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玉恒老师曾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教学观念,他将“道”理解为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思想、理念、意识等;“法”,就是说教学要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自然、和谐,避免僵硬、生涩。支老师还认为,理念决定方法,方法体现理念,但一切都应该融会贯通,不留痕迹。
支老师的课看上去就是那么随意,没有精确的分析讲解,没有高明的技巧,可是就在不经意间,一篇课文该解释的解释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感悟的感悟了,该拓展的拓展了,几乎不留痕迹,“无招胜有招”或许说的就是支老师的课堂吧。
一、轻松幽默的语言
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多少诗意的语言,更多的是直白的、朴实的、轻松的大白话。如课前一段对话,轻松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既锻炼了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自然地形成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二、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讲解词语意思的时候,支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巧妙地帮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师:“头涔涔”是什么意思?看看我的头,紧张,有汗了。朱先生为什么紧张?
生:因为时间流逝了。
师:“头涔涔”虽然是形容头出汗的样子,但不作出汗讲。就像“纷纷扬扬”形容下雪的样子,不作下雪讲一样。
师:“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生:掉泪的样子。
师:有个成语叫“潸然泪下”,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头涔涔”和“泪潸潸”都是表示事物的样子。
一个动作,既解决了一个难理解的词语,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一个“潸”字,引出了一个成语。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放在了读书的过程中,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训练。
三、水到渠成的放手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学习的时机和分寸的掌握则是一门艺术。支老师将这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师:是啊,是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悟来读最后一段。
师:(板书:用心灵倾诉)用心灵诵读了,还要用心灵倾诉。写写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悟,要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可以是格言或警句,最后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生写后交流)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理解,此时有许多话想说,但是支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表达,而是采用让学生写“格言”的方式——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本课的感悟凝练成一句话板书在黑板上。此时的放手既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也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提炼能力。
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富有哲理的学生格言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能力。这不仅拓展了思维,也为不善口语表达的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空间。学生从婉约的文字走进现实的生活,感受时间流逝的伤感。
四、恰到好处的点拨
适时恰当的点拨,既可以拨正学生的思维航向、点燃智慧火花、激发创造潜能,又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有文味、有情味、有趣味、有余味。支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进退之道”演绎得恰到好处。
1.于“瓶頸处”点拨,让教学流程一路顺畅
课堂中当学生对“头涔涔”这个词语的意思难以理解时,支老师巧妙地进行了引导,并拓展了同类词“泪潸潸”的意思。
2.于“疑问处”点拨,让文本阅读个性张扬
教学中,在新知出现的时候,学生的理解常常会走入“绝境”,思路堵塞,这时教师的点拨特别重要。如,在引导学生说朱先生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学生的回答都停留在“珍惜时间”的层面。此时,支老师适时引导:“没有其他的意思吗?这篇经典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难道仅仅只是留下‘珍惜时间’四个字吗?”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思维得以深入。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支老师的课看上去就是那么随意,没有精确的分析讲解,没有高明的技巧,可是就在不经意间,一篇课文该解释的解释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感悟的感悟了,该拓展的拓展了,几乎不留痕迹,“无招胜有招”或许说的就是支老师的课堂吧。
一、轻松幽默的语言
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多少诗意的语言,更多的是直白的、朴实的、轻松的大白话。如课前一段对话,轻松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既锻炼了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自然地形成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二、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讲解词语意思的时候,支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巧妙地帮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师:“头涔涔”是什么意思?看看我的头,紧张,有汗了。朱先生为什么紧张?
生:因为时间流逝了。
师:“头涔涔”虽然是形容头出汗的样子,但不作出汗讲。就像“纷纷扬扬”形容下雪的样子,不作下雪讲一样。
师:“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生:掉泪的样子。
师:有个成语叫“潸然泪下”,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头涔涔”和“泪潸潸”都是表示事物的样子。
一个动作,既解决了一个难理解的词语,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一个“潸”字,引出了一个成语。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放在了读书的过程中,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训练。
三、水到渠成的放手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学习的时机和分寸的掌握则是一门艺术。支老师将这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师:是啊,是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悟来读最后一段。
师:(板书:用心灵倾诉)用心灵诵读了,还要用心灵倾诉。写写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悟,要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可以是格言或警句,最后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生写后交流)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理解,此时有许多话想说,但是支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表达,而是采用让学生写“格言”的方式——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本课的感悟凝练成一句话板书在黑板上。此时的放手既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也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提炼能力。
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富有哲理的学生格言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能力。这不仅拓展了思维,也为不善口语表达的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空间。学生从婉约的文字走进现实的生活,感受时间流逝的伤感。
四、恰到好处的点拨
适时恰当的点拨,既可以拨正学生的思维航向、点燃智慧火花、激发创造潜能,又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有文味、有情味、有趣味、有余味。支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进退之道”演绎得恰到好处。
1.于“瓶頸处”点拨,让教学流程一路顺畅
课堂中当学生对“头涔涔”这个词语的意思难以理解时,支老师巧妙地进行了引导,并拓展了同类词“泪潸潸”的意思。
2.于“疑问处”点拨,让文本阅读个性张扬
教学中,在新知出现的时候,学生的理解常常会走入“绝境”,思路堵塞,这时教师的点拨特别重要。如,在引导学生说朱先生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学生的回答都停留在“珍惜时间”的层面。此时,支老师适时引导:“没有其他的意思吗?这篇经典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难道仅仅只是留下‘珍惜时间’四个字吗?”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思维得以深入。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