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思辨能力是人类对世界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的综合能力,它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建立,也决定着审美过程的正确方向,在当下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钢琴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西方人文接触和认知,学生在价值观上受到冲击,在面对文化交流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取舍,体现出很大的偏见性和盲目性,这就是由于人文思辨能力认识不足导致的。本文通过在钢琴教学中培养人文思辨能力的思考,以探索教学实践中解决学生学习难题的科学方法,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
关键词:人文思辨 钢琴教学 人文理论
一、人文思辨能力的变迁和界定
钢琴有着“乐器之王”的称号,它最早诞生于18世纪初期,在西方历史上成就了许多的大音乐家,在大量的音乐家和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丰富的以西方思想为引导的钢琴理论。直到两个世纪后的20世纪初期,我国才开始正式引进西方的钢琴,不过在生产上主要面向对象依然是西方人,而正式发展钢琴思想、建立我国自己的钢琴理论思想则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思想的不够成熟完善,在当今的主流钢琴教学中,仍以采用业已系统化的西方钢琴教学理论为指导为主,这对促进我国钢琴事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普遍性教学背后对中国学生存在的更高要求——由于在接受教育时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准备不足,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对人文理论的紧迫需求。
由于东西方思想的人文差异,导致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体系上存在相当的差距。在西方,联系到人类生存的人文思潮和西方宗教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内容上也注入了大量的西方信仰,在以前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神本思想有很大的交集,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上还较浅,而在中世纪的权利掌握着的推动下,西方的人文思想又进入了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误区,时至今日,这些思想还存在很大的残留,对当下的西方人文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人的人文思辨能力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对神性的宣扬和推崇回到了对人性的坚持之上,自由平等和仁爱,反对西方统治者的压迫,反对基督教中的禁欲主义和原罪思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关注点开始集中到现代化的理性发展上来,启蒙主义运动盛行,西方人文思想开始向正规的高峰发展,随着人们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反思和纠正,一些观点逐步得到了纠正,但是被遗漏的思想也有,依然残留的消极思想也有,因此站在辩证的观点来看,虽然西方人文思想根基深厚,发展历程深远,但是依然和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和道路存在很大的分歧,而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思辨能力来进行甄别。
人文思辨能力是人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取向的基础,它关系到人的基础生活,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的审美能力的建设,涉及到对生命、人性、平等、爱和争议的思考,除了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本质的思考,还关系到对人文的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思考,包括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文与社会思想的融合推进等等,在理想的教学状态下,打造完善的人文思辨能力将为学生提供积极而充实的精神动力,帮助学生作出最恰当的人文选择,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塑造高质量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养成与人和善,和谐相处,沉稳内敛而又充满内涵和自主决断力的优秀品格。
二、人文思辨能力在我国当下钢琴培养中的现状
从人文主义的培养思路来看,它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这和我国当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达成一致。如今,我国在钢琴教学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只要基于已有的教育经验,认识到中西方人文思想的差距所在,以此培养人文思辨能力,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并且相比开发一套全新的中式钢琴教育体系也有更好的可行性。但是当下对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的差距认识不足是钢琴教学中的现状表现之一。
从对人文精神的认知来看,东方强调的人文主义主要是人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在社会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当下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建立在此人文思辨的觀点之上,而在西方的人文思想,更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在关系上则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只有利用自然,善用自然,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因此,西方人热衷于探索和征服自然,而在自然的价值观上,东方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和,顺应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征服。
