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科技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标志,能够操作和运用计算机是当今中学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本文笔者针对目前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某些误区,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
关键字:计算机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如果没有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很难胜任以后的发展,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当今中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我国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 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
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虽然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提出了要求,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存在较大的弹性。而且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教材,新华书店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教材,这就造成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多而杂。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进一步规范即使有计算机统考,各地区形式也不尽相同,同一地区水平难以统一。于是,一些应试教育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学校,教师为了在考试中出成绩,在计算机课时本已不足的情况下,只得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为考试而教学,甚至有为等级考而教学。
2、 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众多——计算机课不是技能培训
假期一到各种电脑培训班就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平民化,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进人一个计算机操作技能比拼的误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包括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然而,电脑培训班所教的都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软件运用,追求的是对技术的运用,而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很少涉及,而这才是我们学生将来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初中生思想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判断力,对于枯燥的理论、原理恰恰是他们不喜欢的。于是他们往往会把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等“无用的”不感兴趣而、确、等当前流行的软件,则愿意学。受社会和学生的影响,某些计算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把电脑教育课上成电脑操作技能培训课的倾向。传授知识,一定要遵循科学教育的精神。
3、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我国初中计算机课程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计算机教师许多还是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上课方式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师以告知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潜能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阻碍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得学生十分被动,更谈不上创新。
二、 解决我国初中计算机教学困境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用电脑设计出来的形象化对象和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来得强。真正的计算机教学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学,极具新鲜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但要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中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自我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更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方面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创造空间及思考、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2、注重基础知识和软件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任何事情基础都是最重要的,没有深厚的基础就不可有能“高层建筑”,但是,如今由于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培训班的影响,学校计算机教学也往往更倾向于学生喜欢的流行软件教学,和往往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就成为日后学生突破自己计算机水平的障碍。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3、改革教学目的——不以应试为目的
应试固然是如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但是却不是全部,考试只能反映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但是却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计算机恰恰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操作课程的设置,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考试而教学。
初中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使得这种兴趣不能持续,考试也是原因之一。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大多数的计算机考试还是笔试,有的为了能考出学生的水平,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操作考试,但这仍役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因为统一的考题,唯一的标准答案,一方面让学生讨厌或害怕,另外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挥出学生的能力。在认真研究了教学对象的特点之后,我们将计算机的考试改为考核,将普通考试分数制改为等级制,并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并给所有的学生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西朝,《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8)
[2]朱常胜,《浅议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电化教育》,2002(8)
关键字:计算机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如果没有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很难胜任以后的发展,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当今中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我国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 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
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虽然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提出了要求,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存在较大的弹性。而且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教材,新华书店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教材,这就造成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多而杂。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进一步规范即使有计算机统考,各地区形式也不尽相同,同一地区水平难以统一。于是,一些应试教育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学校,教师为了在考试中出成绩,在计算机课时本已不足的情况下,只得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为考试而教学,甚至有为等级考而教学。
2、 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众多——计算机课不是技能培训
假期一到各种电脑培训班就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平民化,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进人一个计算机操作技能比拼的误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包括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然而,电脑培训班所教的都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软件运用,追求的是对技术的运用,而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很少涉及,而这才是我们学生将来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初中生思想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判断力,对于枯燥的理论、原理恰恰是他们不喜欢的。于是他们往往会把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等“无用的”不感兴趣而、确、等当前流行的软件,则愿意学。受社会和学生的影响,某些计算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把电脑教育课上成电脑操作技能培训课的倾向。传授知识,一定要遵循科学教育的精神。
3、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我国初中计算机课程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计算机教师许多还是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上课方式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师以告知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潜能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阻碍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得学生十分被动,更谈不上创新。
二、 解决我国初中计算机教学困境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用电脑设计出来的形象化对象和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来得强。真正的计算机教学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学,极具新鲜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但要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中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自我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更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方面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创造空间及思考、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2、注重基础知识和软件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任何事情基础都是最重要的,没有深厚的基础就不可有能“高层建筑”,但是,如今由于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培训班的影响,学校计算机教学也往往更倾向于学生喜欢的流行软件教学,和往往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就成为日后学生突破自己计算机水平的障碍。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3、改革教学目的——不以应试为目的
应试固然是如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但是却不是全部,考试只能反映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但是却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计算机恰恰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操作课程的设置,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考试而教学。
初中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使得这种兴趣不能持续,考试也是原因之一。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大多数的计算机考试还是笔试,有的为了能考出学生的水平,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操作考试,但这仍役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因为统一的考题,唯一的标准答案,一方面让学生讨厌或害怕,另外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挥出学生的能力。在认真研究了教学对象的特点之后,我们将计算机的考试改为考核,将普通考试分数制改为等级制,并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并给所有的学生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西朝,《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8)
[2]朱常胜,《浅议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电化教育》,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