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麻扎村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扎村居民根据吐峪沟的自然环境,就地取材,以黄黏土筑造房屋,营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家园,形成了独特的“黄黏土文化”。
  围绕着葡萄,麻扎村人造就了一场葡萄盛宴——葡萄长廊、葡萄花纹、葡萄晾房、采葡萄的姑娘,还有葡萄酒,以及葡萄架下的欢歌劲舞……
  “七圣人墓”是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被称为“中国的麦加”。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朝圣。
  世界上甜度最高的葡萄“翡翠天堂”里的葡萄盛宴
  随着麻扎村逐渐被外人所知,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居民,特别是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游客镜头中的模特,一些聪明的孩子,已经学会用汉语说“照相十块”,他们的传统装束除了头上的小花帽,已经完全汉化。中年人一边慨叹古老的传统渐渐消失,一边享受着汽车、手机、电脑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年轻人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渴望走得越远越精彩。一些有投资意识的村民,则着手改造自己的庭院,建造家庭旅馆和餐厅……
  对于从未走出过村子的老人而言,这里的生活安逸、恬静,是干热盆地中的“翡翠天堂”。葡萄、杏子、桑葚、西瓜、甜瓜,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他们在这里出生,也将和祖先同葬在这里,在葡萄架旁的墓地安息,等待着天国的召唤。
  干热的吐峪沟素有“天然火墙”之称,这里的黄红色土壤,最适宜种植无核白葡萄。如同一串串绿珍珠的无核白葡萄,是世界上甜度最高的葡萄。能长出这么甜的葡萄,当然还要得益于天山雪水的浇灌,也与当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昼夜温差有关。
  围绕着葡萄,麻扎村人造就了一场葡萄盛宴——葡萄长廊、葡萄花纹、葡萄晾房、采葡萄的姑娘,还有葡萄酒,以及葡萄架下的欢歌劲舞,都散发出一种甜涩而浓醇的香气。在葡萄采摘节上,随着歌声响起,维吾尔族姑娘伴着欢快的节奏,把美丽的裙幅旋成一朵绽开的花朵,真是“美人莲步红纱裙”!葡萄架下的筐子里堆满了各色的葡萄:晶莹剔透的无核白,沉甸甸的马奶子,红彤彤的红提,珠圆玉润的紫葡萄,还有五彩葡萄……   那些饱满多汁的果实在晾房里等待着时间烈火的淬炼,一股股干热气流从方形花孔涌进来,穿透葡萄的身体,其中的水分被烘干,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短短的时间里就变成了一枚皱巴巴的葡萄干,而甜蜜却沉淀在其中,难怪空气中会隐隐浮动着甜蜜的气息。
  以葡萄为生的麻扎村人,上了年纪后都会稍微驼背。在葡萄架下,在葡萄晾房里,不断地仰起身子,再俯下,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这些简单的动作耗去了一个人强劲的一生。这谦卑的弧度,这种经过时间和劳作的双重经历,是时光赋予一个老人的全部资本。
  七圣人墓和千佛洞多种宗教安然并立
  依山傍水,河谷幽静,如同世外桃源的麻扎村,就这样在葡萄的甜蜜味道中,静静地走过了千年时光。一直以来,村民们仿佛是一群“高人”,在吐峪沟深处“避世修行”。然而我来到这里才发现,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外人来到村里了,他们带来了修行的方式,深深影响了维吾尔族同胞,那就是宗教信仰。
  麻扎村堪称“中国的伊斯兰教圣地”,并有“中国的麦加”之称。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里的麻扎村朝圣。村里最高的建筑物,就是麻扎阿力地主麻寺,四根绿色的拱柱直插青天。清真寺不像佛教寺庙藏在深山之中,而是融合在村落民居之中,于是在土坯筑造的低矮民居之间,这座高大的清真寺独树一帜,新月标志在穹形拱顶上闪闪发光。毋庸置疑,这座清真寺是整座古村的灵魂,是当地居民信仰的所在地。
  除了清真寺外,麻扎村还有另一处重要的伊斯兰教遗迹,那就是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坟墓)。
  千佛洞古称“丁谷寺”,是吐鲁番地区建窟较早、保存早期壁画较多的石窟。公元444年,沮渠安周在吐鲁番称王,他既是能征善战的武士,也是虔心念佛的宗教信徒,用血刃、铁蹄登上了“河西王”的宝座后,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河西走廊上大兴佛寺、开凿洞窟,最终在吐鲁番高昌建立了北凉政权,随即在周边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山凿洞,后来选定了吐峪沟麻扎村附近。于是,他亲自找人抄写了《佛说菩萨经》,署名“大凉王大沮渠安周所供养”。
  公元443~450年,是史料中记载的吐峪沟佛教最繁荣的时期,千佛洞被开凿出来,还修建了许多佛教寺庙。根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文献《西州图经》记载,当年的吐峪沟乃人间仙境,有随山势展布的重重寺院,它们背依危峰,下临清溪,四周绿树掩映,佛寺、禅院密集,佛乐飘飘、烟火不断、游僧云集,人行沟谷深处,难见日月。
  走出麻扎村,我顺着潺潺水流溯源而上,沿着陡峭的山路,一番辛苦,终于找到了千佛洞。但眼前的这些残塌的洞窟斑斑斧迹、处处切痕,全然没有《西州图经》中记录的盛景,它们残破凋零的模样,让人不禁心生隐痛。
  19世纪初,德国探险家格伦维德尔和勒柯克来到吐鲁番考察,他们当时还见到一座大型佛教庙宇,燕巢似地依附在峡谷岩壁上。而1916年发生的一场强烈地震,使整个庙宇堕入了峡谷,再也不见踪影,当地关于佛教的一切记忆,只剩下了千佛洞。
  实际上,勒柯克道貌岸然,是一个对吐峪沟石窟侵扰次数最多的文化强盗。看到精美壁画,他就使用割剥工具,刮走了最精美的部分,并在一间密室里盗走满满两麻袋文书,以及数量惊人的刺绣品。同样,搜掠敦煌宝藏的英籍探险家斯坦因也没放过吐峪沟,他先后两次来吐峪沟“淘宝”,据说“找到了不少好看的壁画和塑像残片”……
其他文献
