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新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及毛泽东新文化思想的四个理论渊源 :对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总结 ;对新文化运动“中西牵合、新旧杂糅”思想的承继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西文化进行辩证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ur theoretical origins of Mao Zedong’s new cultural thought: the summary of the Sino-Western cultural debate in modern time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hought of “Chinese-Western blending, new and old blending” i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based on the Marxist theory;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revolution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夕 ,围绕着怎样写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等重大问题 ,邓小平就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
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的丰裕是明确限定目的性的相对丰裕,而不是排斥任何形式资源稀缺性的绝对丰裕。西方经济学家从稀缺性出发对马克思的批评是无的放矢。马克思认为物质生
江泽民同志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断,含义深远。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阶级政党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在新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传统哲学理论从人和社会关系视角认为它是人的社会性 ,而近年来人们从人和自然关系视角认为它是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文章认为 ,关于人的本质的两维视角和
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道德的关系 ,并把它运用于社会主义实际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In
邓小平理论在20世纪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对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与失败的借鉴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为
目的为探索血吸虫病疫苗的新路径,对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鉴定。方法分析本室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获得的一cDNA片段(Sj338/24)的开读框序列,在其
本文从历史背景、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三方面,论述了着重从制度上建党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突出特点。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 ,并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入手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思想,对党的建设历史作出了新的科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