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更衣记”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界的衣裳有何特点?五代人牛峤的《灵怪录》说道:“郭翰夏日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于是我们明白,原来仙女们穿的衣服完全是织出来的,不用裁也不用缝。故有成语—天衣无缝。现在所谓一体成型的无缝针成衣,大抵就是古人这般构想。
  天上的贵妇们,像王母娘娘、上元夫人之俦,身着浑然一体、精美华贵的衣裳在琼林瑶圃中漫行,雍容婀娜的体态可由我们任意想象。当然,那些云锦天衣可不是吹口气就有的,也是天上的女工一针一线织成。因为,天界的社会分工中也有织女。
  民间流传最广的《天仙配》故事,最后成了一出人间牛郎与天上织女的爱情悲剧。织女,有说她是天之贵女,如《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虽说是天上的千金小姐,却奇怪地年年要辛苦织锦,织成美丽不可方物的云锦天衣,像人间的女子服劳役一般,玉指劳损,辛苦寡欢。织女也像替父从军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花木兰。后来天帝看她一个人独处可怜,就把织女嫁给了河西牵牛郎。但是两人一结婚,织女的织锦工作耽误了,交不出云雾紫绡衣,天帝又怒了,责令织女回到河东,以后夫妻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从这传说的早期版本可以看出,织女的千金小姐身份是很可疑的,感觉她跟人间的女工也差不多。而她巧手织成的云锦天衣,自己是否有资格享用呢?这也难说。
  因为流传年代久远,关于织女的身世便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此我们姑且认为织女在天上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与纺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织女”便也成为符合人间想象的一种身份定位。
  细读《太平广记》诸神仙卷,发现在天上当差的仙女大多身着青衣,即便是有名有姓的仙女萼绿华,也是一身青衣,看起来是整齐的模样。唯少数地位尊贵的仙女,服饰才有特别的华丽。除上元夫人外,《太平广记》的女仙中,提到麻姑的服饰也颇华丽。麻姑也是个美貌仙女,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服饰和上元夫人差不多,也是绾着发髻,鬓丝披垂至腰际,衣服有花纹,却不是锦缎,也是流光溢彩,不可形容之天衣。
  至于上元夫人的衣裳,自是妙不可言。不过,这妙不可言的衣裳还扯出一桩凄美绝顶的故事,其中牵涉凡间的一位军政大佬、一位良家女子。《太平广记》有《许老翁》二则,就讲述无辜的凡人如何为上元夫人的一件衣裳付出生命代价。
  故事中的军政大佬是唐玄宗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章仇系复姓),那位良家女子是州府士曹(掌管民政事务)柳某的妻子李氏,据说“容色绝代”。章仇派遣李氏的丈夫去新征服的吐番安戎城办事,可是夫君一去三年,没有归来复命,也不知生死。三年中,这李氏每天紧闭大门,谨慎度日,可见李氏性子并不轻浮。虽有倾城之色,却是耐得住寂寞的女子。忽然有一天,来了个姓裴的兵曹(州府中掌管兵事的官员)上门拜访,说是李氏的亲戚,李氏并没有姓裴的亲属,不让仆人开门。可是来人却叫得出李氏的小名,还知道她许多娘家人和表亲,李氏惊奇之下就让他进屋了。谁料这姿容雅致的男人竟是下凡的仙人。他问李氏丈夫离家多久了,李氏说三年了。裴氏以“三年义绝”为由劝她改嫁。不知不觉中,这佳人李氏不由迷上了姓裴的,真的就跟他过起了日子。
  仙人爱佳人,更有凡人纠缠佳人,活寡妇门前是非亦多。接下去的一场将弱女子推向深渊的风波,却是因节度使章仇兼琼而起。这章仇公听说李氏貌美、空守,也动起了脑筋。大概不只为一窥佳人美貌,或许进而有纳她为妾之意。作为一方封疆大吏,节度使大人假借太太之名大张筵席,将蜀中府县大小官员的夫人们都召来府中后院,李氏自然也在被邀之列。李氏以丈夫未归相辞,推辞不掉,只得硬着头皮赴宴。那个时代,有点身份的女子难得出门,又是参加一个重要宴会,自须盛装出行。可叹李氏不知道,她是去赴自己的“鸿门宴”。