一提到“粟”,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五谷之一”,确实如此,在遥远的夏商时期,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粟所代表的含义非常厚重——粟又称“稷”,为“百谷之长”,被帝王奉为“谷神”,还将它与“江山”联系到一起,视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和百姓民生。  在中国历史上,像“粟”这样拥有厚重底蕴的字词,往往寄托着对吉祥、富贵的期盼,而在生活中,这种期盼被具
【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通常将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缺点多的学生称为“待优生”。如何将这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转化,让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并且努力践行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英语“待优生”的转化教学措施,帮助初中“特优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爱上英语。  【
在浩淼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岛,其实是江南的另一个话题,或者说,这是最后的水上江南。从地理位置上看,东、西两岛位于传统江南的腹心地带——东接苏州、北望无锡、南临湖州。这个本应繁华绮丽的地方,只因为太湖的一水相隔,才自成一统,千百年里默默传承着江南的温婉灵秀,不受外界打扰。  19世纪初,由于湖面淤塞,东洞庭山岛开始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太湖大桥的竣工,西洞庭山岛往来苏州也不再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对学生来说,课堂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自我学习不足的途径,而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反馈教学信息,了解自身教学不足的途径,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教师必须从自身和学生角度出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制定科学的课堂评价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策略  【作者简介】姜明华,山东烟台海阳市方圆学校。  英语核心
海南西线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黑冠长臂猿的故乡霸王岭、中国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尖峰岭、南方最大盐场莺歌海、石山火山口地质公园、墨香浓郁的东坡书院……沿线的景观不仅会让你的视觉得到享受,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  海南西线,是指海口经儋州、东方、乐东到达三亚的线路,主线全长450公里。比起海南东线,西线走的人相对较少,是一条艰苦却充满海南人文故事的线路。这条线路除了与东线拥有一样的阳光、沙滩和海水外
军舰鸟的最高飞行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在所有飞行鸟类中处于顶尖行列。它凭借超高的飞行技巧,还能在接近12级的狂风中从容地起飞和降落。  高速冲来的军舰鸟迫使鲣鸟发出惊恐的尖叫,嘴里的鱼便掉向海面,军舰鸟就像轻功卓绝的武林高手,快速接住这些鱼,然后吞吃下去。  雄鸟大口大口地吸气,使颌下的喉囊渐渐鼓涨起来,越来越大,就像在脖子上挂了一个鲜红的“桃心”,这就是吸引雌性最重要的手段。  美丽富饶的西沙
深藏在渝东南武陵山中的神龟峡,是阿蓬江峡谷景观中最精华的河段。在这里,形如刀削斧劈的绝壁、时常出没的珍稀鸟兽、滩险水急的河道,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峡谷风光。在一个炎炎夏日,一支户外探险队穿越荆棘丛生的灌木林,途中一边大战花脚蚊,一边提防野猪的攻击,在垂直的崖壁上一步步艰难地挪行,最终成功地抵达神龟峡谷底,饱览原生态的自然美景……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一江春水向东流”,然而也有极少数河流特立独
西宁湟中的加牙是一座闭塞的小山村,但这里诞生的藏毯编织技艺却是青海3000多年藏毯编织历史文化的缩影。  加牙藏毯凭借巧妙的图案设计、别致的连环编织工艺,成为青海众多牧民和寺庙的不二选择。  20世纪90年代后,在机器织毯的冲击下,加牙村的年轻手艺人纷纷转行,后来连老手艺人也不再编织藏毯,最惨淡时,整个加牙村只剩下杨永良一家还在织毯子……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有一种说法:这里的一切,全都与塔尔寺
近两年来,希腊经济危机急剧恶化,政府为了还债,竟打算抵押部分极具考古价值的古迹、岛屿和文物建筑,甚至连闻名世界的“雅典卫城”都可能被出租或拍卖。而在收入每况愈下的困境中,一些普通希腊人也铤而走险,干起了盗卖文物的行当——政府部门缩减开支,文物场所的安保力量被大幅削弱,致使文物失窃案频发……其实,文物保护不仅是在希腊,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也是一大难题。  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曾在科技、医学、文学
在神奇的大自然,常有昆虫背着一张“人脸”到处招摇撞骗,红显蝽是其中的佼佼者——背部看起来酷似脸谱:红润的脸蛋,炯炯有神的眼睛,开阔的大鼻,还有造型独特的发型。  红显蝽属昆虫纲半翅目蝽科,成长一般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红显蝽的卵期一般为6~12天,整个若虫期约为50~60天,在若虫期内,红显蝽将面临5次异常痛苦的蜕皮过程。初次破卵而出的若虫,还会停留在卵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