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拜大佛游峨眉,翘起二郎腿吃翘脚牛肉

来源 :旅游四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过乐山的朋友们,肯定不会忘记乐山街边的小吃:油烫鸭、钵钵鸡、豆腐脑、米花糖、翘脚牛肉……特别是翘脚牛肉,这可是乐山苏稽一绝。
  乐山市中区苏稽镇,是一个千年古镇,素有嘉州“鱼米之乡”、“龙灯之乡”的美誉,古时候这里的嘉定大绸,畅销全国各地。
  老中医无意中创作牛杂药膳
  从乐山往峨嵋方向坐车,大约10分钟就到了苏稽镇,然后沿着江边走,就可以看见一家挨着一家的牛肉店,我们选择一家名叫“古市香”,因为这家店的客人明显比周围其他几家多,估计是家老店吧。老板很用心在经营着,家具摆设都是各地乡间淘回来的旧家具,有种怀旧的氛围。
  苏稽镇的跷脚牛肉味型偏麻辣,却是一道药膳。它汤汁醇厚,味美鲜香,还有驱寒的功效。它不仅吸引来许多的食客,也吸引了央视的《走遍中国》栏目。关于跷脚牛肉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清光绪年间,苏稽镇上有位姓罗的老中医,医术高明又好善乐施,他在河边支起一个简单的炉灶,烹制自己配制的草药,将药汤送给行人,去病强身。
  有一天,老中医看到一个大户人家把牛杂扔到了河里。他不忍心看到这般浪费的行为,便把牛杂从水里捞出来,放在草药锅里煮。没有想到,过了一阵子,路人们被这锅草药牛杂汤的香味吸引了过来,请老中医送一碗尝尝。从此,四方乡里都知道苏稽镇河边的牛肉汤既好吃又养生,纷纷前来食用。食客们也不顾吃相,或站或蹲,但更多的是坐在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吃。于是,人们就按着食客的形象,管这种牛肉汤叫“跷脚牛肉”。
  现在的跷脚牛肉与过去相比,无论是配料还是制作,都更加讲究。先用牛骨、鸡、糯米汁、中药材熬制汤底,再把牛肠、牛肝、牛毛肚、牛舌、牛肺、牛脑花、牛尾、牛蹄筋等牛杂洗净烫熟,然后将烫熟的牛杂在熬好的汤里滚一下,带汤放入碗中,最后还要配一个蘸水碟,即一小碗佐料,选新鲜小红辣椒及青绿的香菜切碎,加盐、味精、麻油、干辣椒面即成。这样一碗翘脚牛肉,药香四溢,香辣可口,我们一次海吃了几碗才算过瘾。
  逛三大美食街,访郭老旧居
  若是有朋友要你推荐乐山城区的美食街,你就说“张公桥、嘉兴路和嘉定坊”,算是八九不离十了。这三条美食街,挑逗着乐山人的美食味蕾。
  现在的张公桥好吃街,小吃品种应有尽有,到了周末的时候常常很拥挤。在2004年,张公桥就被规划为美食街,这一契机让越来越多的夜宵店发展了起来。更为凑巧的是,那时一些卖唱的歌手晚上常常来到这里,推拉弹唱到深夜,让过往的吃货们有了几分新鲜感。
  从2009年开始,嘉兴路一带的餐馆就开始多了起来,在两三年之间,从靠近乐山广场的那头,一直延伸到嘉祥路交界处,一路上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业了。现在,这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经营的项目也是越来越多样了,菜式花样百出。嘉定坊春节的时候最热闹了,因为这里要举行新春大庙会,人山人海,想拍照都得在人群中见缝插针。号子糍粑、特色卤味烧烤、钵钵鸡和豆腐脑等,一些特色小吃摊点随处可见。
  如今,嘉定坊内的食府,已经成为不少乐山人心中档次较高的宴请地,若是当地哪位朋友能在那里举办婚礼,算是很洋气的了。
  乐山有两大景区,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很恰当,那就是乐山大佛和峨眉山。值得一提的是,峨眉一带有很多特产,到那里除了看自然奇景外,还可以开心地做个吃货。喜欢水乡的朋友,可以去五通桥,那是一座水乡古镇。清代诗人李嗣源做诗赞美五通桥“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所以五通桥又有“小西湖”之称。还有一处名胜位于沙湾区文豪路中段的郭沫若旧居,那些对郭老和中国近代文学历史感兴趣的,这里一般都是必去之地。
  美食索引:
  西坝豆腐
  西坝豆腐应该叫西坝豆腐宴。在乐山西坝镇,随便进一家餐馆,翻开菜谱,能找到几十道用豆腐做成的菜。因为西坝自古出产黄豆,加溪水磨制的豆腐,白嫩绵软,所以从明朝万历年起,西坝人就开始琢磨各种以豆腐为主料的美味佳肴。熊掌豆腐、一品豆腐、灯笼豆腐……光听这些菜名,就让人垂涎。
