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选择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002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准备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幼儿能在活动区域中进行自由交往、自主操作,由此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区域活动材料正是获得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笔者在本文中简要分析适合幼儿使用的材料。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一、如何选择适宜的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的材料是保障幼儿有效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适合的材料能激发幼儿活动热情。比如:小班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小肌肉发展不够协调,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投放的材料应颜色鲜艳,有一定的趣味性,成品和半成品的材料可以多一些。中、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增强,与同伴交往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此选择材料应该增加挑战性,并有一定的规则,可以投放多种类的材料,但同种材料数量可以减少。
  《指南》研究表明,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即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活动区正确投放丰富适合的游戏材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既然如此,每个班都要设置多个活动区域,教师应如何获得适合的材料呢?
  1. 网上购买
  网上可以购买到各种类型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精心选择。如建构区的各种积木、插塑玩具;益智区的拼图、棋类等;美工区的作画工具,颜料、棉签、扭扭棒、皱纸等。但是活动区的材料不同于玩具,需要教师进行二次加工。例如教师将买来的积木,组建出一个几何图形的“家”,让幼儿进行图形归类,或者进行分类数数。
  2.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活动中共同收集材料。例如小班主题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可以将活动中幼儿剥下的蛋壳收集起来,做蛋壳粘贴画。还可以将瓶装牛奶的吸管收集起来,做分类、数数用的材料。秋天,在幼儿园或校园周边捡拾落叶,做树叶做粘贴画,也可以放在美工区作为拓印的材料。
  3. 请家长配合收集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微信、告家长书、面谈)积极与家长沟通。教师可根据需要,让家长搜罗一些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如:饮料瓶、报纸、牙膏盒、废旧画本、纸筒管、毛线、电线等。这些废旧物品经过教师的分类、整理、加工,可以变成区域里的丰富材料。还有图书区,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三到五本图书来幼儿园进行交流分享,并做好图书登记,这样既方便又实用。
  4. 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
  小班的操作材料以教師制作为主,可投放成品或半成品。比如: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把撕贴画做成是半成品;在进行“石头大玩家”游戏中,教师可以投放成品的石头画。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例如中班数学区可以运用扑克牌练习比大小及不同花色分类等;在中班“弯弯绕绕”主题中,美工区可以收集电线、毛线或皱纸供幼儿自主自由摆弄。大班教师可以在美工区张贴一些折纸示意图或剪纸示意图,以供幼儿自主学习。又如,幼儿收集来的易拉罐、饮料瓶可以供幼儿装上豆子作为音乐区的乐器,玩过一段时间后,可以作为户外活动的材料,易拉罐可以做成梅花桩,饮料瓶可以做成保龄球的桩。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废旧材料,经过教师的加工,成为吸引幼儿的新玩具。
  二、材料的分类与整理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繁多,因此不管是哪个区域,材料都必须分类清楚、有序摆放,这样既方便于幼儿整理,又能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1. 根据材料的用途、性质等进行分类
  教师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根据大小、形状放入相应的篮子或盒子、饮料瓶中,例如美工区的材料摆放,勾线笔、剪刀这些幼儿在操作时必须用到的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放在柜子的最上层,以方便取放。对于大班建构区的筒管、棋盘板等,可根据大小、性质进行分类,放在同一地方,与购买来的建构玩具分开摆放。对于主题活动正在开展的活动材料可选择放在柜子的第一层,对于同类的材料,在篮子上做上相应的记号,以方便幼儿取放。
  2. 利用标记符号,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后材料的整理
  材料的有序存放是方便幼儿整理材料的基础,教师将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后,可以将物品摆放位置利用对应的小标记进行固定。小班可以用颜色鲜明的几何图形来一一对应,在放材料的篮子或盒子前面贴上红色圆形,在放该材料的柜子相应的地方也贴上红色圆形;中、大班则可以用数字来代替。幼儿操作完成后很快就能找到材料原来摆放的位置了。这样既减少了教师整理材料的工作量,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和活动常规。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