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建筑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其最为常用和重要的结构形式,具备很多的优良性能,如整体性能较好,结构墙体质量比较轻,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结构布局上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1.1施工过程的复杂性
通常的建设都是按照前期准备工作、测量、放样、钢筋框架结构、制作安裝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等步骤开始施工,但施工顺序必须随工作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为后续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脆弱性
所谓的脆弱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养护不规范引起的结构裂缝和诸多外部因素造成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降低及成品结构损坏。这些问题提醒建设者,要合理施工并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确定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混凝土结构和临时承重系统对施工所有荷载进行支撑。该临时支座混凝土支撑结构受力系统将随施工程序及工作面的变化,不断的改变着钢筋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施工过程中剥离的步骤。由于施工程序和工作面的不同,造成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不同,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更换轴承系统的变化。
1.4混凝土容易发生碳化
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浇筑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时间进入混凝土内部就会与内部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的内部产生碳酸钙以及水分,导致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这一现象将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从而产生裂缝,同时还会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减弱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的结构施工技术
2.1结构设计
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前,应该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勘测和评估,从环境特点出发,对结构强度进行明确,以保证建筑施工完成后,能够满足环境的使用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混凝土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如果房屋体积相对较大,对于大体积砼的施工,应该切实做好温度、强度、荷载以及干缩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监测,排除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行控制。
2.2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需要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该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选择,如水泥、集料、外加剂等。这里从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出发,以控制水泥的水化热为重点,对水泥进行选择,确保其水化热较小、强度适中,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应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保证水泥材料具备相应的出场合格证明和质量检测证明。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该对水泥进行相应的检测,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同时确保水泥在强度、抗裂性能、凝固时间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
2.3钢筋搭接施工
在实际施工中,钢筋是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而存在的,在进行搭接施工时,应该切实保证搭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同时尽可能减少钢筋的浪费。钢筋搭接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焊接和搭接两种,从质量和成本方面综合考虑,一般都是选择搭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工作,对搭接长度和搭接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该切实做好钢筋搭接施工的质量控制,将搭接长度和搭接的纵向间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施工质量。
2.4模板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进行模板的搭建和支撑控制,为混凝土的浇筑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对模板工程的设计结构进行专业测试,确保其能够达到一定的刚度和强度,整体结构相对稳定。然后,对使用的模板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模板表面的整洁性和完整性,以满足混凝土施工光洁、平整、无缝的要求。在对模板进行支撑时,应该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确保支架的稳定性,以模板和施工材料所能够产生的荷载为参考,留出一定的富余空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模板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该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工作,如果模板工程中存在不平整或者细缝,应该对其进行调整,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麻点或者漏浆等问题;如果支撑工程不牢固,则可能导致模板松动,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位移,造成混凝土浇筑位置和空间尺寸的偏差,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建筑整体的倒塌。因此,在模板工程施工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确保模板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为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结构最终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浇筑高度、浇筑速度等的控制,对于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汲水现象,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其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同时,要尽可能避免混合料过高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现象,有针对性地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对于房屋建筑而言,混凝土浇筑的对象一般是柱、梁和板等,在浇筑过程中,应该从设计施工要求出发,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养护管理,如浇水养护、覆盖草席保温等措施,避免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裂缝等问题的出现,切实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环境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施工计划,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建筑计划预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房屋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地震活动中出现的结构坍塌、顶层垮陷等问题。在剪力墙的双排配筋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控制拉筋的具体规格,将配筋间距设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陈林之,蒋欢军,吕西林等.修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Park-Ang损伤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
[2]陈士海,魏海霞,张子华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地震响应频谱及幅值变化规律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30(1):213-217.DOI:10.3969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1.1施工过程的复杂性
通常的建设都是按照前期准备工作、测量、放样、钢筋框架结构、制作安裝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等步骤开始施工,但施工顺序必须随工作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为后续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脆弱性
所谓的脆弱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养护不规范引起的结构裂缝和诸多外部因素造成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降低及成品结构损坏。这些问题提醒建设者,要合理施工并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确定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混凝土结构和临时承重系统对施工所有荷载进行支撑。该临时支座混凝土支撑结构受力系统将随施工程序及工作面的变化,不断的改变着钢筋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施工过程中剥离的步骤。由于施工程序和工作面的不同,造成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不同,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更换轴承系统的变化。
1.4混凝土容易发生碳化
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浇筑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时间进入混凝土内部就会与内部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的内部产生碳酸钙以及水分,导致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这一现象将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从而产生裂缝,同时还会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减弱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的结构施工技术
2.1结构设计
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前,应该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勘测和评估,从环境特点出发,对结构强度进行明确,以保证建筑施工完成后,能够满足环境的使用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混凝土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如果房屋体积相对较大,对于大体积砼的施工,应该切实做好温度、强度、荷载以及干缩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监测,排除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行控制。
2.2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需要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该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选择,如水泥、集料、外加剂等。这里从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出发,以控制水泥的水化热为重点,对水泥进行选择,确保其水化热较小、强度适中,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应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保证水泥材料具备相应的出场合格证明和质量检测证明。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该对水泥进行相应的检测,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同时确保水泥在强度、抗裂性能、凝固时间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
2.3钢筋搭接施工
在实际施工中,钢筋是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而存在的,在进行搭接施工时,应该切实保证搭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同时尽可能减少钢筋的浪费。钢筋搭接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焊接和搭接两种,从质量和成本方面综合考虑,一般都是选择搭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工作,对搭接长度和搭接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该切实做好钢筋搭接施工的质量控制,将搭接长度和搭接的纵向间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施工质量。
2.4模板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进行模板的搭建和支撑控制,为混凝土的浇筑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对模板工程的设计结构进行专业测试,确保其能够达到一定的刚度和强度,整体结构相对稳定。然后,对使用的模板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模板表面的整洁性和完整性,以满足混凝土施工光洁、平整、无缝的要求。在对模板进行支撑时,应该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确保支架的稳定性,以模板和施工材料所能够产生的荷载为参考,留出一定的富余空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模板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该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工作,如果模板工程中存在不平整或者细缝,应该对其进行调整,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麻点或者漏浆等问题;如果支撑工程不牢固,则可能导致模板松动,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位移,造成混凝土浇筑位置和空间尺寸的偏差,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建筑整体的倒塌。因此,在模板工程施工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确保模板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为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结构最终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浇筑高度、浇筑速度等的控制,对于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汲水现象,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其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同时,要尽可能避免混合料过高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现象,有针对性地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对于房屋建筑而言,混凝土浇筑的对象一般是柱、梁和板等,在浇筑过程中,应该从设计施工要求出发,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养护管理,如浇水养护、覆盖草席保温等措施,避免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裂缝等问题的出现,切实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环境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施工计划,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建筑计划预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房屋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地震活动中出现的结构坍塌、顶层垮陷等问题。在剪力墙的双排配筋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控制拉筋的具体规格,将配筋间距设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陈林之,蒋欢军,吕西林等.修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Park-Ang损伤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
[2]陈士海,魏海霞,张子华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地震响应频谱及幅值变化规律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30(1):213-217.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