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意思是说橘在南方又甜又大,引种到北方种植,所结的果实就变成为小而酸涩的枳了。自然条件下我国柑橘栽培的最北界为陕西省的城固县。然而随着温室设施技术的发展,古人的这种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了,设施栽培突破了柑橘的原有栽培区域,既可提早又能延迟果实成熟,还能大幅度提高果实品质。黑龙江省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于2008年5月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引进3~4 年生柑橘树苗近30 个品种680余株,经过5 年多的温室栽培技术的探索,2012~2013年连续2年在哈尔滨地区温室内栽培成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平均单株采收鲜果19.5 kg,单株最高产量达到52.5 kg,每100 mL果汁含糖量最高达9.1 g,果肉细嫩、酸甜可口。采收时间可从9月中下旬持续到翌年3月下旬。现将寒地设施柑橘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立地环境与温室类型
本试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北大荒现代农业园,该地位于北纬45°40′,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炎热且雨量充沛,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全年平均气温2~4 ℃,平均最高气温8~10℃,平均最低气温-2 ℃,平均相对湿度65%~70%,全年降雨量为 400~600 mm,无霜期150 天;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钙土。
用于栽培柑橘试验的温室为中国-以色列合资建造的大型现代化连栋智能温室,温室长180 m,温室高4.15 m,单栋宽8 m,脊高6 m,10 栋相连成为连栋温室。温室具有冬季加温功能,以燃煤锅炉装置进行加温;夏季可利用轴流风机、遮阳网、湿帘等配套设施进行通风降温与调节湿度;具有可自动控制的滴灌、喷雾和降温系统;温室顶部及四周覆盖材料均为阳光板。整个温室分隔为4 个面积均等的单独控制区,其中的一个区用于柑橘栽培。
引入品种类型
2008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引入30个品种680余株的芸香科果树品种。主要包括费尔切尔德橘、大浦五号 、日南一号、山下红、福水、兴津温州蜜柑、台湾椪柑、新生系3号、岩溪晚芦等宽皮柑橘;甜橙类主要有清家脐橙、纽荷尔脐橙、塔罗科血橙、大果甜橙、红江橙等;柚类主要有沙田柚、早香柚、晚白柚、琯溪蜜柚等;杂柑类主要有不知火杂柑、天草等;柠檬类为尤力克柠檬。以上品种引入时为均3~4年生果树苗。
定植
定植前土壤准备
在引入的柑橘树苗定植前,先将温室内原来含沙土及建筑垃圾土层挖除60~80 cm,然后在温室里铺优质本地黑土至土层厚度所需,在土面上铺5~8 cm厚的废弃花卉栽培基质(主要原料为椰糠),再铺撒腐熟牛粪,而后进行土壤翻耕,使土、基质、粪肥充分混合,再开定植穴定植,株行距根据树苗冠的大小分为为2.5 m×3 m和3 m×4 m两种密度进行定植。
定植
按柚类、橙类、柑类、橘类、柠檬类进行分片定植,定植后浇一遍透水。
温室温度控制
每年10月上旬开始对温室室内气温逐步降低到10 ℃,在12月上旬到翌年1月中旬,温度控制在0~5 ℃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12 ℃,以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严格控制冬季抽新梢,以避免树体养分消耗。
春季随外界温度逐渐变化,温室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寒地温室柑橘在1月中旬开始开花(如清家脐橙),因品种不同,花期可延续到4月中旬。开花期间温度控制在19~23 ℃之间,最高不超过25 ℃,最低不低于5 ℃,夏秋季节打开温室侧窗拉大昼夜温差以提高柑橘品质。
温室空气湿度及土壤水分控制