在思想指导上,我国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依然融合了较多的儒家思想,因此在探索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比较强调征服和探索的思想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格格不入,而一旦在接受和学习了这种思想之后,转而就会思考东方人文本身的合理性,缺乏正确的人文思辨能力的指导教学,会让学生的判断和认识产生错误和混乱,这是导致当下钢琴教学中学生在思辨上存在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于对中西方人文思辨认识的本质性差异,导致了在钢琴课的课程开设上和教学方法上产生了较大差距。首先,我国在钢琴课程的教学上基本只注重对于对于钢琴技能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在涉及人文思辨能力培养的课程完全没有,所以要想提高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但是这其中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学习障碍,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另外,在教授方法上,由于教师对人文思想的差距认识不到位和不重视,导致教师在学习要求上就对学生做出了不完整的规范,学生没有积极培养人文思辨能力的意识,这也是学生在人文思辨能力上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人文思辨能力对钢琴教学的影响
为了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意识到人文思辨能力对钢琴教学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
1、激发钢琴演奏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课程,在我国的开设历史非常短,但是可惜的是,这样一门注重艺术性的课程受当下教育阶段功利观念的影响,它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点和陋习,对分数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对演奏技巧和熟练度的加深,对于创新和人文精神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在最终的培养结果上也是和传统教育的人才一般:只有模仿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只能甘居人后成为二流人员,无法引领钢琴界成为一流的大师。因此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对传统的钢琴课进行较大的反思。 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就如同在新课堂教育下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在创造能力方面自然和知识课堂的创造存在很大的差别,人们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因为艺术家在大量的艺术体验中进行了创造,因此才能做到“高于生活”,而要实现创造,就要对已有的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解,它包括对背景的理解,对艺术关系的理解,对不同艺术之间的差距理解,在理解中,少不了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的对比和鉴赏,而这时,具备人文思辨能力,才能保持本心,正确看待各种艺术存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判,才能在对各种艺术特色与国家和民族进行特定的联系,在学习借鉴中才能做到取舍有度,适当融合,进行真正属于自己的创造,也才不会出现混乱和盲目,而且只有具有了人文思辨能力,艺术家才会在狭隘的艺术的创造中认识到不足,从而产生对更广泛的艺术资料的收集的动力,真正实现集大家之所长,发展成为一代宗师,才能从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成为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人物。
人文思辨能力对钢琴家的再创造是通过刺激感悟力产生的,而具体的藝术创造的宽度和广度却是和想象力密切相关,而想象力也离不开人文思辨能力的支撑,我们都知道,音乐家在具体的创作中进行想象时,一定会是立足于实际的想象,而不毫无根据的空想和幻想,否则艺术就脱离了实际,缺乏内涵,这就完全不符合对于艺术的定义了,而有了人文思辨能力的支撑后,想象的方向和内容便能随时通过人文思辨能力进行评估和指导,对其存在的多种价值大小做出取舍,从而约束最终作品的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很负责地相信,如果单纯地进行钢琴熟练度的教学,那么最终培养的不过是钢琴手和钢琴伴奏者,而要出现真正的钢琴家和钢琴大家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如果学生想要走得更远,教师想要学生走得更远,就需要在进行钢琴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
2、提高钢琴家的个人品味和修养
人文思辨能力除了影响钢琴家的艺术创造能力,还影响着钢琴家的生活日常,这体现在个人品味和修养上。
对于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艺术鉴赏和文化交流,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就要端正态度,放空自己的固有思维,对外来的文化和艺术进行合理的吸收借鉴,这种面对陌生文化给予积极肯定的学习交流态度将会让个人在日常中具备很好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在面对和自己有冲突的观点时,有思辨思维的钢琴家会理性分析其中缘由,找到问题所在,然后进行沟通交流化解其中的冲突矛盾,通过这样理性的交流,有助于培养钢琴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而这也是音乐大师应该具有的品质之一,在事实基础上,我们只要看看那些出名的国际音乐家的日常,不仅仅局限于钢琴家,就会发现,但凡是和他们有过交流的人,都会认为他们是高尚而又和蔼,平易近人而又文质彬彬的存在。
在钢琴家的个人修养上,人文思辨能力还体现在对自我的约束上和对艺术的积极追求上,具备了人文思辨能力,会更加注重对于音乐的艺术性追求,在钢琴教学中,具备人文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进行长期学习的内动力所在,也是目的所在,可以说,如果要成为一名普通的钢琴手,思辨能力的确是可有可无,但是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文思辨能力,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人文思辨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至此可知,在钢琴教学中培养人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邓阿宁.中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5 (4).
