触的就是家长,因此,家长的行为会对学生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家长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例如,有些家长平时喜欢阅读,就会促使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学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不知不觉爱上阅读,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家里写作业时,父母要注意轻声言语,为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导致学生分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家长施展科学教育方式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家长要注重利用正确的方式展开教育,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无法对学生的成长形成积极影响,还容易造成学生出现性格缺陷,久而久之做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行为。因此,家长要注重改进自身教育理念,向教师或者相关专家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生活中耐心陪伴学生,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当孩子表现错误的学习习惯时,家长不可严厉指责学生,而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耐心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促使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家长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独特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推动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三、家校共育:运用家校合力,改善学习习惯
学校和家庭进行联合教育,可以构建全方位教育环境,教育成果自然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在信息化时代,开展家校合力联合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沟通平台与家长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如QQ、微信等,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可以帮助家长及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以便收获更好的教育成果;为提升家教联合教育成果,学校方面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委员会活动,教师与家长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教育方式,或者组织学校开放日,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到学校进行参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促使学校加强有效建设和改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轮流到学校进行值班,监督学生的学习、就餐、出入效情况。家长和学校、教师,三者统一教育方针,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中,可有效家校合力,改善学習习惯,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结语
总之,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有效教育,促使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有效使其多项能力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家长和教师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开展家校合力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改善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云芳.家校合育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J].甘肃教育,2020(09):119.
[2]翁乾明.家校合育过程中教师该做些什么[J].福建教育,2020(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