  钵钵鸡
  钵钵里装的是麻辣味的调料,将穿在竹签上的菜浸入调料里面,要吃的时候再取出来。最早的钵钵鸡,又叫藤椒钵钵鸡,最重要的配料是一种乐山特产——藤椒油。这种油不是用藤椒榨制的,而是用热油浸泡藤椒做成的。用藤椒油拌好鸡肉,再切成薄薄的肉片,用竹签穿起来,既好吃又好看。
  乐山豆腐脑
  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豆腐脑不一样,乐山豆腐脑的美味不在于豆腐脑本身,而是它的汤汁和配菜。以浓浓的骨头汤为汤底,雪白的豆腐脑上撒上红辣椒和香菜,一碗豆腐脑算是基本成型。乐山豆腐脑分两种,牛华豆腐脑和峨眉豆腐脑。两者的配菜各不相同:前者加粉条、炖牛肉、肥肠和花生,后者只加酥肉。
  黄鸡肉
  香辣甜麻的黄鸡肉是乐山五通桥的美食。初入口时只觉鸡肉鲜嫩,味道香辣,然后感觉到甜味,而回味则是四川人最爱的麻味。鸡肉选用当年的优质仔公鸡,汤汁是用各种配料加鸡骨头一起下砂锅中熬成的,但这个汤汁配方一直密不外传。
  罗城牛肉
  罗城古镇民风淳厚,当地的清真小吃成为罗城的一大特色。而清真食品中,又数采用百年传统工艺制作的牛肉加工食品最具盛名。如今的罗城牛肉越来越红火,已经发展到20多个品种。
  五通桥豆腐乳
  也称“五通桥毛霉豆腐乳”,得益于五通桥五通桥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香味浓郁、回味无穷,朱德、徐悲鸿、张大干、丰子恺、冯玉祥、刘伯承等人都赞不绝口。2011年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峨眉雪魔芋
  源自峨眉山金顶,早在30年代峨眉山金殿主持和尚圣谓,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一方剩余的魔芋(俗称黑豆腐),经过几天霜雪冷冻后,发泡成海绵状,吃起来十分可口,便仿照试制,结果味道鲜美,于是开始制作,雪魔芋从此问世。
其他文献
坐落于金沙江畔,书楼山下的屏山古镇楼东,蕴藏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古镇有一条300余米的青石板街,两边是精美的客家古建筑。老房厅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两楼一底的大小天井,宽大的门庭过道,后书院宁静幽深。全木框架的堂屋10多米的空间气势宏伟,正堂柱上紧贴十多块3米高的刨对,字体依然金光闪闪,檐口、窗棂、厢房门壁等精雕细刻。  散步于古镇的青石板街,深入客家院中,浓浓的客家人文晃若时光倒流。因支
期刊
穿梭在都江堰灌县古城的街道上,阳光柔和的落在肩上,斑驳的墙上稀稀疏疏长了些叫不上名的绿叶植物,被晒得焉焉的、懒懒的,像是在午睡。杨柳河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亮眼的红和古墙的灰形成鲜明的反差,异常夺目。街上不时有人迎面而来,挑担子的老头“锵锵锵”吆喝掏耳朵的特色服务,骑车的学生飞驰而过,招揽游人吃饭住宿的老板娘……  古城的一切都是慢悠悠的,杨柳河街上黄包车车夫踩车的节奏是缓慢而有力,南桥上挑着豆花和
期刊
一段几乎保持了历史原貌的史迪威公路从村前盘旋而过,朝大山深处迤逦而去;一条奔涌不息的大江把横断山脉边缘的一座陡峭山峰横切成一段险峻的金沙江大峡谷,湍急的江流翻卷起巨大的旋涡,拍打出一种磅礴大气;一座村子里的人96%以上是彝族,但彝族人里有毛、张等汉族人姓氏;彝族男人不穿查尔瓦,彝族妇女不披羊皮褂,彝族人家,堂屋里只摆神龛,不设锅庄;在这个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彝族第一自然村”,找得到在
期刊
【内容摘要】 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界的新型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领域。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黑色旅游不仅指黑色旅游资源,也是一种旅游项目开发模式。本文首先介绍黑色旅游的概念,然后简述其在国外的发展,最后以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两个世界黑色旅游典型地点为例,对其旅游开发进行探究。  【关键词】 黑色旅游;旅游开发;奥斯维辛集中营;"9·11"国家纪念
