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层厚度对AI203/AgCuTi/Ti—6AI—4V接头强度的影响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保持一定钎焊温度,改变钎焊时间得到不同反应层厚度的AI2O3/AgCuTi界面。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力学试验结果,分析了反应层厚度对AI2O3/AgCuTi/Ti-6AI-4V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为1.5μm时,接头强度达到最大值125MPa;厚度小于1μm,剪切试样沿反应层和AI2O3陶瓷界面断裂;大于3μm,沿反应层断裂,反应层厚度较薄时,接头强度取决盱界面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大小;反应层厚度较厚时,接头强度取决于反应层自身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大小。
其他文献
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净成形真空液相压渗工艺装置制备了净成形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对纤维与颗粒混杂技术、粘结剂的选择、溶胶-凝胶法制备热解碳涂层效果的研究,使制备
采用主相为2212+CaCuO所谓双粉作为前驱粉,用标准的粉末套管(PIT)工艺制备了37芯,61芯和85芯BI-2223银包套多芯带材,研究发现,采用双粉装管缩短了2223成相时间,仅用40h即获2223纯相,前驱粉中较大尺寸2212片状晶的存在益于Ca,Cu传质和
研究了(Ti0.7Zr0.2V0.1)Ni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比较快的冷却条件下,合金铸态组织为具有B2结构的单一奥氏体相;充氢使唤结构和奥氏体相转变为单斜结构的马氏体相;反复电以放氢使Ti2Ni2和Zr9Ni相逐
研究了1Cr18Ni9Ti和GH150合金熔化焊接头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由金相分析方法得出它们热影响区组织的特殊性和接头各区域组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焊接接头的熔合区组织
研究了Al-Si合金表面激光熔覆Fe-Al青铜合金渡区的组织和相结构结构,探讨了在小能量多冲和用下过渡区的行为。结果表明:溶覆层/基材间过渡区的组织和相结构存在一定的层次,靠近熔覆层的一侧
详细观察了钛/钢爆炸焊接界面区内的变形组织特征,研究了复合板的钢侧塑性变形层和钛侧绝热剪切线与焊接工艺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大或过小的变形层都将导致界面区内产生有害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4SiO4-xEu2O3(x=0.00~0.15)离子导体材料,并用差热和热重分析仪(DTA-TG)、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及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发现:用溶胶-凝胶法可降低Li4SiO4的合成温度并可提高离子的
详细地研究了Ml(NiMnTi)4.2Co0.8-xFex(x=0-0.8)合金的电化学性能。试验发现,随着Fe含量x从0增加至0.,合金的活化性能得到改善,但最大放电容量从302mAh/g逐渐降低到280mAh/g,高倍率放电性能从78.5%缓慢降至72.5%;当Fe含量x≤0.4时,合金的自放电率与高Co合金(x=0)相
系统研究了Si置换部位Fe的Sm2Fe17xSix(x=0,1,2,3)化合物及其氢化物的磁性能。首次发现Sm2(Fe,Si)17化合物对应的氢化物升温时测得的居里温度比降温时测得的居高温度高,其差值为ΔTc^*。详细讨论了ΔTc^*与Sm2(Fe,Si)17化合物及其氢化物的
研究了镍对反应烧结碳化硅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含镍量的增加,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电阻率降低,随测试温度提高,含镍的碳化硅虽呈现负的温度系数,但幅度减小,900℃保温,随时间延长,电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