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温度比较分析及讨论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MSM人群艾滋病患者和健康自愿者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的红外温度,总结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敏感经穴,论证背俞穴反映病症的科学性,为艾滋病的穴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感染HIV病毒的MSM人群AIDS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背部红外热成像数据.选取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红外温度为研究数据,通过对不同健康状态下患者红外热成像数据进行背俞穴穴位定点红外特征进行比较,对比背俞穴红外特异性与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异性表现的内在相关性,探讨艾滋病患者背俞穴反映其病症的相关特征.结果:①全部40个测温点中,双侧L3~S2之间的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6个测温点红外温度表现为疾病组>对照组,其他测温点均为疾病组<对照组;②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测温点共18个:双侧心俞、督俞、肝俞、中膂俞、白环俞和右侧的风门、厥阴俞、膈俞,疾病组<对照组,P<0.05;双侧大肠俞、关元俞,右侧小肠俞,疾病组>对照组,P<0.05;③脏腑背俞穴:疾病组厥阴俞R、心俞、肝俞温度降低,大肠俞、小肠俞R温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背俞穴中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中膂俞、白环俞红外温度呈现出规律的差异性表现,说明红外温度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男性HIV感染者病情的客观指标,体现了经络腧穴反映病症的科学性;②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背俞穴红外温度的差异,对HIV患者进行穴位非侵入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桥本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病因未明,与患者自身遗传与免疫因素相关的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中医“瘿病”范畴.文章介绍了健脾化痰、理气化瘀法治疗桥本
消乳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李淑闽老师自拟方,由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而成.李淑闽老师坐诊生长发育专科门诊20余年来,其自拟的消乳方治疗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沈宗国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对角及角药的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于不寐病、咳嗽病、眩晕病、头痛病的治疗,更有鲜明的用药特点;在一些疑难杂症上的用药也独具匠
叶松教授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作者仔细探究其临证经验,总结从肝脾论治此病的方法,认为肝脾不调主要包括“木不疏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三大类
阮诗玮教授于临证中倡导“六看”理论,独具匠心,遣方用药,辨证选方,尤善运用王氏及李氏清暑益气汤,于间各有心得及经验.乃暑热气阴两伤者,施以王氏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