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分析——基于第二代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拓展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货币一体化对于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我们更需要从抵御风险,实现共同发展的角度采探讨东亚货币一体化。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大国,应对此问题有深入思考。本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建立了基于微观基础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模型,并运用动态优化的方法严格证明了货币一体化所形成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使成员方达到消费保险的目的,这为进一步推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都挺好》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常常表现挣脱家庭束缚的"超强个体",却又总使之生硬地回归传统的家庭共同体,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后物质"价值观转向与个体化进程的症候式表达。家庭伦理剧通过"乡土性"和新都市空间叙事,呈现出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混杂的多重价值观倾向。有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倾向的新世代,试图抛弃物质主义世代的社会伦理,实现个体从乡土社会中的"脱嵌"。然而由于其情感向度缺失,脱嵌的个体不得不以传统的方式十分勉强地"再嵌入"家庭共同体。较之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后
欧洲现代民族主义主要是围绕民族国家的构建展开的。多种思想观念的并存以及原生论和工具主义的并存是欧洲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而自由民族主义和保守民族主义作为其中的两种重要传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冷战结束后欧洲民族主义复兴,它们主要围绕中东欧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疑欧民族主义以及地方民族主义三条线索展开。其中,在疑欧框架下的欧洲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重叠,以及以少数民族自治问题为主题的地方民族主义发展及其所显示的分离主义趋势,是影响欧洲民族主义与欧洲未来的关键。但保守民族主义及其强调的族群意义的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产生了租界及其法制。随着这一法制的颁行,近代国人对其研究也逐渐展开,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他们笔下的上海租界法制主要有:记载上海租界法制的史料;研究上海租界法制的著作、论文;传播上海租界法制的沪游指南与报纸报道;等等。从近代国人笔下的上海租界法制可得到重要启示,即要正确认识上海租界法制与中外不平等条约、租界建立国法制、华界法制三者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关系,才能深刻理解上海租界法制的本质,把对这一法制的研究推向深入。
与常态意义上的城乡社区不同,"混住化社会"是一种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基于城乡互动而产生的新的社区类型。欧美早发现代化国家虽然率先启动和完成了城市化,但并未出现典型的混住化现象,亦未提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而日本学界之所以率先提出此概念,与其战后城市化引发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以及较强的乡村共同体传统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将"混住化社会"概念置于中国社会的语境下,会发现"混住化社会"概念与当代中国城乡变迁的具体进程存在着明显的亲和性,亦存在差异性。引入"混住化社会"概念分析中国城郊社会变迁,不仅是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靠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中国国情,并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深刻回答了中国法治应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新飞跃。在“十四五”开局和建党百年之际,如何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地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要工作任务。为此,本刊特邀叶青、莫纪宏两位教授,从公正司法和涉外法治建设两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起创办,旨在推进学术创新,展研究成果,构筑学术交流公共平台。现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八届(2020)学术年会论文征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本届学术年会主题为.
G7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国家而BRIC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四个大国,这两类国家对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影响举足轻重,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传统的对比及预测方法建立在绝对数基础之上,受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及汇率的影响.预测误差较大。本文采取独特视角以相对数为基础建立统计模型,对比分析并预测G7和BRIC相对实力及相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这样不仅消除了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汇率因素的影响,而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加深,并推动全球经济衰退。本文分析了该危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造成的影响,随后对基于排放交易体系和碳市场对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我国的思考,主要是: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短期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性: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迅速抓住机遇,有步骤推进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促进型的金融体系。
2020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研读会”,与会学者围绕陈平原先生历30年之功写就的“学术史三书”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深感学术史研究之于当代中国学术转型以及当下思想状况的重要价值,约请相关与会专家就目前学术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未来走向等展开进一步探讨。以下这组文章既保留了学者们发言的现场感,也呈现出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述学文体,希望借此次讨论引起学界关于学术史研究之重要价值、时代意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