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一点体会认识实践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步入到纵深改革的状态,中职教育教学也需要步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此时就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做好多维度的部署和安排,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际的专业教育达到职业教育诉求。本文选择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为对象,反观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自身在此方面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技巧,希望由此可以达到更好的专业教育教学效益。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96-02
  当前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素养培育也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综合素养的培育系统中就有信息素养培育的一席之地。作为中职计算机教育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属于实践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此时也应该依照新形势下信息素养和技能培育的诉求,做好高效化教育教学。因此作为此课程的专业教师,也需要积极思考如何不断提升此课程的教学质量。
  1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问题反思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希望中职学生在听、摸和看的过程中,确保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在进入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迅速地采取对应的方案,以确保实际计算机系统处于有效的运行状态。但是对于当前很多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教学历程进行分析,发现在此环节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原本的教育教学诉求难以满足。详细来讲述,其集中体现在:其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部分教学与实际就业岗位诉求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比如在中职学校使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中,关于操作系统的知识,多数还是以之前的Window7为系统背景的,但是实际上当前使用的很多计算机系统都是Window10,系统在更新,但是实际教材中的内容还是比较陈旧,Window10系统的优化,使得很多的功能调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如果还是以之前的系统为背景,就可能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岗位诉求出现不吻合,这样就难以进入到理想的专业技能发展格局。除此之外,计算机系统的主板产品、CPU产品、显卡等硬件设备都在升级,此时在讲述设备性能知识或者组装技术的时候,还是依照之前的技术标准或者规范来讲述,显然会出现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其二,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并且整个课堂也展现出缺乏活力的情况。比如在讲述对应组装部件的时候,教师就是机械的使用PPT来呈现,学生对于不同配置或者不同性能电脑的认知难以达到深入的状态,即使在实训的时候也是简单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属于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難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效率自然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三,校企合作的架构不是很稳固,合作优势难以发挥出来,难以实现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部分中职学校也渐渐进入到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订单式培养或者现代学徒制度也开始慢慢融入教育教学中去,但是从实际合作关系稳定性,合作机制构建来看,实际的运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实践岗位处于单一的状态,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与专业不匹配的岗位,这样就难以针对性的实现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育。
  2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价值分析
  上述提及的当前中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很普遍的,也是此版块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点。从微观角度来看,对于此版块的教学优化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其一,可以使得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需要看到的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属于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中学生会更加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系统,什么是硬软件,确保可以为后续更加深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也将引导计算机专业教育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学生实践素质也会不断得到锻炼,无论是组装计算机的能力,还是维修计算机的能力,都可以得到迅速地培养和锻炼;其二,可以使得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得到发展。在对应的工作岗位上,学生可以迅速地依靠自己学习到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知识,进入到计算机系统组装或者维护中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系统,去提升工作效率,这样的技能甚至可以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技能之一,这些都将驱动学生岗位实践素质的发展。
  3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上,由此实现教育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改善。在此方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设定具体的实践任务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中职教育中必须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而专业技能的锻炼需要以实践操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开展的时候,要懂得设定对应的实践任务情境,让学生去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任务中使用自己掌握到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在实践中归结技巧,这样就可以步入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格局中去。比如在计算机维修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就拿出办公室或者家里出现使用故障的电脑,让学生使用自己掌握到的计算机维修知识,去排查对应的问题症结,然后制定对应的维修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去判定电脑故障的现象是什么,有的是不能正常开机,有的是难以进入到系统,有的是在开机的时候出现了风扇不转的情况,有的是开机出现蓝屏的情况,要求学生对于不同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进行罗列,然后一个一个的去进行排查,再者就是在反复尝试和探索中做到准确找到实际的原因,如果是系统的问题,就需要使用U盘去制作启动盘,然后重装系统,如果是硬件主板或者其他部件的问题,就需要去采购对应的主板或者部件,实现更换,以确保可以进入到对应计算机系统。在这样的整个排查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际排查流程,拍摄出对应的维修过程,这样即使在每个环节出现问题,在后续探讨的时候也可以迅速地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更好地做好此方面的实践工作,计算机组装和系统维护的素质也会因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3.2 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施教育教学,打造智慧课堂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信息技术可以将其界定为灵魂所在,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巧妙的使用信息化技术来驱动,由此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确保实际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展现出智能化的特点,这样循序渐进地实现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比如在讲述计算机CPU性能的时候,教师会直接引入英特尔或者AMD发布会的相关视频,将其设定为微课内容,然后将其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前就去进行观看,并且教师还设定了对应的预习任务:比较当前英特尔和AMD两者的差异性,看看哪个的优势比较大?于是在实际课程开展之前,学生就开始对于同一时期两个品牌的CPU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使得此板块的学习进入到更加深度的状态,由此树立正确的组装意识,在后续计算机系统组装的时候也可以迅速地做出选择。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环节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录制自己组装计算机,调试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系统安装的相关视频,以重装计算机系统为例,讲述起来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U盘启动环节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想将机械硬盘的系统迁移到固态硬盘中去,有的想要在保存C盘文件的基础上做好实际的系统重装,这些实际小技巧都需要掌握,教师就会将这些小环节关联的技术步骤录制下来,然后将其传输到对应的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结合这样的诉求,迅速地进行反馈,进入到对应深度学习的状态,由此进入到自主探索的状态,如果还是存在问题,还可以在线上平台与教师进行交互,这样就可以使得实际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展现出智慧型的特点。
  3.3 关注就业岗位的诉求,实现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内容落伍,教育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就需要懂得不断的采取措施拉近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与教育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确保依照就业岗位的诉求,实现校本课程体系的重塑,这样就可以解决此方面的问题。详细来讲述,主要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组建对应的岗位就业能力调查小组,对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标准进行调研,了解实际情况,与对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交互,确保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未来计算机岗位对于计算机组装和调试能力的诉求,在此基础上调整实际的教育教学内容;其二,对于当前教材中存在的落伍内容进行删除,融入一些更加实践性的案例,确保实际的校本化课程体系能够慢慢重塑,继而确保学生在更加理想的教育格局中,实现成长;其三,在实际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邀請对应企业,相关方面专家,实际操作岗位人员,中职教师协同参与进去,构成合力,这样才能够将实际岗位的多种诉求反馈进去,对于校本教材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实际的效能。
