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软件系统都可以看做是由系统数据处理功能和用户界面这两部分组成的。对于用户界面的研究可以切实提高软件系统在人机交互方面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使用需求。文章着重对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进行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分析;设计
一、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分析
对用户界面进行需求调查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友好用户界面的重要基础。对用户界面进行需求分析和用户界面的设计则是重点,需求分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期界面设计质量的好坏。用户界面需求分析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用户确定人机交互的输入和输出集合及各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用户的偏好,为用户进行界面的最终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一)用户界面需求调查
第一,用户的目标。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为了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管理馆藏以及读者信息,全面提升图书管理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第二,调查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业务流程。学校图书管理主要围绕学校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而开展的。所以,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对象、工作人员、技术方法、硬件和软件设备等。一般来讲,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对象信息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两个最主要需求。一方面,图书的管理和利用。譬如图书的收集功能,图书的查阅和统计功能,图书管理员查询和统计图书,图书流通等;另一方面,读者的信息管理。主要记录读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图书借阅信息管理等。
(二)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在完成用户界面需求调查后,用户界面需求分析就接踵而至,在此阶段,可以确定系统用户的角色类型、各角色用户界面类型、数量以及相互调用的关系、用户界面的架构模型等。完成用户需求分析之后,应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签字确认,以作为用户界面设计的依据。
1.系统操作者角色及系统物理架构
立足于用户基础之上的用户界面设计,首先应该明确用户系统中的操作者角色以及系统物理构架所承载的用户界面体系。在图书管理业务当中,系统中的操作角色多为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两部分,此外,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系统需要向图书管理人员提供操作界面。因此,图书管理系统当中,系统的操作者主要包括图书管理人员、读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三个角色。
2.用户界面类型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的意义在于构建图书管理人员、读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三个角色的人机交互模型,进而实现用户需求。依照对象模型化的思路,再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条件,可以将用户需求进行划分,分为面向图书、面向读者和面向图书以及读者这样三类。用户界面子系统的主要功能群组应包括馆藏管理、读者管理、流通管理、统计、查询及通用设置、系统管理和操作帮助等,且这些功能群组可以直接作为主窗体菜单的设计基础。
3.系统用户界面体系架构
若将系统划分为用户界面和系统处理功能两个部分,基于上述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用户界面框架模型。此模型当中涵盖了图书管理人员、读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三个角色分别对应的命令菜单,显示其通过用户界面和系统的请求及应答关系,进而为三方角色的用户界面设计打下基础。
4.用户界面结构调整与分析顺序
用户界面的结构调整以及分析顺序同样为用户界面分析的重要内容。在用户界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排序,图书管理员用户界面为首,然后是读者用户界面,最后为系统管理员用户界面。这样的排序是因为图书管理员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户,系统的各项业务是通过图书管理员来操作完成的,而不是读者,读者用户界面的需求分析由图书管理的需求来进行规范。
5.用户界面分析中的异常情况
用户界面分析还应兼顾到异常情况,也就是系统在日常运行当中,无法实现人机交互,或者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能正常完成,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的情况。图书管理系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影响系统使用,反映出用户界面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二、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
为确保用户界面的设计最终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该有一定的设计规范在设计程序上予以保障。
(一)用户界面设计顺序
系统用户界面是一个逻辑体系,不能随意进行视窗的堆积,否则会造成设计的缺陷。就设计内容而言,在美学设计应在完成用户界面功能设计之后。就用户界面的功能系统构架以及各个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任务来看,可以采取主窗体、图书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流通信息管理、查询信息管理、统计信息管理及辅助信息管理等视窗的设计顺序,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图书管理工作的逻辑顺序,对于理清设计思路大有裨益。就主窗体而言,应优先设计管理员主窗体,然后在设计读者主窗体。而其他窗体应根据由表及里的纵向设计方式,根据不同类型再进行交叉设计。
(二)用户界面元素的确定
通用元素和专用元素为用户界面元素的主要类型。应首先确定同一功能群组中的通用元素,然后在确定与之对应的专用元素。
(三)用户界面布局
用户界面的布局主要是指为实现特定系统处理功能,从而在视窗当中编制的界面元素组合方式,由于布局方案属于主观产物,所以实质上还是属于美学设计范畴。换言之,从用户界面布局开始,用户界面的设计就已经是美学设计的范畴了。用户界面布局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用户的思维模式来进行确定的。通常而言,图书管理系统的标准视窗框架应在上方,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标题栏、菜单栏和工具栏,中间为工作区,工作区右边以及下方均设置边框以及滑动块,在下方设置状态栏。
(四)提高设计重用率
对于功能类的窗体设计,可以通过重复类似视窗的方式来减少设计量,保持设计的一致性。
(五)提高人机交互可靠性的冗余设计
在视窗操作设计中,预留键盘操作的冗余设计,可以增强系统人机交互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性。
(六)用户界面设计的细化处理
用户界面设计的细化主要包含了颜色、设计元素的几何形状、标记、尺寸、字体、亮度、对比度、装饰等等。具体需要依据用户的需求及借助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知识。
总之,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应基于用户界面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确保系统满足功能性需求和美学的需求两个目标。
参考文献:
[1]赖裕辉.探讨“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过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237-240+258
