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生活八个月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300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航天局于2014年10月在夏威夷设立了一个小型穹顶实验室,模拟火星的安静环境,让6名宇航员进入实验室进行为期8个月的封闭生活,并研究其对人类的影响。
  他们只是假装在火星上生存,而并不是真正的在太空,他们被局限在一个孤立的网格圆顶建筑里面,想象自己生活在火星上执行这个长时间的生存任务。在这次近乎于禁闭的任务结束后,6名航天员结束了8个月的隔绝生活“回归地球”。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夏威夷太空探索仿真模拟”,这是NASA进行时间最长的火星模拟实验,并首次由34岁的女性宇航员玛莎·雷尼奥领导模拟项目。
  这个团体由3男3女组成,试验中几个人都以真实的状态出现,以观察如果宇航员们在不那么彬彬有礼的纯天然状态会发生什么。认真地讲,这个任务设计能减轻太空旅行者的社会动力学问题,如此一来,等我们到了星球迁移的时候就不会在外太空自相残杀。
  不过,这6个宇航员住的地方并不是宇宙飞船而是两层楼的圆顶屋,位于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的休眠火山旁,2400米海拔的废弃采石场。该项目的负责人——夏威夷大学的金·贝恩斯特德教授表示,这是地球上所能发现的最接近火星的环境。“视觉上,它非常类似于火星上所看到的景象。你会发现真的没有可见动植物,而且你会看到美妙的火山物质。而实验室内部的6名宇航员必须自给自足。援助人员会运送食物和其他物资,但宇航员不能与他们有任何接触。”
  6位宇航员身上有监视摄像头和健康追踪器在密切关注他们的状况,他们本人也会将在这里“闭关”的冒险经历发到博客上,不过他们的网络并不高速。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他们的电邮和上网网速被延迟了整整20分钟,因为这是模拟无线电信号从火星以光速传到地球的速度。
  其中一位女科学家邓恩表示:“第一次踏出‘火星’,没穿太空衣,感觉怕怕的,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大吃‘地球’食物。”那么,在这8个月里,这群科学家都经历了什么样的磨练?
  这群科学家在海拔2400米的圆顶基地里模拟火星生活,NASA负责监控这8个月的行为表现,透过监视器、身体活动追踪装置和电子测量仪器,追踪团队合作。不过,在“火星”生活一周只能洗澡6分钟,只有在晴天用太阳能供电的跑步机和健身脚踏车进行运动。
  34岁的女性宇航员玛莎·雷尼奥介绍称,6名宇航员生活在约110平方米的空间内,里面有两个洗手间、餐饮区、工作区、一间厨房,而且每人有一间卧室。整个空间没有窗户,看不到外面,而该实验室被设置在纳罗亚火山附近,周围荒无人烟,就像火星表面。
  27岁的普度大学博士候选人邓恩负责记录火星生活:最想大吃一顿,也想痛快游泳,一解8个月来不能尽情用水的限制。不过,在“回到地球”前5天,她感性地写下几件会想念火星的事,其中最舍不得的是“归属感”,“这是一段8个月的承诺,一个团队,只为一个目标”,像是体验6角关系的婚姻生活,培养只有彼此才懂的默契。邓恩说:“这次实验最难的部分就是你根本无法逃离这个环境。你时刻被其他人观察,你必须时时刻刻与其他人在一起。”她表示,实验过程中她最怀念的是地球上微风拂面的感觉。
  本次实验的目的旨在探索宇航员未来火星上执行考察任务所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与世隔绝、通信延迟、缺乏光照以及团队配合等,工作重点是对宇航员的团队凝聚力、工作态度等心理因素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在长达数百万年的人类文明开启之前,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在南极进行缜密的地理勘察?又是什么样的神秘文明遗留下了地球的“指纹”?他们使用了什么样的工具?又拥有什么样的科技和学识呢?  古地图·古传说  中国的《山海经》是一部十分古老的地理著作,相传为禹时期所作,经长期口头流传并逐步完善,在战国时整理成书,其中的《南山经》《北山经》《西山经》《中山经》包括了中国的全部山川湖海。除了上述之外的《东山经》中
“如果你需要为你的设计作出解释,那么这个设计是失败的。”  6月26日,美国平面设计大师米尔顿·格拉泽(Milton Glaser)在他生日当天于纽约曼哈顿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1岁。  格拉泽一生设计出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他的创造力深刻、广泛,被誉为美国半个世纪平面设计的化身。  格拉泽最知名的代表作是风靡全球的“I ?NY”(我爱纽约)标志。这个簡单直白的设计,你甚至只用手机输入法就可以把它打出