  出门前,李氏精心打扮一番,穿上益都本地盛服—“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照这里的描述,若才女张爱玲画起李氏“更衣记”的插图来,应该是很漂亮的衣装吧?可姓裴的看了却摇头,这私自下凡来的仙人还嫌李氏的衣服不够美,叹惜道:“凡界的衣裳,再华丽也只能这样了。”他让自己的童仆回去开箱取衣,吩咐说要取衣箱中第三套衣服。李氏奇怪,为什么不取第一套而是第三套呢?这仙人就说,这第三套衣裳已非世间所有。天上人间打了个来回,须臾便至,拿来的衣服竟是“异香满室”。至于这天衣到底什么样儿,故事里并无正面描写,或许天衣之美难以描述,就像《陌上桑》中的罗敷之美不能言述,只能描述旁人的反应。这时候凡界美人李氏见到最美的衣裳,或许只觉惊喜,就像灰姑娘见到水晶鞋一般,脑子就木了,也不去问这华服的来历。人间的大多数女子,或许也有这爱美的弱点吧。
  另一个客观原因,那时正是大唐盛世,四方来往频繁,贸易交往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奇珍异货。益州地接吐蕃、南诏,人们也见识过来自波斯、大食乃至大秦等地的舶来品,本地的时尚之風也许可直追长安。作为官宦妻室,这李氏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女子。
  但李氏不知道这套华服乃天上之衣,更不知道自己这新丈夫是仙人。
  因为伊身上的衣服实在太美了,甫一现身,就美得四座皆惊。《许老翁》里写道:“李既服天衣,貌更殊异。观者爱之。坐定,夫人令白章仇曰:士曹之妻,容饰绝代。”
  节度使大人很好奇,但也见得其人心思缜密。“章仇径来入院,戒众勿起。见李服色,叹息数四。乃借帔观之,则知非人间物。试之水火,亦不焚污。因留诘之。”他断定李氏身上的衣裳不是人间之物,此际心态已发生了变化。似乎将那好色之念暂时放下了,这时的章仇公仿佛是威严的断案者,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盘问之下,李氏如实交代了原委。这时她的心情一定是惊慌的,预感到这华服给自己带来的不是荣耀与美丽,而很可能是灾祸。节度使派人到李氏家里,那仙人已经不见了。   章仇兼琼颇费周折,找来隐于峨眉山的方士许老翁,追问这套非人间衣裳的来历。原来这美得不可方物的华服是仙女上元夫人的。那偷偷下凡来娶了李氏的神仙,正是上元夫人的衣库官。他俗情未尽,私自下凡人间,偷取上元夫人的衣服,自然要被惩罚,被流放到人间去做某国之主。神仙作孽犹可活,只是放逐人间而已,可是李氏呢?
  同一个故事,收入《太平广记》神仙卷有两个版本,上述一则出于《仙传拾遗》,并未交代李氏后来的下落,不知怎么收拾了。且说这章仇兼琼见到许老翁还不罢休,因为这事情已惊动玄宗皇帝,逼着许老翁去见玄宗。许老翁真的去了长安,玄宗对这天衣之事好奇心大发,问这问那,又问上元夫人的衣服怎么送还上界。按许老翁指点,将衣裳供于一处清净之所,等上面派人来取。却终不见人—“但有旋风卷衣入云”,而那许老翁也不见了踪影。
  另一个版本出自《玄怪录》,满纸杀气、戾气,要残酷得多。赤裸裸便是两个男人为抢夺一个美人大动干戈,最后倒霉的却是那弱女子。这个版本中,这人间的绝色女子连个姓氏都没有,只说是崔姓士人之妻,跟着到巴蜀之地做县尉的丈夫来到成都,不料丈夫到任就死了。章仇兼琼见崔妻孤苦无靠,也贪其色,将她安置在青城山下一间别墅里,其实是想找机会日后纳她为妾。为了把寡妇弄到手,也是搞轰趴,以夫人名义举办宴会,将方圆五百里有头有脸的女士都请来。不料,这当儿崔妻的族舅卢生捷足先登,已纳之为妾。又让她托病不出。章仇公闻讯大怒,派兵包围了卢生的房子。
  这卢生正吃着饭,见墙外都是大兵,亦竟谈笑自若,毫不在意。吃完饭,卢生告诉夫人,看来章仇大人的宴会不能不去了。他马上出去置办衣服,骑驴出门,徐徐而去。不一会儿,快递小哥捧着衣箱来了,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绯罗縠绢素”,似乎不过是日常素色衣服,却非人间所有。
  她去了节度使府上。“及尉妻入,光彩绕身,美色傍射,不可正视。坐者皆摄气,不觉起拜。”可是宴会毕,回去三天后,美人就死了。