因空气湿度及土壤含水量过大会影响柑橘花芽分化,在10~12月份保持温室内土壤适度干旱,冬季温室内空气湿度可控制在2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以柑橘叶片叶缘微微上卷为宜。春季柑橘开花期要给予充足的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
整形修剪
柑橘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是其整形的重要依据之一。寒地温室栽培的柑橘在春季现蕾萌芽后(1月中下旬),因春梢的抽生与开化坐果有一定的矛盾,此时需进行定期的抹芽以促进坐果。如果花量足够,可将大部分新芽抹掉,若花量较少,要等新稍长出1~2 寸(3.33~6.66 cm)时观察,梢上有花的保留,无花的抹除,或适当保留一部分新梢,并在新梢长到5~7 片叶时进行摘心,这部分被保留的春梢可成为来年的结果母枝。对生长位置不当的、过多的、密弱的或生长过强的嫩稍进行疏除,对一簇上过多的嫩梢遵循“五去二、三去一”的原则进行疏梢;对上一年已自剪的过长老梢,根据树冠判断,树冠小的保留,树冠大的留2~3 片叶短截。而对于柚子树,春梢往往是来年的结果枝,因此要保留春梢,夏、秋梢则可适当抹除。对5~7月份抽生的大部分新稍进行抹除,防止养分流失或与果实争夺养分。8月份以后开始放稍,对第二次生理落果以后抽发的早秋梢尽量保留,当早秋梢长到10 cm左右时,喷一遍多效唑500 ppm控制其过分生长,或采取控制水分、保持土壤适度干旱来控制其不发过长的早秋梢;对10月中下旬以后抽生的晚秋梢全部抹除,对少量不开花结果的树在7月份进行扭枝、拉枝处理,控制枝条的旺盛生长。
冬剪时疏除影响树形的大枝或枝组,剪除直立旺枝,对结果较多的枝组较重地回缩修剪,以免枝梢衰弱,造成来年结果不良。
花果管理
花量调控
7~11月将旺盛或直立生长的枝条拉成斜向地,或在秋梢叶片完全展开后对其扭枝,以增加花量。早春开花后对花量过多的树每隔2~3 天摇晃几次来减少花量。
果实管理
多数柑橘品种都有程度不同的大小年结果现象。生产上通过疏果、保果等措施使柑橘适度结果,防止大小年,延缓树体衰退,达到丰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对结果太多的树,在幼果第一次生理落果高峰后,进行第一次疏果,摘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和近地面果。幼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再进行第二次疏果。对结果少的柑橘树,在春叶展开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前,喷布硝酸钾、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4 次。开花前对生长直立的枝条进行撑、拉、吊,抑制生长势;从谢花后3~7 天开始到谢花后20~30 天内,对准幼果喷浓度为20~50 mg/L的赤霉素1~2 次。
肥水管理
春季开花前20 天每667 m2施氮肥8 kg、磷肥3 kg、钾肥6 kg,并在此期间叶面喷施硼肥1~2 次,浓度为0.1%~0.2%。
每年11月中旬大部分柑橘树采果结束后施一次腐熟的鸡粪或猪粪,每667 m2用量为2~3 吨,沿树冠滴水线环状沟施。
除在春秋两季施有机肥及化肥外,在不同生长期进行叶面及根部营养补充,在露白期-花蕾期叶面喷施微补花力 硼力1~2 次;谢花期~保果期叶面喷微补果力 硼力2~3 次,2 次生理落果后-保果后期叶面喷果力 碧力2 次;幼果膨大期喷微补盖力 壮力3 次;秋梢期喷果力 碧力2 次。
在春梢抽发期用微补根力钙2500倍液、谢花期-幼果期用微补冲施肥 根力钙2500倍液、秋梢期用微补冲施肥 根力钙2500倍液灌根1 次,收获后再用微补冲施肥 微补根力钙灌根1 次,根据树体大小每次每株灌10~40 L。
病虫害防治
温室内危害柑橘常见的病虫害有螨类、蚧类、炭疽病等。在螨虫危害期间释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或药剂防治。防治螨虫危害的药剂主要有73%的炔螨特2500倍液、15%的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叶面喷施时叶的正、反两面都需喷到;发现蚧类危害时,先把被害严重的枝叶剪除集中烧毁,在若虫高峰期,可喷施48%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95%机油乳剂100~2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600~1800倍液;炭疽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经济效益分析