[2]许倩,罗曼·罗兰音乐人文关怀的历史启示[J].音乐艺术,2011(3).
[3]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黄因.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音乐研究,2007(1).
关键词:人文思辨 钢琴教学 人文理论
一、人文思辨能力的变迁和界定
钢琴有着“乐器之王”的称号,它最早诞生于18世纪初期,在西方历史上成就了许多的大音乐家,在大量的音乐家和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丰富的以西方思想为引导的钢琴理论。直到两个世纪后的20世纪初期,我国才开始正式引进西方的钢琴,不过在生产上主要面向对象依然是西方人,而正式发展钢琴思想、建立我国自己的钢琴理论思想则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思想的不够成熟完善,在当今的主流钢琴教学中,仍以采用业已系统化的西方钢琴教学理论为指导为主,这对促进我国钢琴事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普遍性教学背后对中国学生存在的更高要求——由于在接受教育时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准备不足,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对人文理论的紧迫需求。
由于东西方思想的人文差异,导致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体系上存在相当的差距。在西方,联系到人类生存的人文思潮和西方宗教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内容上也注入了大量的西方信仰,在以前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神本思想有很大的交集,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上还较浅,而在中世纪的权利掌握着的推动下,西方的人文思想又进入了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误区,时至今日,这些思想还存在很大的残留,对当下的西方人文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人的人文思辨能力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对神性的宣扬和推崇回到了对人性的坚持之上,自由平等和仁爱,反对西方统治者的压迫,反对基督教中的禁欲主义和原罪思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关注点开始集中到现代化的理性发展上来,启蒙主义运动盛行,西方人文思想开始向正规的高峰发展,随着人们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反思和纠正,一些观点逐步得到了纠正,但是被遗漏的思想也有,依然残留的消极思想也有,因此站在辩证的观点来看,虽然西方人文思想根基深厚,发展历程深远,但是依然和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和道路存在很大的分歧,而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思辨能力来进行甄别。
人文思辨能力是人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取向的基础,它关系到人的基础生活,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的审美能力的建设,涉及到对生命、人性、平等、爱和争议的思考,除了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本质的思考,还关系到对人文的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思考,包括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文与社会思想的融合推进等等,在理想的教学状态下,打造完善的人文思辨能力将为学生提供积极而充实的精神动力,帮助学生作出最恰当的人文选择,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塑造高质量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养成与人和善,和谐相处,沉稳内敛而又充满内涵和自主决断力的优秀品格。
二、人文思辨能力在我国当下钢琴培养中的现状
从人文主义的培养思路来看,它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这和我国当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达成一致。如今,我国在钢琴教学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只要基于已有的教育经验,认识到中西方人文思想的差距所在,以此培养人文思辨能力,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并且相比开发一套全新的中式钢琴教育体系也有更好的可行性。但是当下对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的差距认识不足是钢琴教学中的现状表现之一。
从对人文精神的认知来看,东方强调的人文主义主要是人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在社会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当下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建立在此人文思辨的觀点之上,而在西方的人文思想,更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在关系上则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只有利用自然,善用自然,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因此,西方人热衷于探索和征服自然,而在自然的价值观上,东方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和,顺应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征服。
