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9.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曲棍球运动作为奥运会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光辉的项目之一,近些年逐渐受到我国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发展状况的影响,从对我国曲棍球训练学角度、比赛水平、训练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试图从根本原因抓起,来尽可能的总结影响我国曲棍球水平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来更好地抓住曲棍球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把握住曲棍球训练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来探求出适合我国曲棍球训练的一套方法,希望这对于提高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促使我国曲棍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曲棍球 曲棍球水平 奥运会运动
一、引言
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近40年,从零基础到现在女子曲棍球取得亚洲及世界较高水平,男子曲棍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不管是在训练强度上还是在方法指导上,付出的努力不低于世界一流强队,然而在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项目上,和对手相比,总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水平。
下面通过分析曲棍球运动规律、训练理念,以及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来入手,从多角度入手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对我国曲棍球在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按照严格、客观的规律加以分析,以此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我国曲棍球技术环境问题分析
周边相关群体对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影响的氛围都可称为技术环境,它主要由教练员状况、运动员状况、科技支持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构成。
(一)教练员技术影响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训练体制的影响,曲棍球运动普及度不高,这就致使专业队教练员选拔途径单一,基本上皆为运动员出身。他们运动技术水平高,但接受的知識结构较单一,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偏低,很难对国外先进训练理论进行很好的学习。尽管现今有高学历加入,但我国曲棍球教练员从总体上文化层次较低。
(二)运动员技术影响
一名合格的曲棍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稳定、熟练、运用自如的技战术能力及相当的比赛经验。由于我国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竞赛中很少有较高水平技能表现的体验,相互间难以提供学习、借鉴的条件,因而在技、战术方面表现出运动员普遍缺乏大赛经验,跟不上现代曲棍球的发展趋势。
(三)科研理论研究及国际技术交流
实践证明,较好的技术环境对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未形成在全国儿童、少年、青年及专业队里构建起大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这导致运动员在技术的理解与体验,技战术的创新与指导上都无法得到较好的指导,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发展趋势。当今体育社会,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曲棍球各级队伍由于资金、结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科研成果对技术环境的影响较小,国际技术交流也应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影响受到限制。
至今,我国很少有相关曲棍球训练方面的专业论著和研究论文。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局限,科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即使有先进训练理念引入也难以专业有效地融入训练中来。
三、我国曲棍球运动中亟待解决的基础训练问题
(一)项目普及率低及运动员选材途径单一
我国曲棍球运动的基础较为薄弱。至今,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不足千人,在编的教练员不足50人,能经常参加裁判工作的裁判员不足40人,普及程度相对极低。最终导致了很少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曲棍球训练。我国曲棍球训练的起始年龄大部分的初训年龄在13岁左右,受训人数较少体现出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先天落差。
(二)薄弱的基础训练水平
我国的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基本技术粗糙,技能水平低,个人攻击能力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不注意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个人攻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对此,教练员的认识和体会也如此。再者,很多教练员们对对抗类项目运动规律和训练理念没有清楚的认识,训练很多都偏离实战。对于像曲棍球这样一种集体球类项目致胜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自主性、攻击性、创造性等个人基本技术的训练。
四、我国曲棍球运动中亟待解决的项目规律及先进理念问题
曲棍球运动具有其它项目不同的训练理念和项目特征,特别是在体能和技巧、个人和集体、对抗与技能、教练员和运动员等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曲棍球运动中体能和技巧的规律及理念
曲棍球运动是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混合性运动项目。需要长期握杆跑动,挥杆击球,这些都对运动员上、下肢的力量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全面、良好的机能水平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二)曲棍球运动中个人和集体的规律及理念
整体观念对球队取胜至关重要,个人行动要服从全队的需要,把个人融为集体之中,团队精神是球队的生命,需要在训练中运动员自己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来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
(三)曲棍球运动中教练员与运动员间规律及理念
实践证明,训练内容通过运动员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才能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的、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我国一些对抗性球类项目中,教练员过于控制训练模式,使得运动员失去克服自己的不足的主管能力,进而抹杀了自己的优势。
五、总结
创新理念,寻求突破。只有通过科学的了解我国当前曲棍球运动发展的问题,才能构建出适合我国曲棍球运动强大发展所需的新型训练方法与手段,让运动员在适合自身的技能训练环境下切实得到提高,进而整体上提高我国训练环境,来解决当前制约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提高的核心问题,以此保证我国曲棍球运动立足国际之巅。
参考文献:
[1] 宋岩.对制约我国曲棍球水平提高的训练问题探讨[J].神州.2013.
[2] 于淑珍.我国曲棍球发展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3] 程冬美,于少华,鄢长安,谢艺田.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06).