3600 m2的种植区每年生产成本需8.62 万元,包括冬季加温成本7.2 万元、肥料0.5 万元、农药0.5 万元、人工费0.18 万元及水电0.24 万元。按平均每株树结60 个果计算,680株可年产4.08 万个果实。由于整个园区属观赏性游览区,可允许游客现场采摘,采摘价为5 元/个(柚子20元/个),因此整个柑橘区除门票收入外,还可盈利11.8 万元。
立地环境与温室类型
本试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北大荒现代农业园,该地位于北纬45°40′,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炎热且雨量充沛,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全年平均气温2~4 ℃,平均最高气温8~10℃,平均最低气温-2 ℃,平均相对湿度65%~70%,全年降雨量为 400~600 mm,无霜期150 天;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钙土。
用于栽培柑橘试验的温室为中国-以色列合资建造的大型现代化连栋智能温室,温室长180 m,温室高4.15 m,单栋宽8 m,脊高6 m,10 栋相连成为连栋温室。温室具有冬季加温功能,以燃煤锅炉装置进行加温;夏季可利用轴流风机、遮阳网、湿帘等配套设施进行通风降温与调节湿度;具有可自动控制的滴灌、喷雾和降温系统;温室顶部及四周覆盖材料均为阳光板。整个温室分隔为4 个面积均等的单独控制区,其中的一个区用于柑橘栽培。
引入品种类型
2008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引入30个品种680余株的芸香科果树品种。主要包括费尔切尔德橘、大浦五号 、日南一号、山下红、福水、兴津温州蜜柑、台湾椪柑、新生系3号、岩溪晚芦等宽皮柑橘;甜橙类主要有清家脐橙、纽荷尔脐橙、塔罗科血橙、大果甜橙、红江橙等;柚类主要有沙田柚、早香柚、晚白柚、琯溪蜜柚等;杂柑类主要有不知火杂柑、天草等;柠檬类为尤力克柠檬。以上品种引入时为均3~4年生果树苗。
定植
定植前土壤准备
在引入的柑橘树苗定植前,先将温室内原来含沙土及建筑垃圾土层挖除60~80 cm,然后在温室里铺优质本地黑土至土层厚度所需,在土面上铺5~8 cm厚的废弃花卉栽培基质(主要原料为椰糠),再铺撒腐熟牛粪,而后进行土壤翻耕,使土、基质、粪肥充分混合,再开定植穴定植,株行距根据树苗冠的大小分为为2.5 m×3 m和3 m×4 m两种密度进行定植。
定植
按柚类、橙类、柑类、橘类、柠檬类进行分片定植,定植后浇一遍透水。
温室温度控制
每年10月上旬开始对温室室内气温逐步降低到10 ℃,在12月上旬到翌年1月中旬,温度控制在0~5 ℃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12 ℃,以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严格控制冬季抽新梢,以避免树体养分消耗。
春季随外界温度逐渐变化,温室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寒地温室柑橘在1月中旬开始开花(如清家脐橙),因品种不同,花期可延续到4月中旬。开花期间温度控制在19~23 ℃之间,最高不超过25 ℃,最低不低于5 ℃,夏秋季节打开温室侧窗拉大昼夜温差以提高柑橘品质。
温室空气湿度及土壤水分控制
因空气湿度及土壤含水量过大会影响柑橘花芽分化,在10~12月份保持温室内土壤适度干旱,冬季温室内空气湿度可控制在2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以柑橘叶片叶缘微微上卷为宜。春季柑橘开花期要给予充足的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
整形修剪
