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行动是集成发挥
首都科技资源优势的需要
北京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丰富的科技资源已成为首都的特色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和条块分割的影响,旧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首都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形成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和三大行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并明确了集成利用中央、地方、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体现了政府对科技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职能,体现了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三大行动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首都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更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实现更大经济效益。
实施三大行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科技界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只在思想理论提高,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来实现。三大行动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的辐射、渗透和动力作用,旨在把科学理念、科学方法和科技成果引向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各个领域及全市的各个区域,力促区域的整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和“三大行动”是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在首都科技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的具体行动方案。因此我们认为三大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三大行动是加强
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在世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更加关注区域的发展,必须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4年来,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深入实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首都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现二四八总体目标,更大程度地释放蕴藏在科技资源中的巨大能量,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成为首都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委通过对新形势下调动利用区域创新资源、促进首都发展的冷静深入地思考和科学的分析,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科技工作的“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和“三大行动”,把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各类科技资源的联系和互动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环境,突出了区域特色,体现了科技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
“科技奥运行动”
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举办奥运是首都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科技奥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科技助奥运,以奥运促科技”。科技奥运并不是局限于科技和奥运本身,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一方面,从奥运需求出发,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联合行动,集成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率先在北京奥运中示范推广,突出科技服务和保障奥运会的举办;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以奥运为契机,把奥运对科技的需求,变成科技发展的新动力,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使科技创新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因此科技奥运行动的提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申奥成功后,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组建了奥科委,启动了“奥运科技行动计划”,使科技部门与奥运需求部门更加紧密结合。目前,行动计划和奥科委已成为联合全国科技力量直接介入奥运建设的重要组织,成为做好科技奥运建设工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一批科技奥运重大项目的选择和实施,科技奥运工作已从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还组建了科技奥运咨询专家库,专家通过研究论证、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奥运项目的策划咨询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三大行动明确了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思路, 提出了在科技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的着力点,对集成首都科技资源,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区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一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首都科技资源优势的需要
北京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丰富的科技资源已成为首都的特色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和条块分割的影响,旧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首都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形成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和三大行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并明确了集成利用中央、地方、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体现了政府对科技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职能,体现了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三大行动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首都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更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实现更大经济效益。
实施三大行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科技界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只在思想理论提高,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来实现。三大行动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的辐射、渗透和动力作用,旨在把科学理念、科学方法和科技成果引向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各个领域及全市的各个区域,力促区域的整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和“三大行动”是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在首都科技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的具体行动方案。因此我们认为三大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三大行动是加强
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在世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更加关注区域的发展,必须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4年来,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深入实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首都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现二四八总体目标,更大程度地释放蕴藏在科技资源中的巨大能量,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成为首都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委通过对新形势下调动利用区域创新资源、促进首都发展的冷静深入地思考和科学的分析,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科技工作的“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和“三大行动”,把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各类科技资源的联系和互动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环境,突出了区域特色,体现了科技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
“科技奥运行动”
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举办奥运是首都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科技奥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科技助奥运,以奥运促科技”。科技奥运并不是局限于科技和奥运本身,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一方面,从奥运需求出发,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联合行动,集成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率先在北京奥运中示范推广,突出科技服务和保障奥运会的举办;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以奥运为契机,把奥运对科技的需求,变成科技发展的新动力,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使科技创新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因此科技奥运行动的提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申奥成功后,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组建了奥科委,启动了“奥运科技行动计划”,使科技部门与奥运需求部门更加紧密结合。目前,行动计划和奥科委已成为联合全国科技力量直接介入奥运建设的重要组织,成为做好科技奥运建设工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一批科技奥运重大项目的选择和实施,科技奥运工作已从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还组建了科技奥运咨询专家库,专家通过研究论证、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奥运项目的策划咨询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三大行动明确了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思路, 提出了在科技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的着力点,对集成首都科技资源,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区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一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