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效果及防范再次手术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和防范再次手术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分期结肠切除吻合术,观察组实施Ⅰ期切除吻合术,比较两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肠梗阻治疗效果、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再次手术率。

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34±0.86)d、引流管拔除时间(4.36±1.52)d、自主下床活动时间(3.81±1.17)d、住院时间(12.05±2.73)d,与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3.29±1.05)d、引流管拔除时间(6.17±1.84)d、自主下床活动时间(5.24±1.43)d、住院时间(15.76±3.69)d相比,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7、3.637、3.712、3.876,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指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手术前、手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70%、4.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治疗中,采取Ⅰ期切除吻合手术可达到与分期手术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解除肠梗阻、清扫淋巴结、抑制炎性反应、安全性可靠,不会增加再次手术风险,且相比于分期手术,Ⅰ期切除吻合术在加快术后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常规喉显微手术与不同功率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5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A、B、C、D、E组,每组116例。A组采用常规喉显微手术,B、C、D、E组均采用CO2激光治疗,输出功率依次为2 W、3 W、4 W、5 W。对所有入选对象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
目的比较西门子64排CT与1.5T MRI检查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价值。方法选取吕梁市人民医院于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并且术前均采取MRI和CT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临床诊断的黄金标准,分析MRI和CT两种检查方案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病理检查的分期检出率和起源部位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