柑橘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是其整形的重要依据之一。寒地温室栽培的柑橘在春季现蕾萌芽后(1月中下旬),因春梢的抽生与开化坐果有一定的矛盾,此时需进行定期的抹芽以促进坐果。如果花量足够,可将大部分新芽抹掉,若花量较少,要等新稍长出1~2 寸(3.33~6.66 cm)时观察,梢上有花的保留,无花的抹除,或适当保留一部分新梢,并在新梢长到5~7 片叶时进行摘心,这部分被保留的春梢可成为来年的结果母枝。对生长位置不当的、过多的、密弱的或生长过强的嫩稍进行疏除,对一簇上过多的嫩梢遵循“五去二、三去一”的原则进行疏梢;对上一年已自剪的过长老梢,根据树冠判断,树冠小的保留,树冠大的留2~3 片叶短截。而对于柚子树,春梢往往是来年的结果枝,因此要保留春梢,夏、秋梢则可适当抹除。对5~7月份抽生的大部分新稍进行抹除,防止养分流失或与果实争夺养分。8月份以后开始放稍,对第二次生理落果以后抽发的早秋梢尽量保留,当早秋梢长到10 cm左右时,喷一遍多效唑500 ppm控制其过分生长,或采取控制水分、保持土壤适度干旱来控制其不发过长的早秋梢;对10月中下旬以后抽生的晚秋梢全部抹除,对少量不开花结果的树在7月份进行扭枝、拉枝处理,控制枝条的旺盛生长。
冬剪时疏除影响树形的大枝或枝组,剪除直立旺枝,对结果较多的枝组较重地回缩修剪,以免枝梢衰弱,造成来年结果不良。
花果管理
花量调控
7~11月将旺盛或直立生长的枝条拉成斜向地,或在秋梢叶片完全展开后对其扭枝,以增加花量。早春开花后对花量过多的树每隔2~3 天摇晃几次来减少花量。
果实管理
多数柑橘品种都有程度不同的大小年结果现象。生产上通过疏果、保果等措施使柑橘适度结果,防止大小年,延缓树体衰退,达到丰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对结果太多的树,在幼果第一次生理落果高峰后,进行第一次疏果,摘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和近地面果。幼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再进行第二次疏果。对结果少的柑橘树,在春叶展开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前,喷布硝酸钾、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4 次。开花前对生长直立的枝条进行撑、拉、吊,抑制生长势;从谢花后3~7 天开始到谢花后20~30 天内,对准幼果喷浓度为20~50 mg/L的赤霉素1~2 次。
肥水管理
春季开花前20 天每667 m2施氮肥8 kg、磷肥3 kg、钾肥6 kg,并在此期间叶面喷施硼肥1~2 次,浓度为0.1%~0.2%。
每年11月中旬大部分柑橘树采果结束后施一次腐熟的鸡粪或猪粪,每667 m2用量为2~3 吨,沿树冠滴水线环状沟施。
除在春秋两季施有机肥及化肥外,在不同生长期进行叶面及根部营养补充,在露白期-花蕾期叶面喷施微补花力 硼力1~2 次;谢花期~保果期叶面喷微补果力 硼力2~3 次,2 次生理落果后-保果后期叶面喷果力 碧力2 次;幼果膨大期喷微补盖力 壮力3 次;秋梢期喷果力 碧力2 次。
在春梢抽发期用微补根力钙2500倍液、谢花期-幼果期用微补冲施肥 根力钙2500倍液、秋梢期用微补冲施肥 根力钙2500倍液灌根1 次,收获后再用微补冲施肥 微补根力钙灌根1 次,根据树体大小每次每株灌10~40 L。
病虫害防治
温室内危害柑橘常见的病虫害有螨类、蚧类、炭疽病等。在螨虫危害期间释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或药剂防治。防治螨虫危害的药剂主要有73%的炔螨特2500倍液、15%的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叶面喷施时叶的正、反两面都需喷到;发现蚧类危害时,先把被害严重的枝叶剪除集中烧毁,在若虫高峰期,可喷施48%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95%机油乳剂100~2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600~1800倍液;炭疽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经济效益分析
3600 m2的种植区每年生产成本需8.62 万元,包括冬季加温成本7.2 万元、肥料0.5 万元、农药0.5 万元、人工费0.18 万元及水电0.24 万元。按平均每株树结60 个果计算,680株可年产4.08 万个果实。由于整个园区属观赏性游览区,可允许游客现场采摘,采摘价为5 元/个(柚子20元/个),因此整个柑橘区除门票收入外,还可盈利11.8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