在思想指导上,我国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依然融合了较多的儒家思想,因此在探索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比较强调征服和探索的思想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格格不入,而一旦在接受和学习了这种思想之后,转而就会思考东方人文本身的合理性,缺乏正确的人文思辨能力的指导教学,会让学生的判断和认识产生错误和混乱,这是导致当下钢琴教学中学生在思辨上存在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于对中西方人文思辨认识的本质性差异,导致了在钢琴课的课程开设上和教学方法上产生了较大差距。首先,我国在钢琴课程的教学上基本只注重对于对于钢琴技能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在涉及人文思辨能力培养的课程完全没有,所以要想提高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但是这其中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学习障碍,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另外,在教授方法上,由于教师对人文思想的差距认识不到位和不重视,导致教师在学习要求上就对学生做出了不完整的规范,学生没有积极培养人文思辨能力的意识,这也是学生在人文思辨能力上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人文思辨能力对钢琴教学的影响
为了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意识到人文思辨能力对钢琴教学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
1、激发钢琴演奏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课程,在我国的开设历史非常短,但是可惜的是,这样一门注重艺术性的课程受当下教育阶段功利观念的影响,它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点和陋习,对分数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对演奏技巧和熟练度的加深,对于创新和人文精神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在最终的培养结果上也是和传统教育的人才一般:只有模仿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只能甘居人后成为二流人员,无法引领钢琴界成为一流的大师。因此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对传统的钢琴课进行较大的反思。 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就如同在新课堂教育下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在创造能力方面自然和知识课堂的创造存在很大的差别,人们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因为艺术家在大量的艺术体验中进行了创造,因此才能做到“高于生活”,而要实现创造,就要对已有的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解,它包括对背景的理解,对艺术关系的理解,对不同艺术之间的差距理解,在理解中,少不了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的对比和鉴赏,而这时,具备人文思辨能力,才能保持本心,正确看待各种艺术存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判,才能在对各种艺术特色与国家和民族进行特定的联系,在学习借鉴中才能做到取舍有度,适当融合,进行真正属于自己的创造,也才不会出现混乱和盲目,而且只有具有了人文思辨能力,艺术家才会在狭隘的艺术的创造中认识到不足,从而产生对更广泛的艺术资料的收集的动力,真正实现集大家之所长,发展成为一代宗师,才能从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成为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人物。
人文思辨能力对钢琴家的再创造是通过刺激感悟力产生的,而具体的藝术创造的宽度和广度却是和想象力密切相关,而想象力也离不开人文思辨能力的支撑,我们都知道,音乐家在具体的创作中进行想象时,一定会是立足于实际的想象,而不毫无根据的空想和幻想,否则艺术就脱离了实际,缺乏内涵,这就完全不符合对于艺术的定义了,而有了人文思辨能力的支撑后,想象的方向和内容便能随时通过人文思辨能力进行评估和指导,对其存在的多种价值大小做出取舍,从而约束最终作品的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很负责地相信,如果单纯地进行钢琴熟练度的教学,那么最终培养的不过是钢琴手和钢琴伴奏者,而要出现真正的钢琴家和钢琴大家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如果学生想要走得更远,教师想要学生走得更远,就需要在进行钢琴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
2、提高钢琴家的个人品味和修养
人文思辨能力除了影响钢琴家的艺术创造能力,还影响着钢琴家的生活日常,这体现在个人品味和修养上。
对于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艺术鉴赏和文化交流,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就要端正态度,放空自己的固有思维,对外来的文化和艺术进行合理的吸收借鉴,这种面对陌生文化给予积极肯定的学习交流态度将会让个人在日常中具备很好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在面对和自己有冲突的观点时,有思辨思维的钢琴家会理性分析其中缘由,找到问题所在,然后进行沟通交流化解其中的冲突矛盾,通过这样理性的交流,有助于培养钢琴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而这也是音乐大师应该具有的品质之一,在事实基础上,我们只要看看那些出名的国际音乐家的日常,不仅仅局限于钢琴家,就会发现,但凡是和他们有过交流的人,都会认为他们是高尚而又和蔼,平易近人而又文质彬彬的存在。
在钢琴家的个人修养上,人文思辨能力还体现在对自我的约束上和对艺术的积极追求上,具备了人文思辨能力,会更加注重对于音乐的艺术性追求,在钢琴教学中,具备人文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进行长期学习的内动力所在,也是目的所在,可以说,如果要成为一名普通的钢琴手,思辨能力的确是可有可无,但是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文思辨能力,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人文思辨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至此可知,在钢琴教学中培养人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邓阿宁.中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5 (4).
[2]许倩,罗曼·罗兰音乐人文关怀的历史启示[J].音乐艺术,2011(3).
[3]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黄因.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音乐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