  原来那卢生也是掌管衣库的仙人,其主人是太元夫人(不知是否乃上元夫人之讹称,此处且当是同一仙女)。猜想此版本中天上衣库官偷天衣的心机,似乎并不纯粹是为了美,或许是想以天衣那高不可攀之美,慑退节度使这凡间浊物的“色心”吧?天地之间两个好色男人的较量,只是可怜这无辜美人,误了卿卿性命。这无名氏的遭遇,远比莫泊桑《项链》里边小公务员之妻玛蒂尔德的命运更惊心动魄。
  她只是不知情地穿了不属于自己的衣服而已,无意间冒渎了太元夫人,死后就被打入无间狱,即那印度语中的“阿鼻地狱”,地狱最下层。按理说,要在人间作了极重恶业,犯了罪不可赦的“杀、盗、淫、妄”,才有此下场。可见神仙并无慈悲心。批评汉武帝刘彻有“五宗罪”的尊贵的上元夫人,自己不也是另一个女暴君吗?这些女神仙之狠,相比《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冷血,似过之而无不及。正应了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冷酷仙境”的悲凉意境,这天衣引发的血案,直令人胆战心惊了。
  两个版本,一缥缈一凶险,你喜欢哪一个呢?窃以为《仙传拾遗》版本中的故事,说的是人性的弱点,所谓天衣是无缝的,而人性之中自有种种盲区,却也不失为真实的血肉之躯。而第二个版本,却是直抵人性(神性)之凶残,人间的压迫尚且不说,还有神仙来加害。
  节度使章仇兼琼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在上边的故事中给人的印象是不但好色且还有心计,在维护等级秩序时又显得十分冷酷—在他看来,凡人享用天衣就是僭越。此公在唐朝历史上也算个狠角色,既是能臣、权臣,又是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他虽然有不少政绩,却因举荐后来引起“安史之乱”的奸臣杨国忠,被认为有污点,新旧《唐书》都未予立传。
  据《元和姓纂》,章仇一姓为齐国公族姜氏之后。《全唐文》韦述所撰《赠东平郡太守章仇府君神道之碑》记载:秦汉之际,有雍王章邯,为汉所并,子孙避居仇山,因号章仇氏,成为草原民族。在北魏时,章仇馥率族人始归中原,仕至宁南大将军,徐兖青齐相五州刺史。所以章仇兼琼身上有种混合着生猛血性的草原贵族气质。至于杨国忠(原名杨钊,玄宗赐名国忠),早年是个混子,却生得仪表堂堂,其生性流浮,为人狡诈又聪明。他的发迹也有点像《水浒传》中赵佶身边的高俅。杨国忠曾穷困潦倒,混迹市井里巷,后来在章仇手下做幕僚,颇有急智,能举一反三,做事妥帖,颇得章仇兼琼的赏识。到了长安,又借着同族堂妹杨贵妃的势力,在官场上一路蹿升,李林甫死后成了宰相。章仇兼琼跟他几乎就是把兄弟,他们合成一股政治力量,互相借力,权倾一时。
  《太平广记》之神仙卷另有一则《章仇兼琼》,专讲他好道求仙的故事。说章仇在西川时,常令左右搜访道士术士。发现有头戴纱帽手持藜杖四人,常到一处可赊账的铺子饮酒,他们酒量很大,每每“皆至数斗”,谈笑之时总是说到御医孙思邈。章仇听得手下报告,就怀疑他们是神仙。有一次,章仇兼琼只带几个随从,微服探访,等他上前礼拜,那四人“相顧徐起,唯柴烬四枚,在于坐前”,刚一起身就不见了。因为玄宗热衷道教神仙,章仇便据此奏报。玄宗找来孙思邈,才知那四人确是仙人,乃太白酒星。他们“每游人间,处处皆至,尤乐蜀中”。仙人时常来往蜀中,章仇却也没能跟他们搭上关系。他跟玄宗都有求仙问道的嗜好,除了杨国忠,这也是他跟皇帝拉近关系的门径。
  不过,章仇在四川民间却是个口碑不错的人物。譬如,著名的乐山大佛修建时曾数度停工,章仇拿出自己的官俸作为工程款。他的另一项功绩,是在四川兴修水利,整治了都江堰。不过,在前述天上之衣的故事背后,想来也有人间霓裳羽衣的故事。章仇兼琼多年在四川为官,为了跟杨贵妃及杨氏一族套近乎以便亲近唐玄宗,也往长安进贡了许多的蜀锦蜀绣,杨贵妃姐妹们身上的锦绣衣裳,其中或许就有用章仇贡奉的蜀锦做的。而这些进贡的华丽蜀锦,迤逦地流向长安后宫,化作了唐玄宗帏帐边香软的枕头风。   回头再说上元夫人或太元夫人。章仇兼琼再有威权,也不能把女仙的衣库官给办了。仙人犯了错,还可以下凡到偏远小国,当一国之君,节度使大人奈何不得这种情敌。而错穿衣的无名氏就惨了,涉及天国的案子章仇管不了,我们也猜不透章仇公在惊闻美人暴死还要下无间狱的下场后,内心是否会有一丝怜惜,就像我们猜不透《色·戒》中王佳芝死后易先生的心思一样。
  上元夫人是谁?西王母之女,天真皇之母,任上元之官,统领十方玉女名录。热衷神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过一首《上元夫人》的游仙诗—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