  3.4 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层次,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效能难以有效发挥的问题,就需要关注校企合作模式层次的优化,在此方面不断采取措施,由此引导实际校企合作机制更好的发挥效能,使得学生专业技能得以锻炼,由此引导学生专业素养不断发展和进步。详细来讲述,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融入校本教材编写,对应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去接触最为前沿的知识,知道自己应该在此过程中掌握哪些技能,由此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步入到更加理想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格局;其二,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无论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优化方面,乃至是在教学架构设计方面,都可以做到迅速的反馈,合理的融合,确保彼此之间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实际的岗位能力与学生专业素质发展之间能够不断吻合,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的专业技能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其三,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当前中职课程的有效性进行判定,思考其需要改善的节点,可能是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方法,可能是教学思想,但是依靠这样的方式,都可以慢慢进入到理想的合作格局,由此引导实际校企合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得以全面发挥;其四,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还需要确保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点,毕竟企业是以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落脚点的,要懂得在这两者之间做好权衡,这样才能够使得中职教育不至于出现脱轨的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板块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确保实际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诉求保持吻合,确保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能力发展保持吻合,确保教育教学体制与实际教育教学效益保持吻合,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加理想的专业发展格局,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持续发展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汤荣.浅谈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改革实践[J].科学咨询,2020(50):27-28.
  [2] 李艳红.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9(39):58.
  [3] 李春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9(25):55.
  [4] 方海柱.关于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2015(42):239.
  [5] 徐正锦.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策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3):64,66.
  [6] 张婷.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6):174-175.
  [7] 管敬如.虚拟机技术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10):141.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其他文献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低阶,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对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以《机械基础》为例,分析课程特点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高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建强双元师资团队、完善课程目标、重视课程思政,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混合式“金课”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生满意度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以本校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将企业中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及Java应用开发1+X初级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中,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在真实的开发流程与开发环境中,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还能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摘要: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就是要把理论基础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时事政治,转变传统说教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更加灵活地开展课堂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信息安全;思政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在线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先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接着提出基于在线课程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以此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在线课程;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93-03  
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科技时代当中,各类多媒体技术更是已经得到了极其完善的发展优化,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带来的影响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完全可以积极引入这些先进技术手段,通过混合教学模式来将各类基础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并且这种混合式教学改革,还能够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能力相差较大、师资水平存在差异以及教学设备不够完善等问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因此,文章首先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混合教学的基本概述与重要性加以明确;其次,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职计算机
摘要: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影响各个方面,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迫在眉睫。因此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要改革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准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该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掌握改革的理论和思路,同时探讨了改革的正确策略。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  
中医典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及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领域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任务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一些联合抽取方法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体关系联合抽取的效果,采用一种分层二进制标注框架对中医领域的实体关系进行联合抽取,充分结合了预训练语言模型的优势,解决了三元组重叠问题.实验证明,该框架能有效地解决三元组重叠问题,在不同重叠模式下的中医语料数据集上F1值均超过了75%.
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培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环节,顶岗实习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面对顶岗实习过程存在的很多问题,该文选择基于互联网+背景展开管理策略分析,利用大数据配合,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研究方式,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管理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和学校,分析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在于确保实习质量,提升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新疆中职教育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明显,实验课程乏味单调等问题,提出了以自主创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方案.该方案以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课外兴趣小组和丰富的实验教学为支撑,以课程实习为落脚点,提高了学生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从课程到自主创业的转化.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再追求单一的规模扩张,而是转向内涵式發展,教育部发力本科建设,致力于“金课”建设。正是由于处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学科专业,然而其课程教学质量并不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该文将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以及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