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huai1990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和德育契机可以挖掘与捕捉,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渗透德育内容,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鉴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德育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竭力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素材,详尽阐述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物理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79-01
  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杂,学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文化基础差、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偏差较大、对学习、生活没有目标、感觉上性格比较活泼,但往往冲动、好斗,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结果被碰得头破血流。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可是知识却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1]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在教学中,竭力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教材、以生活小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电学知识时,课后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有一天上学1:30离开了家,忘记将家中的电功率为1000W的电暖气关上,下午放学5:30回家后才发现了此事,小明浪费了多少度电?如果0.55元/度,则这次小明浪费了多少钱?经过学生一番计算,小明此次浪费了4度电,是2.2元。
  计算全国大约13亿人口,至少4亿个家庭,如果都这样浪费,全国每天要浪费16亿度电,是8.8亿元,这是个不菲的数字,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番有关生活态度的教育,这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同时教育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勤俭节约的好公民。
  在学习教材内容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内容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他们之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因此,在生活中,切勿以暴制暴、以暴取乐,因为那样只会两败俱伤。[2]借此契机教育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校园暴力。
  二、根据物理学史的回顾,树立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家里被父母指责,在学校被老师们批评与冷落,它们的身体很健康,但心理方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阴影或偏执的想法,因此,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很重要的。
  在物理教学中,抓住物理教学机会,如:学习欧姆定律时,讲到欧姆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克服一个个困难并自制实验器材,进行试验,总结出了欧姆定律。接着谈到:法拉第经过整整十年的研究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当年爱迪生在研制白炽灯的过程中,做了1600多次实验,才确定钨丝是最好的灯丝材料。学习教材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时,谈到伽利略:伽利略经过多次实验、探索、总结出了正确的物理规律,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物理学家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用30多年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等等。
  从这些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学习上不怕苦累,勇于探索,勇于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以及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教育学生,做错事要敢于承认,敢于承担责任,做一个真正的敢做敢当的人。
  三、利用物理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敢于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养成良好的协作精神,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有益的相互信任关系[3]例如:通过建构难易适中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情境,充分明确学习目的的合作性,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极大地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激励的环境中展开互助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塑造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抓住物理教学中知识关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观教育
  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总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规律中的因果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分析:如果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原来运动的物体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不变。学生体会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在看待、处理问题时,要找准原因,看清物体变化的实质,真正理解"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道理。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和德育契机可以挖掘与捕捉,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内容,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洪兰著,《通情达理:品格决定未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25页。
  [2]李志东编著,《创新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
  [3]博文编著,《哈佛学生必须具备的15种杰出本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18-120页。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当今社会的数学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尤其是使得数学教学面貌和方式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也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改变数学课堂的结构和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而有效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直观地开展数学实验与实践,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在于学生学习是否具有主动性。作为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性学习 兴趣 课程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69-01  自主性学习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动和能动作用,让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内在的兴趣。  一、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做中学”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做数学”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实
【摘要】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工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及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信息输入 认知心理 信息加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72-02  学生数学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白酒高端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寡头之一。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酒茅台”的品牌号召力和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贵州茅台酒在高端白酒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竞
【摘要】高中阶段, 是人的情绪充分发展的时期,而数学课堂的繁杂难懂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致使数学课堂的效率低,质量差。因此,指导和帮助高中生改善在数学课堂的不良情绪,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课堂 不良情绪 自我调节 施教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73-01  引言: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对概念认知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中心更多的倚重对学生数学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念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释义,并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教学误区提出了相关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路,以期教育同行借鉴交流,共促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了中学科目教学的一个重点。当今的教育倡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当前在部分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盲区和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重点论述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和应用,并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利于完善探究式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