  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太白诗仙浪漫情怀大发,想象中的上元夫人不啻天上的婵娟。《太平广记》有《汉武帝》一则(出《汉武内传》),上元夫人與王母娘娘一先一后出场。七夕夜,先是王母娘娘驾临汉武帝宫殿,王母又唤来已有四千多年没见的女儿上元夫人,一起会见求道心切的汉武帝。上元夫人出行排场极为铺张,行头亦极为讲究—
  俄而夫人至,亦闻云中箫鼓之声。既至,从官文武千余人,并是女子,年皆十八九许。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目,真灵官也。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精耀,灵眸绝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这女仙真是厉害角色,一见汉武帝就大发雌威,严厉指出汉武帝犯有“五宗罪”:性暴、性淫、性奢、性酷、性贼,说得汉武帝无地自容。在这则故事中,相比上元夫人,王母对武帝倒显得有几分慈爱之心。王母说上元夫人说武帝之过说得太急切,怕吓着了武帝,而上元夫人依然言辞铿锵。在对待汉武帝能否成仙的问题上,母女俩还争执了一番。看在西王母有些喜爱汉武帝的分上,上元夫人才算让了步。在规劝汉武帝如何才能成仙得道这件事上,王母和上元夫人,可谓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将顽劣的汉武帝教导一番后,上元夫人随王母离去,千乘万骑,升空而去。
  梅兰芳饰演上元夫人的京剧《上元夫人》,就是根据这则汉武帝故事,又加上清人《钩弋宫传奇》若干情节衍化而来。这出戏最早是秦腔,梅兰芳在秦腔基础上把它改编成一出古装新戏。梅兰芳演的上元夫人倒不那么咄咄逼人了,而是在汉武帝面前当筵歌舞,回归为曼妙仙女,这或许也是诗人李白心目中的上元夫人,也符合人们对仙女的想象。上世纪二十年代,正值最美年华的梅兰芳扮相美艳脱俗,上元夫人手持拂尘翩然起舞,令观者倾倒,现在依然可以从同名京剧老电影中一睹梅之风华。但这个上元夫人美则美矣,和梅兰芳另一出新编京剧《天女散花》中的仙女一样,依然是没有心的,一个空洞的仙女。
  忽然觉得,这上元夫人,有点像则天皇帝美丽任性的女儿太平公主,抑或《红楼梦》中贾元春与王熙凤的合体,美貌而兼威仪,伶俐又有胆识。天上的社会中,女仙的权势不可小觑,但上元夫人这么有权有势的尊贵女性,对人间的姐妹竟没有丝毫慈悲和怜悯之心,想来是令人失望。
  人间的美人儿,在这等高不可攀的贵妇心目中,只是可耻讨厌的冒犯者。“你个小贱人,怎么配穿我的衣裳!”且慢,如果仅仅责怪天上的女仙是那种小心眼儿的毒妇,可能就错了。
  上元夫人或太元夫人的华服需要衣库官来打理,自己都记不得有多少件套,真在乎丢了一套?可是,无论天界和凡界,古人的衣服不仅仅是遮体之物,更是体现等级、秩序以及一整套礼制的实物准则。譬如,日常与祭祀、节庆的衣裳,从面料、花纹图案到颜色,都有严格讲究。什么官阶的人着什么服色,每一品秩的文官武官都有自己规格的服饰,绝对不能乱穿。自周朝开始,作为礼制的一部分,从王公贵族到士卿百官,已经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服饰制度,当时的礼服已是名目繁多。而衣服色彩也按尊卑设了等级。黄色成为帝王专属,是从唐高宗时代开始的。也是从隋唐时代开始,“品色衣”制度正式确立起来,大抵以紫、绯、绿、青四色以定官位之高卑,也是始于隋唐。不能穿紫色的人穿了紫色,该穿绿者服了绯衣,都是对权力与制度的严重冒渎,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男人如此,女人从皇帝的后宫,到朝廷命妇,至民间女子,依据所在家族、夫君的等级品秩,也有相应的女服等级。
  在权力、阶级、秩序面前,服饰的审美问题自然退居其次,体面与合适才是最大的问题。想看看唐朝贵族妇女穿衣打扮是什么样,或许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个参考。
  穿了太元夫人衣服的人间无名氏三天后就死了,且被打入无间狱,正是文学对于这一逐渐规范的“品色衣”制度的现实写照吧。这天上的秩序,所谓的天条,不过是人间的镜像与倒影。