摘 要 曲棍球运动作为奥运会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光辉的项目之一,近些年逐渐受到我国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发展状况的影响,从对我国曲棍球训练学角度、比赛水平、训练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试图从根本原因抓起,来尽可能的总结影响我国曲棍球水平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来更好地抓住曲棍球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把握住曲棍球训练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来探求出适合我国曲棍球训练的一套方法,希望这对于提高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促使我国曲棍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曲棍球 曲棍球水平 奥运会运动
一、引言
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近40年,从零基础到现在女子曲棍球取得亚洲及世界较高水平,男子曲棍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不管是在训练强度上还是在方法指导上,付出的努力不低于世界一流强队,然而在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项目上,和对手相比,总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水平。
下面通过分析曲棍球运动规律、训练理念,以及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来入手,从多角度入手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对我国曲棍球在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按照严格、客观的规律加以分析,以此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我国曲棍球技术环境问题分析
周边相关群体对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影响的氛围都可称为技术环境,它主要由教练员状况、运动员状况、科技支持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构成。
(一)教练员技术影响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训练体制的影响,曲棍球运动普及度不高,这就致使专业队教练员选拔途径单一,基本上皆为运动员出身。他们运动技术水平高,但接受的知識结构较单一,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偏低,很难对国外先进训练理论进行很好的学习。尽管现今有高学历加入,但我国曲棍球教练员从总体上文化层次较低。
(二)运动员技术影响
一名合格的曲棍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稳定、熟练、运用自如的技战术能力及相当的比赛经验。由于我国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竞赛中很少有较高水平技能表现的体验,相互间难以提供学习、借鉴的条件,因而在技、战术方面表现出运动员普遍缺乏大赛经验,跟不上现代曲棍球的发展趋势。
(三)科研理论研究及国际技术交流
实践证明,较好的技术环境对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未形成在全国儿童、少年、青年及专业队里构建起大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这导致运动员在技术的理解与体验,技战术的创新与指导上都无法得到较好的指导,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发展趋势。当今体育社会,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曲棍球各级队伍由于资金、结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科研成果对技术环境的影响较小,国际技术交流也应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影响受到限制。
至今,我国很少有相关曲棍球训练方面的专业论著和研究论文。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局限,科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即使有先进训练理念引入也难以专业有效地融入训练中来。
三、我国曲棍球运动中亟待解决的基础训练问题
(一)项目普及率低及运动员选材途径单一
我国曲棍球运动的基础较为薄弱。至今,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不足千人,在编的教练员不足50人,能经常参加裁判工作的裁判员不足40人,普及程度相对极低。最终导致了很少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曲棍球训练。我国曲棍球训练的起始年龄大部分的初训年龄在13岁左右,受训人数较少体现出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先天落差。
(二)薄弱的基础训练水平
我国的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基本技术粗糙,技能水平低,个人攻击能力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不注意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个人攻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对此,教练员的认识和体会也如此。再者,很多教练员们对对抗类项目运动规律和训练理念没有清楚的认识,训练很多都偏离实战。对于像曲棍球这样一种集体球类项目致胜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自主性、攻击性、创造性等个人基本技术的训练。
四、我国曲棍球运动中亟待解决的项目规律及先进理念问题
曲棍球运动具有其它项目不同的训练理念和项目特征,特别是在体能和技巧、个人和集体、对抗与技能、教练员和运动员等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曲棍球运动中体能和技巧的规律及理念
曲棍球运动是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混合性运动项目。需要长期握杆跑动,挥杆击球,这些都对运动员上、下肢的力量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全面、良好的机能水平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二)曲棍球运动中个人和集体的规律及理念
整体观念对球队取胜至关重要,个人行动要服从全队的需要,把个人融为集体之中,团队精神是球队的生命,需要在训练中运动员自己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来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
(三)曲棍球运动中教练员与运动员间规律及理念
实践证明,训练内容通过运动员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才能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的、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我国一些对抗性球类项目中,教练员过于控制训练模式,使得运动员失去克服自己的不足的主管能力,进而抹杀了自己的优势。
五、总结
创新理念,寻求突破。只有通过科学的了解我国当前曲棍球运动发展的问题,才能构建出适合我国曲棍球运动强大发展所需的新型训练方法与手段,让运动员在适合自身的技能训练环境下切实得到提高,进而整体上提高我国训练环境,来解决当前制约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提高的核心问题,以此保证我国曲棍球运动立足国际之巅。
参考文献:
[1] 宋岩.对制约我国曲棍球水平提高的训练问题探讨[J].神州.2013.
[2] 于淑珍.我国曲棍球发展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3] 程冬美,于少华,鄢长安,谢艺田.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