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需求对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至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方法,考察了医疗需求对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人均诊疗人次数、人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老年人口抚养比都对于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存在正向显著关系,但人均GDP对于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医疗需求;健康保险;固定效应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各方面利好政策出台。2014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同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商业健康保险做出顶层设计。12月,中国保监会召开学习贯彻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若干意见动员会,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再次注入新的动力。12月18日,上海自贸区首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太保安联正式开业。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推动作用。
  二、理论分析
  探讨医疗需求对健康险需求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主观医疗保健投入。主要体现我国居民主观上对于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主观重视程度越高,对于医疗保健投入越大,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越多。
  第二,客观医疗保健投入。主要从诊疗人数等客观指标中得以体现,可以反映出我国居民的实际的医疗需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第三,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健康险的需求。比如老龄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外部环境影响医疗需求,进而影响健康险需求。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为了更加科学地考察医疗需求对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选取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除外)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本文中时间序列长度T较小而截面单位N较大时,仅以样本自身效应为条件进行推论,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故本文采用固定模型,且根据分析选择混合估计。因此,建立模型如下: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前面选择的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元)的自然对数(yit),等于各省市的健康保险保费收入除以各省的常住人口,单位为元/人,再取自然对数。
  2、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元)的自然对数、人均诊疗人次数(次)、人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元)的自然对数、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均GDP(元)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根据数据实际的收集情况,最终将样本期确定为2008年~2012年。历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保险年鉴》。诊疗人次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老年人口抚养比、GDP、人口数的数据皆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四)研究结果
  由于本文中横截面数据要比时间序列数据多,所以直接采用Eviews中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为确保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对于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选择分析,先对于数据进行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值接近于0,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接下来,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利用Eviews进行分析后发现,时点固定效应模型最适合本文模型。结果如下: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自然对数的Prob.值为0.0000,人均诊疗人次数的Prob.值0.0006,人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自然对数的Prob.值为0.0097,老年人口抚养比的Prob.值为0.0247,人均GDP的自然对数的Prob.值为0.0.4113,调整后的R2为0.743548,Prob.(F-statistic)数值为0.000000,D-W检验为0.318240。
  以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除人均GDP对于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关系不显著外,其他因素都对于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该模型自变量的变动,可以解释74.35%的因变量的变动。F检验接近于0,表示该模型可以被接受。而D-W检验显示该模型可能存在正序列相关。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各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
  1、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居民每年投放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一部分可能包括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并且反映出其对于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以及需求程度,健康保险可满足他们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故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2、诊疗人次数的影响。诊疗人次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居民的身体状况,即居民的客观健康指标,一般来讲,诊疗人次数多的人,其对于健保险的需求量也较大,故两者正相关。
  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两者正相关。这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关系。属于社会保险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属于商业保险的健康保险有一个促进作用,因此在这方面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似乎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生关系。
  4、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影响。老年人对健康保险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老年人口的增加将会增加健康保险保费的收入。老龄化的加剧对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GDP的影响。GDP对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似乎与实际情况并不是很相符。可能需要其他经济指标,如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四、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人均诊疗人次数、人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老年人口抚养比都对于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存在正向显著关系,但是人均GDP对于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关系不显著。
  基于本文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教育,强化居民主观医疗保健意识,引导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2、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和医院设施,做到切实方便居民;3、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对于商业健康保险具有良好促进作用;4、老龄化的加剧对于新时期商业健康保险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注解:
  ① 这里的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仅统计了寿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包括个人险和团体险。
  参考文献:
  [1]张冲.中国人口结构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J].保险研究,2013年,第4期.
  [2]徐美芳.中国健康保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以2006年上海保险市场为例[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5月.
  [3]王璐.我国健康保险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9年1月.
  [4]刘芳芳,王秀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第9期:38-44页.
  [5]朱铭来,尚颖.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年,第11期:58-65页.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迎来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要求建立“政事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多元约束、科学管理”的现代
中国的经济体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面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要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改革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经济管理体
本文在传统电价机制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成本和社会效益两个因素,提出绿色电价计价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同能源绿色电价的竞争优劣。结果表明,绿
从复旦图书馆卸任的馆长葛剑雄,近年来“散书童子”般将他在三地的藏书陆续捐出。电子阅读时代,让他对藏书和阅读都有了新的认识。初中时,葛剑雄第一次走进上海图书馆。夏日
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和加入,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地区合作的新阶段.
民事诉讼程序大致可分为开庭审理程序和准备程序。基于现代诉讼的要求,法官应当主要是通过公开、正式的开庭审理获得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件当事人孰胜孰负
王均伟:党和人民奋斗史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高度总结和概括了我们党的历史贡献,其中有一段话尤其值得注意。他指出:“95年来,
遵义会议正式开会的时间只有3天,主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和确定红军之后的行动方针。其主要成就有三:其一,会议全面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之后军事指挥的得失
从人工成本管理理念与策略入手,建立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模型,分析人工成本状况并预测其变动趋势,采取分级预警、调控的措施,实现企业人工成本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