那时候,村里人除了在周围的低岭上种些地瓜,就没任何可种的粮食了。所以,男人们就会去深山里打猎,一来可以补充家中的粮食,二来可以将动物的毛皮拿到集市换点零钱。  说起我的祖父,那可是四耳河这一带身手最好的猎人。但是在一次捕猎中,祖父赤手空拳和一头重达150Kg的黑熊搏斗时,被黑熊咬伤了。等我父亲听到声音端着枪赶来时,那黑熊已钻入灌木丛中逃走。祖父被父亲背回家,没多久便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弥留之际,祖父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
美国阿拉斯加有一个小镇,几乎完全与世隔绝。它背山面海,想从外界进入只能走一条长达4公里的隧道。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条路是双向的,但宽度只够走一辆车,更要命的是它既走汽车也走火车,开进去后总是担心着迎面会开过来什么。  从这条1943年修建的老隧道里出来后,你就算和whittier小镇打上招呼了。小镇里所有的居民,都生活在同一栋大楼里,而且很少下楼去。  夏天时这儿是一个旅游胜地,大量的游客坐着班车
斯巴鲁是一头雪狼,麾下拥有30头骁勇善战的勇士,在西伯利亚那些食草动物眼里,斯巴鲁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在波塞敦眼里,斯巴鲁却根本不值一提。   体重350公斤,身长2.5米的波塞敦是一头白化的西伯利亚虎,一身雪一样的外皮,灿烂的灰色虎纹,犹如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白虎”一样神秘和充满杀伤力。   波塞敦看斯巴鲁,犹如斯巴鲁看那些北极狐,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俯视和不屑。再加上它们的菜单如出一辙,尽管斯巴
七月的晨光把年轻的美洲狮轻轻地抚醒。它张开大嘴,打了个呵欠,露出满口利齿,随即又伸了伸肌肉发达的前腿。然后,它走下山坡,穿过一条狭窄的公路,大步跑向宽阔湍急的弗雷泽河。近日来,这头美洲狮一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山区的边缘地带活动,并且它朝着弗雷泽河畔的伐木小村利卢埃特慢慢靠近。现在,它在河边饮完凉水,又在深草中躺了下来。  拉兰·利奇日托中心的五个孩子早早就来到户外,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画风景
昆虫、节肢动物以及某些软体动物的头上都长着长须,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触角”。科学家发现,昆虫的通信能力,与它们触角的形状、大小及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触角似“天线”  研究发现昆虫触角上感觉毛的长短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它们所接收的具有接收微弱红外线的能力。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则昆虫的触角可能是一种微弱电磁波的接收天线,而昆虫触角上感觉毛是能对红外线产生谐振的谐振器。  触角种类很多,多触角有长有
深入地下85米,世界最大的地下城市  土耳其的世界遗产卡帕多西亚,被称为精灵烟囱,因奇石和神秘的地下城市而闻名全球。该地的奇石群本是大自然的产物,并无秘密可言,但这座地下城市却布满谜团,是谁建造了这座城市,又是在什么时期建造的呢?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卡帕多西亚一带的地下约有250余个巨大的聚居点遗迹,基本都是2-3个家族共同使用。而深达地下3层以上、称得上地下城市的大规模构造物也多达
许多世纪以来,狼人是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无异,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人,失去理性并变得狂暴。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一种迷信。不过,但凡迷信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譬如有些迷信是出自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尽管是误解,但这一自然现象本身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我们要破除迷信,首先就要本着科学的精神,探赜索隐,追查迷信背后那些被误解的现象。  为什么是狼人?  首