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z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表型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9例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单纯化学治疗组和手术联合化学治疗组,按免疫表型分成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以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体生存率为评价指标,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

结果

99例GI-DLBCL患者中,51例行单纯化学治疗,48例行手术联合化学治疗;GCB型41例,非GCB型4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0.9%和89.5%。单纯化学治疗组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3.6%和85.0%,分别低于手术联合化学治疗组的79.4%和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40; χ2=4.260,P=0.039)。GCB型组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8.8%和93.9%,非GCB型组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3.2%和85.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1例GCB型患者中,25例行手术联合化学治疗,16例行单纯化学治疗。手术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年PFS率为83.1%,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的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不能作为所有纳入患者和GCB型患者的独立预后评估因子(P均>0.05)。

结论

免疫分型在GI-DLBCL患者中可能缺乏预后评估价值。尽管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在所有纳入患者和GCB型患者中的预后优于单纯化学治疗,但并非独立的预后评估因子,因此选择治疗方案需要评估多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92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患者临床资料,将92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手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保温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体温、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苏
目的比较健康人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口腔黏膜的pH值及唾液缓冲能力。方法采用二点测试法对3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精密pH试纸测试不同口腔黏膜的pH值及唾液缓冲能力,并与34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GERD组平均pH值为6.38±0.33,显著低于对照组7.11±0.17,GERD组唾液缓冲能力3.37±0.29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07±0.23。GERD组不同时间的口腔pH值之间存在差异
2018年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是基于已发表的大量GERD临床研究,对GERD诊断方法(包括病史和问卷、PPI试验、内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食管动态反流检测及食管高分辨率测压5个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更新,重点阐明阻抗-pH值监测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中部分新参数的定义及临床价值,旨在推动GERD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期刊
回盲瓣脱垂综合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回盲瓣非特异性水肿。该综合征具有非特异性腹部临床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反复腹泻、右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和体质量减轻等。现报告1例以不全性小肠梗阻为表现的回盲瓣脱垂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期刊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ANVUGIB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更新。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2018年对原有的指南再次进行了更新,以期对ANVUGIB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一例表现为腹痛、肠梗阻的男性CD患者术后未及时规范化治疗,出现腹泻、消化道大出血、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经消化内科、外科、肠内肠外营养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协作诊治,病情最终得以控制并长期缓解。
期刊
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8年4月诊断的8例全消化道多处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临床表现和胃肠镜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对于存在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如果胃肠镜检查发现存在1处癌,应警惕多重癌存在的可能;并且为避免遗漏第2处肿瘤,也需对同一器官或系统进行仔细检查,早期做出正确诊断。
期刊
前瞻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中心进行健康体格检查时接受胃镜检查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结果。共纳入慢性胃炎患者16 616例,内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75.8%(Kappa值=0.453,P<0.01)。无痛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4%(Kappa值=0.461,P<0.01),普通胃镜下诊断慢性萎
期刊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在人胰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胰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基质细胞微环境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切除胰腺组织的患者236例。根据病变程度将236例患者分为癌旁对照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11例,良性组(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代表的良性或低恶性肿瘤)37例,恶性组(以胰腺导管腺
肝移植是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进展期AILD患者应进行肝移植条件评估,满足条件的患者则应尽早进入移植等待队列。由于供肝短缺,在进行肝源分配时需结合客观评估模型,在最恰当的时机实施手术,并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和排斥反应。本研究综述了AILD患者进入肝移植等待队列的条件及接受移植手术的时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AILD肝移植后排斥反应及复发的诊断及处理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