期刊
每年5月,是巴中南江县光雾山高山杜鹃绽放的季节,漫山遍野杜鹃怒放,娇艳花朵映红山林。光雾山杜鹃以高山野生大杜鹃最为奇特,因为海拔较高,生长缓慢,有些杜鹃树甚至有上千年历史。树形奇特犹如盆景,花开起来很有气势。特别是香炉山杜鹃盆景堪称一绝,有面积广达3至5亩、约1000多株枝繁花盛的野生大杜鹃。  雾山杜鹃生长在山涧幽壑里、险峰峻岭上。它备受关注,不仅因为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仪态万千、美不胜收,更在于
期刊
“红白”是地名,就是川西什邡的红白镇。红白镇属于山区,红白山民喜种黄豆,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都可,这在整个川西都是惯例。  什邡红白豆干,外形老吃起来嫩  黄豆“命贱”,根部自带氮肥,只要有阳光、空气、水和适当的农家肥,黄豆就可年年丰收。另外,黄豆营养价值高,过去作为粗粮一般拿来做猪饲料,也有磨成豆腐的。经历一代又一代,红白镇原先以磨豆腐为业的也由一家,发展成了六家,其中一户但姓和一户張姓的豆腐坊最
期刊
到西昌前就听说这里的烧烤好吃——“尤其是邛海边的渔家烧烤,用湖水里捞出的鱼、虾、蚌作原料,配上独特的酱汁上火一烤,几分钟后就香气四溢,尝上一口恐怕连舌头都要吞下去哦。”朋友说得眉飞色舞,还没把我这个外地人馋住,自己倒先咽起唾沫了。  月下邛海和湖畔烧烤  在西昌,观赏日月同辉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早上7点半,当皎洁的月亮还悬挂在泸山顶上时,太阳就从东边的山峦上投射出一抹红红的光晕。太阳一线一线地从东
期刊
雅安是熊猫故乡。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邓池沟发现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数据表明,目前雅安的野生大熊猫存量和密度都位居世界之冠。  不尝雅鱼鲜,枉自到雅安  雅安的“三雅”——雅雨、雅女和雅鱼名声在外。雅鱼之味美,一朝食之,终生嗟叹:天下无佳肴可品尝!  传说中,雅鱼是女娲在补天时,将一把宝剑落入江中所化而成。鱼头中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剑柄、剑把、剑刃概概如生。 
期刊
【内容摘要】 姑苏留园是一座声名远扬的中国私家古典园林,其建筑面积约占有三分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建筑与植物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阐述留园如此高密度建筑布局是如何结合植物配置才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协调,获得“吴中第一名园”的盛誉。  【关键词】 留园; 建筑 ; 植物配置; 园林关系  1 引言  建筑和植物都是造园设计中重要的景观元素。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大型园林内建筑约占15%
期刊
【摘要】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不仅体现着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社会性、民主性、现实性与必要性,而且体现着“民治、民有、民享”的理念。现有文献研究大多数以大城市的宜居为案例,缺乏对中小城市进行分析,指导意义也较为缺乏。本文以福建省仙游县县城为例,构建了社区文明度、生活便宜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等四大类评价指标,通过大规模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从仙游各个指标来看是个较宜居城市,最具宜居性的是中心城区和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