  《太平广记》女仙卷有《程伟妻》一则,讲到另外一个女仙的“更衣记”,可与前述穿错衣的故事互为观照。汉朝期门郎程伟的妻子,是个得道之人。其夫君要随皇帝出行,为没有合适的出门衣服而发愁,程妻宽慰说:“止阙(缺)衣耳,何愁之甚耶?”说话间,两匹双丝细绢就从天而降。用来自上天的双丝细绢做成的衣服,不知应该算作天衣还是人间之物,这种跨界的思路显然比较有趣。衣服肯定是按照她老公的官阶制作,文中没有说她老公穿着面料来自上界的衣服是否招惹了麻烦,应该是没有问题。程伟妻是由凡人修成仙女的,擅长黄白之术,丈夫想跟她学,她却觉得丈夫的骨相不对,不配得到炼金术,硬是不肯教他。丈夫逼得紧了,她便“蹶然而死,尸解而去”,干脆跑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古人那些怪力乱神的想象中,有这样一路另类女权主义,也是一绝。
其他文献
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设计适度的疑难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
在教学中,要尽快叫出学生的名字。对刚入学的新生,尤其要尽快熟悉、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自豪感。每个
期刊
1987年我队赣中基础工程公司在萍乡市施工嵌岩灌注桩42根,孔径为Φ1200mm 的13根,Φ1500mm 的29根,其中有15个扩底桩,底径为Φ2500mm(图1)。桩深平均6.20m,共计347.59m,钻入
李岚清近日指出,全面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着重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并将其与普及科学知识统一起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科学精神在全社会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分数及其有关概念(分数单位、既约分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繁分数等),理解并掌握分数的两种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 (2)明
1984年以来,我区国有企业实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放权”是允许企业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让利”则是将企业的部分盈余让企业成员占有。用经济学术语讲,这就是
福州某厂,是国家“七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全套设备和设计由日本三菱联合集团承担。首期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1259根,桩径φ600mm,桩下部端面要求平底。嵌入基岩600mm,厂区
想像力是好东西。我们常常感叹缺的是这东西,毕生孜孜以求的也是这东西。因为有了想像,才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因为有了想像.人们才懂得了利用天然的火把生食煮成熟食,
前阵子和多年前的同事闲聊,我突然问:“君还在公司吗?”他回答我:“还在啊,我待会找他的电话给你。”不多时,他发来11个数字,我迫不及待地拔通电话,只“喂”了一下,君就在电话那头嚷开了:“小希!这些年你躲哪去啦?我找你好久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咱们就散了呢!”  九年未见,只一个“喂”字,他就听出了我的声音,这让我很是感动。回想和小君一起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以及小君曾给过的无私的帮助,我的心顿时温暖成
在授完第一册第三单元以后,我们按教材的要求与部分学生在十一月三十日星期天登上我校最高点做了一个综合性的作业。这天天气晴朗,同学们早晨六点来到了预定的地点,挂起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