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支架搬运车作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陕西煤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648491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支架搬运车避免了传统搬运设备装卸复杂、多次转载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井下综采工作面搬家倒面作业.为了提高支架搬运车的作业效率,进一步缩短综采工作面设备搬家周期,探究了提升支架搬运车作业效率的方法.基于支架搬运车理想运行基础条件,通过车辆自身、人为管理及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了影响支架搬运车作业效率的因素,论述了车辆自身设计合理性、日常保养习惯性、配套作业专业性及运输路线维保等因素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多数矿井岩巷掘进仍采用传统的岩巷炮掘施工工艺,平均月单进水平80 m左右,严重制约矿井的生产接续和安全高效生产.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在大断面岩巷炮掘工作面采用了一套“CMJ2-35型矿用液压钻车+ZPY-40/20L煤矿用破碎装岩机+桥式转载机+CMM2-25型煤矿用液压锚杆钻车”的快掘系统装备.综合机械化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岩巷炮眼施工、矸石破装运及锚杆索支护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极大利于岩巷炮掘现场施工工艺的改进,矿井岩巷月单进水平由原来平均80 m提高到平均120 m,有效改善了矿井岩
彬长矿区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冲击地压的矿区,各个矿井在设计建设之初,并未涉及冲击地压相关内容,防冲设计先天不足,区域与局部冲击监测设备配备差别较大,全局性的卸压与解危措施不足.文章通过调研彬长矿业公司5对矿井的防冲设计、监测设备及防冲措施,分析了存在的6个方面问题,从开拓布局、开采解放层、合理确定工作面开采顺序、留设煤柱、采煤工作面长度、采掘速度、采煤方法、支护方式、微震监测和水力压裂10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相似条件下陕西、蒙西、甘肃等地区开采埋深较大、具有潜在冲击风险的矿井做好主动性防冲提供借鉴.
综采工作面因安装设备运输需要,顺槽地坪一般采用混凝土地坪,混凝土地坪具有强度大,适应井下各类复杂环境,但也存在着施工进度慢、成本较高、后期巷道底鼓破坏后起底破除困难的问题.文家坡煤矿因地制宜,对顺槽巷道先后采取了灰土结石地坪、钢板地坪施工,实现了地坪的快速施工,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对同类型顺槽巷道地坪快速施工有借鉴作用.
留设煤柱保护采准巷道仍是我国许多煤矿采取的主要护巷方法,但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煤炭资源.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方法对大砭窑煤矿5-2号煤层浅埋综采10 m区段小煤柱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极限平衡区理论对合理煤柱宽度进行了验证,得出预留煤柱宽度不应小于9.94 m;数值模拟表明,当煤柱宽度小于10 m时,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增幅较为显著,当煤柱宽度大于10 m后,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变化较为平缓.采用顶板离层仪对巷道变形量进行监测,验证了5-2号煤层综采区段煤柱留设10 m是可行的,研究结果
为了解决近距离采空区下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以薛虎沟煤矿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上煤层巷道底板破坏高度及不同内错距离下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进行分析.由于煤层的倾角均较小,采用FLAC3D软件简化为近水平煤层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发现,上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为3.49 m,小于近距离煤层间距;同时随着内错距离的增大,下煤层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均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当内错距离为10 m时,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整体的应力环境最佳,此时的顶板下沉量为100 mm,两帮的移近量最大值为195 mm
煤矿污水处理药剂全自动加药装置的应用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手段.为提高煤矿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污水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保证药剂用量精确投加,设计一款三箱一体连续制备的煤矿污水处理药剂全自动加配装置.该装置在现有污水处理药剂制备与加注工艺上进行自动化改造;使絮凝剂干粉料可足量存储,自动预先湿润,联动定量投放;箱体具备低液位自动配水,高液位自动停止进水功能,达到溶解调制药剂的目的;药剂制备、熟化、投配分段隔离,单独搅拌,防止结块固化;电气控制系统由PLC、接触器、按钮、指示灯等装置组成
由于回采条件、巷道布置等因素上层煤开采过后留有尺寸不等的煤柱,受煤柱影响,回采下层煤时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甚至出现动压现象.针对工作面过上覆采空区煤柱矿压显现剧烈的问题,以布尔台煤矿42108工作面为例,结合相邻工作面出集中煤柱矿压显现情况总结分析,确定出煤柱期间上层煤顶板失稳、回转,压力传递至回采煤层导致出煤柱期间矿压显现剧烈,采取了超前水力压裂、卸压钻孔、补强支护等管控措施.现场观测结果显示,采取的措施削弱了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改善了工作面顶帮等情况,受二次采动影响的回采巷道帮鼓、底鼓明显好转,保证了
针对蒋家河煤矿回采巷道维护困难、需多次返修的问题,以ZF215工作面回风巷为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其巷道支护参数进行重新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两帮移近量的影响显著顺序为锚杆间排距>锚杆直径>锚杆长度>锚杆预紧力,对顶底板移近量的影响显著顺序为锚杆间排距>锚杆预紧力>锚杆直径>锚杆长度;增加锚杆直径和锚杆预紧力对于控制巷道变形最为经济;增加锚杆布置密度对于控制巷道变形最为有效;锚杆长度达到最低长度要求后,继续增加,作用较小.回采期间,巷道两帮移近量为572 mm,顶底板移近量为425 mm,工程实
下沟煤矿ZF202工作面为大倾角工作面,工作面推至3#~14#架时底板出现石核,且正端4#~6#架段出现一正断层.为解决该工作面顶板破碎、底板松软,导致支架接顶不实、倾斜严重、拉移困难的问题,采用预注射马丽散加固工作面破碎顶板及柱顶、链拉等措施推移支架达到正常回采的目的.经实践,ZF202工作面通过架前和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段注射马丽散,3#~14#架架前顶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段巷道改变了原来巷道顶板下沉、破碎,解决了原来转载机因巷道高度不够,拉移困难的难题.该技术的应用为处理工作面顶板破碎、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并同时解决矿井生产瓦斯抽采工艺革新问题,以大佛寺煤矿40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设计了一种超长工作面新型瓦斯抽采工艺.基于“O”型圈理论进行分析,将水平段垂直方向上布置于煤层之上砂岩层内,水平方向上布置靠近回风巷,最终2组水平井的水平段进行对接连通,以处于停采线内近端对接井组中的直井作为永久井下抽采连通井(辅助井),处于工作面中部近端对接井组中的直井作为前期抽采连通井,井下对接井眼定向钻进至煤层顶部与抽采井实施井下连通,井下对接井眼与井下瓦斯抽放管道对接,实现井下抽采.同时,对瓦斯抽采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