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jh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基础数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具有初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只是暂时的,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困难时,他们很快地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得让学生先喜欢上数学老师。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得出结论的过程。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素质教育推行和新课改中,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果师生关系不协调,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没有师生的共同参与,就不存在良好的课堂气氛,更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了。所以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
   二、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现成的数学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到解题,学生就是解书本上现成的问题。对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讨论思考。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时刻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数学思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可以从“跳水运动员转体两周半”和时钟的时针、分针的转动引入,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规划能力和约束能力,否则自主学习是不可能进行的。一个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的学生不可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更不具备长足发展的趋势。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做到乐学,解决厌学或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一点是主动学习的基本保障。让学生体验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自主学习是人的一种潜能,课堂上要有足够的信心,课后更要有适当的补充。例如:教师可以鼓励班级中的数学尖子生带动班内一些自觉性较强的同学组成数学兴趣小组,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注意问题的设计——开放式问题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它与传统封闭型题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思维差异。特别是对学习上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关照、帮助、鼓励和表扬,要鼓励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疏导学生克服惧怕学习数学的心理,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解题时遇到的困难要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独立订正,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注重评价与反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地矫正。只有恰当时间和恰当强度的反馈信息才能保证最佳的反馈结果。学生要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对《立体几何初步》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课余时间折叠和画立体图形的情况,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书面测试、作业情况,等等。
   总之,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教师只有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学位
从高中生写作现状来看,由于生活内容的相对单一,生活积累较为贫乏,使得模式化作文、套路式作文、应式化作文泛滥的现象,表现出千人一面、流于空洞、缺乏观点、思维僵化的特点,缺少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思考和深刻认知。  对此,叶圣陶先生开的药方很简单,“写作基于阅读”[1],在建构主义看来,作者在建构自己的意义时,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其他作者的文本——实际上是参考他人的文本,当作者这样做的时候,阅读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