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肝癌组织切片、4个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成员Ihh、Ptch、Smo、Gli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9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肝癌细胞系中Ihh、Ptch、Smo、Gh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3肝癌组织标本和肝
【机 构】
: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肝癌组织切片、4个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成员Ihh、Ptch、Smo、Gli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9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肝癌细胞系中Ihh、Ptch、Smo、Gh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3肝癌组织标本和肝癌细胞系中Ihh、Ptch、Smo、Gli、Hip mRNA表达.结果 14例肝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Gli 6例(42.9%),Ptch 10例(71.4%),Ihh 10例(71.4%),Smo 12例(85.7%).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显示,肿瘤组织中Gli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细胞,Hip基因的mRNA表达低于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epG2,Bel-7402和QGY-77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teh和Gli同时为阳性,证明为Hedgehog通路活化的细胞系.在环耙明(KAAD-cyclopamine)作用后,3个细胞系Ptch及Gli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Ptch基因tHepG2=3.78,tBel-7402=9.03,tQGY-7701=5.63,Gli基因tHepG2=9.61,tBel-7402=4.15,tQGY-7701=20.30,均P<0.05);QGY-7701组Hip基因RNA表达上调(t=4.70,P<0.05).环耙明抑制肝癌细胞系QGY-7701的作用最明显.结论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有多种基因表达,环耙明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有16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接受了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氰酶、肌酐和血氨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性脏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多需手术治疗.近年出现了很多微创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医生有很多选择.为了比较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laser treatment,EVLT)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联合曲张静脉电凝术的效果,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脂肪供肝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和半年预后的影响.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3年使用UW液体灌注的首次肝移植患者76例,其中脂肪供肝35例,按肝脂肪变性程度分3组(<20%组,20%~40%组,≥40%组),无脂肪变性供肝41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术后当天、1、2、3、7 d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ICU时间、迟发
患者,男,65岁,于2007年12月27日因"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30余年.糖尿病史1年,规则用药,血糖控制理想.术后第19天痊愈出院.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理想。
狭义的腹腔感染是指腹膜炎和腹腔脓肿,广义的腹腔感染则包括了腹部的感染性外科疾病,大多需要外科处理,但抗菌药物治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的 研究SEB-scFv融合蛋白对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通过MTT法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NA ladder法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细胞凋亡率.采用胃癌动物模型观察治疗后肿瘤重量和存活时间.结果 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SEB-scFv融合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对不
患者男,41岁.因腹部增大伴腹胀4个月就诊.查体:双颈、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明显膨隆,左侧腹部可扪及肿块约50 cm×35 cm×15 cm,质地软,边界欠清晰,无触痛,两下肢无浮肿。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伴发热、乏力半月"入院.人院查体:体温38.2度,脉搏96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4/90 mm Hg.一般情况可,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右上腹扣击痛(+)、莫菲征(+)、实验室检查:HBsAg(+)、白细胞17.64×109/L、中性粒细胞86.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胃大部切除16例(D1 9例,D2 7例),全胃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剖腹探查术2例.术后21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结果 本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80%.低度恶性14例,其巾病史5年以上有10例,生存期超过5年9例;高度恶性9例,病史5年以上有7例(失访2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