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双源CT检查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清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50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A组)、50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B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研究,应用双源CT检查颈动脉斑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LPa和Hcy水平,分析双源CT检查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清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A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总数、不稳定斑块数、稳定斑块数分别为357,220,137块,B组患者分别为200,13,187块,A组与B组患者斑块总数、不稳定斑块数和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B组以稳定斑块为主。C组无斑块检出。A组患者血清hs-CRP、LPa、Hcy水平分别为(36.74±13.22)mg/L,(563.15±178.69)mg/L,(40.15±12.31)μmol/L,B组患者分别为(12.36±4.35)mg/L,(393.56±86.45)mg/L,(29.45±7.63)μmol/L,C组健康人群分别为(3.26±1.26)mg/L,(220.17±35.24)mg/L,(14.32±2.44)μmol/L,A组血清hs-CRP、LPa和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LPa和Hcy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呈正相关,A组血清hs-CRP、LPa和Hcy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0.398,0.363(P<0.05),B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6,0.145,0.127(P<0.05),两组相关系数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源CT联合血清学hs-CRP、LPa和Hcy检查更有益于判断斑块稳定性,可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