[2]李木子、吴波.软件界面设计的构想和基本原则探究[J].网友世界,2014,15:21
关键词: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分析;设计
一、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分析
对用户界面进行需求调查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友好用户界面的重要基础。对用户界面进行需求分析和用户界面的设计则是重点,需求分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期界面设计质量的好坏。用户界面需求分析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用户确定人机交互的输入和输出集合及各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用户的偏好,为用户进行界面的最终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一)用户界面需求调查
第一,用户的目标。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为了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管理馆藏以及读者信息,全面提升图书管理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第二,调查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业务流程。学校图书管理主要围绕学校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而开展的。所以,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对象、工作人员、技术方法、硬件和软件设备等。一般来讲,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对象信息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两个最主要需求。一方面,图书的管理和利用。譬如图书的收集功能,图书的查阅和统计功能,图书管理员查询和统计图书,图书流通等;另一方面,读者的信息管理。主要记录读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图书借阅信息管理等。
(二)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在完成用户界面需求调查后,用户界面需求分析就接踵而至,在此阶段,可以确定系统用户的角色类型、各角色用户界面类型、数量以及相互调用的关系、用户界面的架构模型等。完成用户需求分析之后,应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签字确认,以作为用户界面设计的依据。
1.系统操作者角色及系统物理架构
立足于用户基础之上的用户界面设计,首先应该明确用户系统中的操作者角色以及系统物理构架所承载的用户界面体系。在图书管理业务当中,系统中的操作角色多为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两部分,此外,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系统需要向图书管理人员提供操作界面。因此,图书管理系统当中,系统的操作者主要包括图书管理人员、读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三个角色。
2.用户界面类型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的意义在于构建图书管理人员、读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三个角色的人机交互模型,进而实现用户需求。依照对象模型化的思路,再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条件,可以将用户需求进行划分,分为面向图书、面向读者和面向图书以及读者这样三类。用户界面子系统的主要功能群组应包括馆藏管理、读者管理、流通管理、统计、查询及通用设置、系统管理和操作帮助等,且这些功能群组可以直接作为主窗体菜单的设计基础。
3.系统用户界面体系架构
若将系统划分为用户界面和系统处理功能两个部分,基于上述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用户界面框架模型。此模型当中涵盖了图书管理人员、读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三个角色分别对应的命令菜单,显示其通过用户界面和系统的请求及应答关系,进而为三方角色的用户界面设计打下基础。
4.用户界面结构调整与分析顺序
用户界面的结构调整以及分析顺序同样为用户界面分析的重要内容。在用户界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排序,图书管理员用户界面为首,然后是读者用户界面,最后为系统管理员用户界面。这样的排序是因为图书管理员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户,系统的各项业务是通过图书管理员来操作完成的,而不是读者,读者用户界面的需求分析由图书管理的需求来进行规范。
5.用户界面分析中的异常情况
用户界面分析还应兼顾到异常情况,也就是系统在日常运行当中,无法实现人机交互,或者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能正常完成,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的情况。图书管理系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影响系统使用,反映出用户界面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二、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
为确保用户界面的设计最终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该有一定的设计规范在设计程序上予以保障。
(一)用户界面设计顺序
系统用户界面是一个逻辑体系,不能随意进行视窗的堆积,否则会造成设计的缺陷。就设计内容而言,在美学设计应在完成用户界面功能设计之后。就用户界面的功能系统构架以及各个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任务来看,可以采取主窗体、图书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流通信息管理、查询信息管理、统计信息管理及辅助信息管理等视窗的设计顺序,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图书管理工作的逻辑顺序,对于理清设计思路大有裨益。就主窗体而言,应优先设计管理员主窗体,然后在设计读者主窗体。而其他窗体应根据由表及里的纵向设计方式,根据不同类型再进行交叉设计。
(二)用户界面元素的确定
通用元素和专用元素为用户界面元素的主要类型。应首先确定同一功能群组中的通用元素,然后在确定与之对应的专用元素。
(三)用户界面布局
用户界面的布局主要是指为实现特定系统处理功能,从而在视窗当中编制的界面元素组合方式,由于布局方案属于主观产物,所以实质上还是属于美学设计范畴。换言之,从用户界面布局开始,用户界面的设计就已经是美学设计的范畴了。用户界面布局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用户的思维模式来进行确定的。通常而言,图书管理系统的标准视窗框架应在上方,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标题栏、菜单栏和工具栏,中间为工作区,工作区右边以及下方均设置边框以及滑动块,在下方设置状态栏。
(四)提高设计重用率
对于功能类的窗体设计,可以通过重复类似视窗的方式来减少设计量,保持设计的一致性。
(五)提高人机交互可靠性的冗余设计
在视窗操作设计中,预留键盘操作的冗余设计,可以增强系统人机交互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性。
(六)用户界面设计的细化处理
用户界面设计的细化主要包含了颜色、设计元素的几何形状、标记、尺寸、字体、亮度、对比度、装饰等等。具体需要依据用户的需求及借助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知识。
总之,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应基于用户界面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确保系统满足功能性需求和美学的需求两个目标。
参考文献:
[1]赖裕辉.探讨“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过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237-240+258
[2]李木子、吴波.软件界面设计的构想和基本原则探究[J].网友世界,201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