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Trombe墙诱导气流流动的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对高层建筑下Trombe墙通道内的浮力诱导气流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带有Trombe墙的二层建筑通道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对24层建筑通道内的浮力诱导气流的流动状态进行研究优化.结果显示:在烟囱通道内设置三角形导流肋可改善气流流动状况,连通式通道通风效果明显优于分隔式通道.在连通式通道内,导流肋尺寸占通道宽度3/4时通风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以某个实际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电站(下文简称为“双面组件光伏电站”)为例,本文对比了不同容配比下双面组件光伏电站中逆变器的实际过载损失和模拟过载损失,结果发现:逆变器的模拟过载损失比其实际过载损失小,这会导致通过模拟光伏电站发电量得到的光伏电站最优容配比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曲线拟合和数据映射法,利用不同容配比下双面组件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损失数据校正模拟得到的发电量损失数据,并由此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双面组件光伏电站发电量推算值,最终通过校正后的发电量推算值获得与实际情况相符
针对光伏组件采用固定倾角安装方式时其光电转换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的情况,光伏电站多采用加装光伏组件自动跟踪装置的方式进行光伏组件倾角的调节,但目前这类自动跟踪装置多由单轴或双轴电机驱动,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且存在安装和调节不方便、成本较高、推广性差等缺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热力学混合驱动的光伏组件自动跟踪装置,该装置利用空气热力学原理,以光、气、热作为混合动力源,可实现太阳辐射强度高时的驱动零电能消耗.该装置采用双光感传感器模块设计,以适应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自动跟踪,且具有抵抗侧面光
本文以一座建设于沿海地区并遭受了台风灾害的地面光伏电站为例,利用电致发光(EL)检测和I-V特性测量等方式,考察了在遭受台风灾害后该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并且为了满足灾后定损评估的需求,本文采用t检验方法对测试数据及结果进行了更深入地统计和分析,以评价不同受灾程度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衰减程度.结果表明:因台风造成的光伏组件隐裂可能不会立即导致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衰减,而海水浸泡则会在短时间内加速光伏组件的老化.由此可知,对遭受类似灾害侵袭的光伏电站进行灾后定损评估时,应更加关注光伏组件的浸水问
以提高热源利用率,提升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做功能力为目标,该文构建一种ORC的新构型——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ORFC)和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EORFC).新构型循环相当于在ORC基础上,增加闪蒸循环,构成ORC+闪蒸循环的叠加循环.新构型中,通过增加(或调节)工质流量,以调节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窄点(位置),从而提高从热源的吸热量并提高循环的输出功.结果表明:新构型循环的优化工况得到延伸,循环性能得到提高;ORFC和EORFC优化工况下的净输出功比ORC分别提高16.13%和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